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雷曉婉
立夏景象
□撰文/雷曉婉
雖春盡夏來,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一聲夏令新,然而人們卻依然沉迷于艷日陽春的繁花麗景中,不能自拔,無奈時令卻不住腳地催趕,使人不覺一腳就踏入了“夏木陰陰正可人”的另一番韻致里。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欲滴。”最明顯變化的,當數青山的容顏,綠水的神韻。春之山淡妝點綴,淺綠似有似無,若隱若現,粗看無,細看有,恰如美人含顰,當細心端詳,才能察覺;反之,夏之山就濃妝重彩了,除了綠,還是綠,千山一碧,翠色欲流,當真是濃綠幾近黑,不知不覺,看與不看,那黑綠自會遮眼而來,讓人驚異于夏日沖天的盎然生機。而在剛勁夏風來臨之前,水還保持著波瀾不興的本色,青成了一塊無瑕翡翠、光滑絲綢,還依然保持春水的明凈、潤澤與幽靜,山水和諧共處,共帶笑顏。
佳木陰陰,綠水依依,梅杏青青,魚蝦潑潑,加上“首夏猶清和”,于是,初夏就成了游山玩水的絕佳時節。踏著幽幽青草,沐著涼涼綠蔭,呼著清新空氣,紅男綠女,童稚耄耋,成群結隊,在“綠陰幽草勝花時”的快樂初夏時光里,優哉游哉,怡然自樂。想這讓人備感清爽的初夏季節,能趕在酷夏的炎熱前,先給人們送來怡人的清涼與滿目的佳陰,為夏作一個適當的過渡與鋪墊,讓人慢慢適應夏,而不至于在溽暑突然降臨的酷熱難耐前,慌了手腳,不愧是夏的最好使者。
然而,在初夏里一路走去,會離夏之炎熱越來越近,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平衡心境,輕盈心靈,持有“愿借老僧雙白鶴,碧云深處共翱翔”的悠然情懷,不浮躁,不功利,不欲求,自然會有“鬧市中,心遠地自偏;煩躁中,心靜自然涼”的絕佳效果。
跨過初夏的門檻,即使沒登堂入室,也離暑夏不遠了。于是,站在初夏的圈地上,自然就會遙想到酷夏里的水戲樂趣:暑氣上漲,萬物盎然,蓬勃生長,好鳴的蟬兒,嘹亮而自得地叫。有理的江山,無理的河套,面對一汪好水,即使成年男子,也會脫得赤條條,光溜溜,猛地跳進水里,像自由的魚,愜意至極。想象的美好,會讓人,在這“夏木陰陰正可人”的初夏時光里,有點急切盼望快樂夏天的早點到來。
這個時候,也是農人正忙的時節。“谷雨前后,點瓜種豆”,初夏的驕陽,很快把苗兒催生出來,需要人像照料孩童般照料它們。所以,田野里,便出現了“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的繁忙景象。足蒸熱氣,背灼陽光,力盡知熱,汗滴入土,誰見了,都會感念農人事稼穡的艱辛不易。但是,播下希望,收獲幸福,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也正是農人快樂的哲學,是閑人們無法理解的。而只有時常默記“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這句治家格言,我們才會長久感恩生活、感恩辛勤勞作的鄉人。
綠樹陰濃夏日長,滿架薔薇一院香。在這個溢滿清香的初夏里,你還等什么?趕緊撲入初夏的懷中,細細觀察、品味,你也會發現,原來,一年四季中,初夏的味道,也是這般意味深長,值得回味。
摘要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