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李春寶
詩意開化綠色發展
□撰文/李春寶
錢江源頭綠意濃,開化林場生態美。“一片青山綠水”是錢江源頭開化縣最亮的一張金名片。進入該縣,那百里清澈錢江水、連綿蒼翠的群山令人心曠神怡。開化是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古縣,和最美鄉村婺源一衣帶水,和中國名山黃山比鄰相望。這里的人們崇尚生態保護,在現今依然保存的眾多百年古碑中,人們能發現這些古碑大多與生態保護有關。古碑有禁伐木、禁捕魚、禁采石,等等。千百年來,為了這一片青山綠水,錢江源頭的人民代代相傳,不斷演繹著保護生態的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方文斌,錢江源國家森林公園蓮花塘隊長、護林員,2005年來到錢江源國家森林公園,在這里方師傅經歷過林場最困難的兩年,經歷過2008年冰凍雪災大雪封山三四個月道路不通。曾榮獲開化縣“工人先鋒號”、首屆衢州“最美旅游人”稱號。
他不僅僅為了護林。扎根深山,甘于清貧,十年如一日堅守旅游基層一線,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地耕耘著。十年、兩戶人家,不管冰凍雪災還是山洪、泥石流,每天方文斌都帶著工具上山移除雜木,清掃游步道,收集游客垃圾,確保進山道路的暢通和環境衛生。當驢友迷路不能如期返回向景區求救時,他主動上山直到江西地界林區才把驢友帶回到山腳,確保景區沒有一個游客因迷路而發生意外。為了這份普通的護林員的工作,他沒有時間陪自己的家人,就這樣默默耕耘到現在。一年之中的365天卻有350多天待在山溝溝里面,每天起早貪黑,為了就是做到自己心中的那一份執著。
錢江源國家森林公園在方文斌這樣的優秀護林員有效保護的前提下,通過旅游開發,已先后獲評全國生態文化教育示范基地、浙江省省級風景名勝區、浙江省職工療休養定點單位、浙江省文明森林公園、浙江旅游景區“金名片”、浙江最美生態景觀、“浙江最美森林”、浙江森林旅游質量等級“四星”、衢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毛玉明,開化林場場長。1986年,他22歲。這一年,他從浙江農林大學畢業,分配在開化林場當技術員。和全國其他林場一樣,創辦國有林場是因為荒山需要恢復綠化,通過科技興林,60多年過去了,開化縣林場的森林蓄積量從建場初期的26萬立方米增加到了現在的126萬立方米。這期間不僅為國家建設提供了80多萬立方米優質木材,還保證了森林覆蓋率達到90%以上,連續20年高于全縣10個百分點以上,能綠化的都已經綠化,還剩百分之幾是不能綠化的,比如裸巖沒辦法綠化。綠化率搞上去之后,就想著它能好看,這位林技員出身的場長一上任就迎來了新的挑戰:開化林場要從傳統的林業生產模式走向以生態建設為主、商品林生產為輔的生態公益保護型國有林場。實現林場職能從生產經營型向生態公益型轉變的目標,逐步形成“發展思路清晰,資源集約經營、基礎設施完善,體制機制健全”的現代國有林場體系和經營機制,力爭將林場建設成為森林資源豐富、森林景觀優美、生物多樣性富集、生態功能完善的示范區域之一,做到“資源增長、職工增收、林場增效”,確保林區社會和諧穩定,實現國有林場的綠色發展、生態富民和科學跨越,為推動“森林浙江”、“生態開化”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為什么選擇開化林場?開化是浙江省重點林區和全國重點林業縣。全縣林業用地面積285萬畝,占縣域總面積的85%,森林面積270.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0.54%,森林蓄積量1032萬立方米,林木綠化率81.1%,均位居全省前列。從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開化縣委、縣政府響應上級號召,開展以商品材基地建設為主的群眾造林運動。從1972年到1985年,以年均8.5萬畝的規模,大量興建人工杉木純林。截止目前,全縣擁有杉木純林145萬畝。大量營造杉木林為國家提供建設用材的同時也造成了林相單一,林分質量下降,森林生態效用減弱等一系列問題。
毛場長的改造計劃根據“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將針葉樹與闊葉樹、常綠樹種與落葉樹種、經濟林與用材林、經濟效益“長中短”相互結合,建設以珍貴闊葉樹種、彩色樹種為主體,松、柏、常綠藤本植物為補充,力求呈現豐富多變的季相景觀。同時還可以增大林區的云量、霧氣、水分,以降低森林火災發生的可能。從相對單一樹種變成多樹種,這樣的森林有利于保護生物的多樣性,生物鏈條完整了,森林病蟲害自然也就少了。
遠山如黛,云霧繚繞;溪水無聲,恬靜安詳。這就是國家東部公園——開化。綠色浙江行讓我們真正感受到了開化國有林場是開化林業的一面旗幟,在浙江闊步邁向生態強省的征程中提供了“開化樣本”。為發展現代林業、建設生態文明做出了強有力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