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魏人彪
綠茶是怎樣煉成的
□撰文/魏人彪
谷雨時節,那些剛剛從茶樹上摘下來的嫩黃嫩黃的葉芽兒,躺在細細密密的竹籮里,在采茶姑娘春光一般明麗的歌聲中,來到了初制茶廠。
溫暖清新的車間里,它們被堆成不超過3厘米的厚度,攤放在干干凈凈的竹編或藤編的匾、簟上。它們密密相擁,一芽一葉、一芽二葉的姿態和稚嫩的樣子,洋溢著對未來的夢想和憧憬。盡管每隔2個小時便會被輕輕翻動1次,但它們依然顯得那樣舒坦、安靜。
這時的它們,還被稱為鮮葉。鮮葉要成為綠茶,一般要經過殺青、攤涼、揉捻、回潮、初烘、攤涼、足烘7道工序。這7道工序,是火與鐵的蹂躪和磨難,是足以粉身碎骨的7重關卡。
攤放了數小時后,當鮮葉葉質變軟,芽葉舒展,清香微露的時候,它們就被傳送帶送入滾筒式或多功能殺青機進行殺青。殺青是為了破壞鮮葉中的酶活性,制止多酚類化合物的酶性氧化,防止葉子紅變,同時使葉內具有青臭氣的低沸點芳香物質揮發,高沸點芳香物質顯露,奠定綠茶綠葉清湯的品質特征。殺青機的鍋溫高達250—300攝氏度,一團一團水蒸氣霧浮動繚繞。站在機器旁邊,我仿佛能感受到它們體內的水分正一點一點地被抽吸而去,柔軟的身軀漸漸僵硬,葉面那青蔥鮮亮的光澤也逐漸暗淡,由鮮綠變翠綠,但與此同時,我也更加震撼地感受到了它們頑強的堅守!
3—6分鐘之后,當鮮葉折莖不斷,芽葉緊抱,表面干爽,略帶清香感時,它們被起鍋而出,重新攤放在竹匾、竹簟上。這時它們緊緊地擠在一起,相互撫慰,相互鼓勵,于無聲處仿佛蘊蓄著一股團結而堅定不屈的強大力量。
只將息了短短的15分鐘,它們就又被送上多功能機進行理條揉捻。揉捻是利用機械力使殺青葉在揉桶內受到推、壓、扭和摩擦等多種力的相互作用形成緊結的條索。揉捻是使葉片細胞組織破碎,促使部分多酚類物質氧化,減少綠茶的苦澀味,增加濃醇度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們真的無法想象它們在揉桶內的遭遇,搓揉、擠壓的疼痛,折騰、顛覆的驚悚,雖然只有20—25分鐘,但對于它們柔弱的軀干,那種強度和力度,無不是對意志的考驗和磨礪。
當成條率達到85%以上,細胞破碎率達到45%以上,揉捻完成,它們會重新回到竹匾、竹簟上進行回潮。這個時候,它們已是疲憊不堪,甚至奄奄一息,只有那顯得纖細窈窕的模樣和一縷縷愈來愈鮮爽、淡雅的馨香,標志著它們一步步的蛻變和成長。
接下來是初烘,10—15分鐘、120—140攝氏度的烘干作業,是固定茶葉品質、發展茶香的重要工序。至七成干,它們再一次下機攤涼。
最后一道工序是足烘,同樣是一次10—15分鐘、120—140攝氏度的炙烤,使茶葉達到足干,茶香濃烈。至此,鮮葉們才真正完成了脫胎換骨的改造,成為綠潤勻整、滋味甘醇,或曲如鉤月,或緊直挺秀,或翠綠披毫的綠茶!
每當看著綠茶在瓷白的水杯中翻卷、舒展、變幻,看著它們那完美和壯麗的釋放,我就會想起綠茶的制作過程,思緒萬千。我會想起那些為追求遠大崇高的理想而不畏艱難,歷盡坎坷的勇者;想起那些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敢于舍棄自我的志士……
是啊,那些在乍暖還寒的初春剛剛萌芽吐綠的葉芽,本該盡情地享受雨露的哺育、陽光的關愛,享受夏日的熱情、秋天的燦爛,然后在深冬的寒風中平靜地凋落。但它們深知,它們的使命是成為綠茶,是義無反顧地接受煉獄般的錘煉,創造朝霞一般綺麗絢美的使命。
面對綠茶,我由衷地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