□撰文/吳有才 唐 輝
三管齊下建設彩色健康森林
□撰文/吳有才唐輝
安吉,地處浙江西北部,北靠天目山,面向滬寧杭,素有“中國竹鄉”之稱,是聯合國人居獎唯一獲得縣、中國首個生態縣、全國首批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地區。全縣林地總面積207萬畝,其中竹林面積108萬畝,植被覆蓋率75%,森林覆蓋率71.1%。2005年8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考察時,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10年來,安吉干部群眾不斷豐富發展經濟和保護生態之間的辯證關系,在實踐中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化為生動的現實。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時期,人民群眾對優良生態環境的需求越來越高。深入推進城鄉綠化、彩化、美化,營造彩色健康森林,打造“一村一品”,以天藍地美、山青水凈為目標,實現山美、路美、村美、屋美、鎮美,是安吉全面深化生態林業建設,打造“春花、夏蔭、秋景、冬雪”別樣景致的有效助推器。
初成“四邊三化”。安吉縣以建設“富裕、美麗、幸福”安吉為目標,依托獨特的山水資源優勢,結合綠化造林、林業重點工程建設,關注森林工作,實施以“路邊綠道環湖,河邊景觀飄帶,山邊林相改造”為主的三邊綠化,完成森林通道建設636.2公里,綠化面積4165.6畝,重要公路沿線林相改造6380畝,全面改善縣域“四邊”區域環境,統籌推進城鄉綠化、美化和潔化,進一步推進全縣景區化建設,滿足人們對公共綠地需求不斷增大的愿望。“四邊三化”行動實施以來,綠化造林任務和人們綠化需求不斷增強,升級“四邊三化”將成為新常態下綠化造林的又一次機遇與挑戰。
升級“四邊三化”。以“兩山”論壇為契機,以天荒坪區域綜合提升為核心,以“一線一點兩片區”為重點,升級“四邊三化”,全面啟動彩色健康森林建設。篩選適合安吉縣自然地理條件、契合生態公益林建設目標的鄉土闊葉樹種及樹種配置模式和經營措施,著力提升森林景觀水平和林分質量,建設集景觀建設、林相改造、水源涵養于一體的彩色健康森林1萬畝,并注重體現山體色彩效果,在可視范圍山體20米處配置使用控根杯大苗或泥球大苗,營造視覺效果,其他區域結合項目形式實施森林撫育,補植彩葉樹種。同時結合茶園生態修復、平原綠化工作,全面開展彩色森林建設,努力建成有安吉特色、結構合理、效益充分、功能完備的生態景觀林體系。
打造“一村一品”。以創建省級森林城鎮為載體,依據每一個行政村的地理優勢和環境條件,因村定策,科學合理配置種植珍稀彩化樹種,在集鎮周邊、山邊、河邊、公路邊等區域營造彩色森林主題景觀,著力突出“觀花、觀葉、觀果”彩色樹種效果。比如,余村以銀杏為主,適當配置藤本月季
和黃山欒樹;橫路村以玉蘭為主,配置茶花、含笑;馬吉村以合歡為主,配置紅豆杉、黃山欒樹;高家堂村以櫻花為主題;港口村以海棠為主題等。重點突出省級“森林村莊”余村、橫山塢村、劉家塘村、雙溪口村、高家堂村、馬家弄村,市級“森林村莊”港口村等15個行政村范圍的河邊、公路邊、綠道邊、驛站邊、村莊周邊和游線邊選擇節點營造主題景觀,以點帶面,努力建設一批有特色、有規模、有效益的林業示范村。
深入開展毀林開墾綜合治理工作。安吉縣按照可持續發展戰略和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堅持“誰破壞、誰治理、誰修復”的原則,開展毀林開墾綜合治理工作,嚴厲打擊毀林開墾各類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出臺《安吉縣全面實施毀林開墾綜合治理行動方案》,聯合公、檢、法力量,開展制止毀林開墾和生態植被修復工作,點面結合,有效遏制毀林開墾態勢。同時,開展森林資源保護綜合執法,全面加強森林資源管護,自2011年1月以來,共查處毀林開墾種植白茶案件543起,涉及毀林面積1716.31畝。
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林業有害生物是“不冒煙的火災”,其破壞力超過森林火災。面對森林有害生物疫情的嚴峻形勢,近年來,安吉縣牢固樹立綠色防治理念,積極轉變防治方式,堅持和諧包容、適度干預的原則,積極采取清理枯死松樹、打孔注藥等一系列綜合防治措施,讓不健康的森林恢復健康,全面提高森林生態系統自我修復功能和病蟲害抵御能力,確保森林持續健康生長。注重生態調控,杜絕濫用農藥,大力推廣無公害防治技術,保護生物多樣性。堅持預防為主,抓好檢疫和監測預報,將防治工作重心前移,加強重點地區監測預警,做到最及時的監測、最準確的預報、最主動的預警,給社會提供最直接的服務。強化檢疫執法和疫情傳播源頭管理,推動由被動救災向主動防災轉變,最終實現防早防小,防災于未然。
加強森林消防。始終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積極撲救、有效減災”的森林防火理念,突出重點,科學防控,組織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堅定不移地走社會化森林消防之路。近年來,安吉縣加強森林消防前線指揮體系建設,統一部署,統一號令,統一行動,使各撲救力量形成合力,實現“打早、打小、打了”的目標,確保全縣森林資源的安全,促進林區社會經濟穩定發展。大力推進“引水上山”工程,重點圍繞鳳凰山、環靈峰山開展引水上山工程基礎設施(蓄水池)建設,2014年組建全縣首支專業“以水滅火”森林消防隊伍,在各鄉鎮(街道)組建一支不少于15人的半專業“以水滅火”撲救隊伍,全面實施“引水上山,以水滅火”工程。
規范森林采伐。安吉縣嚴格執行森林采伐限額制度,制定《“十二五”期間年森林采伐限額》,逐年落實年度份額。編制縣級森林經營規劃,確定林業發展和森林經營戰略目標,細化森林功能分區,對不同類型森林實施不同采伐方式,并引導森林經營者編制森林經營方案,按其確定的合理采伐量落實采伐限額,科學開展森林經營活動和采伐管理,同時推廣應用先進適用技術和模式,提高森林經營水平和效益。
推進高標準生態修復。緊緊圍繞“山青水凈”三年行動計劃,不斷加強水源涵養地、茶園等地的生態修復,改善生態環境。組織技術人員在摸底的基礎上,制定《安吉縣經濟林生態修復實施方案》,將生態修復工作層層落實下去。對茶葉、板栗等生態功能較差的林分套種香榧、楊梅等生態經濟樹種以及珍稀闊葉樹種,在全縣范圍內基本完成6萬畝生態修復區域,使該區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與森林景觀得到了快速恢復。
加強森林經營。作為林業大縣,安吉縣始終堅持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促進為輔的資源培育方針,以公路沿線、城鎮周邊、國有林場、公益林建設等為重點,加強全縣62.4萬畝省級以上重點公益林建設,加快推進重點水土流失區封山育林和以撫育間伐為主要措施的森林經營,加快推進毛竹經濟林退回生態公益林試點工作。大力營造混交林和鄉土樹種,增強森林生態系統穩定性和適應性,結合低效林改造、森林撫育、闊葉化彩化工程項目,科學開展森林經營工作。同時,大力倡導造林方式由煉山向不煉山轉變、林木主伐由皆伐逐步向擇伐轉變,加大森林撫育和封山育林力度,認真實施中央和省級財政森林撫育補貼項目,加快國家木材戰略儲備基地、林木良種基地等建設步伐,逐步優化全縣森林結構,改善森林環境,提高林分質量,進一步提升森林生態功能和景觀效果,建成一個涵蓋全縣、惠及滬寧杭的綠色生態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