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小棟 胡丁玎
推進林特產業轉型升級打造衢州森林生態優勢
□撰文/王小棟胡丁玎
衢州市是浙江省重點林區之一,擁有林地面積1004萬畝,占國土面積的75.6%,具有較強的林業產業資源優勢。近年來,衢州市突破傳統造林模式,一二三產聯動發展林業特色產業,形成了以竹產業、木產業、油茶產業為主,特色種植產業、林下經濟產業、森林旅游產業為輔的現代特色林業產業體系,建成規模林特產品基地212萬畝,認定森林食品基地94個,認定面積36萬畝,申報林業有機產品認證22個,林業總產值突破260億元。
創新理念,科學規劃。多年來,衢州市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理念,立足于生態功能定位,根據衢州市71.5%森林覆蓋率,60%山地無污染源的林業實際,以森林培育為依托,圍繞培育筍竹、木材、油茶等特色產品完善產業發展規劃;以產業融合謀劃區域布局,重視林業重點鄉鎮、林業重點龍頭企業在規劃中的帶頭作用。堅持擴總量與調結構并重,通過培育一批有規模、有特色和高效益的現代林業園區、以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工程來帶動整個規劃布局的落實,倒逼林業產業轉型升級。重點建設常山油茶、龍游筍竹等林業主導產業示范區。同時鼓勵擴大林下經濟產業,出現了一批先進典型,如衢江區全旺鎮紅巖村、常山縣何家鄉江源村、龍游縣龍洲街道等示范基地實現了“毛竹蓋一蓋,收入一萬塊”的生態效益;衢江區利用低丘緩坡發展油用牡丹基地;江山市長臺鎮、柯城區石梁鎮、衢江區舉村鄉等地大力發展香榧產業,紅日農場樟樹上附植仿野生狀態的移生石斛,預計平均年畝產值達萬元。
培育主體,輻射帶動。積極研究新業態、新模式,發揮林特產業的“鯰魚效應”,引進一批高素質的林業企業與企業家,積極培育一村一品、家庭林場、股份制專業合作社等林業主體,從而激發林特產業內生動力,促進林業與旅游、文化、日化用品、互聯網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增強林業發展活力。截至目前,共規范建設林業企業生產基地30個,林業“一村一品”村122個,示范性家庭林場136個,林下經濟示范基地24個,做到分階段包干、分區域劃責,主要以筍竹兩用竹林、油茶、茶葉、獼猴桃等有機產品種養結合為主要經營方向。如建立開
化縣省級用材林產業示范區,帶動周邊44個行政村發展各類人工林業基地1.1萬畝,池淮鎮潭頭村圍繞千年古銀杏建起白玉公園,江山市浮蓋山油茶精品園占地1035畝,以“立新油茶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推廣,帶動園區內人均油茶一產收入從2340元增加到3750元。同時,全市還以54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為林特產品基地,擴大林權抵押貸款規模和貼息政策,鼓勵龍頭企業加大林特產品基地建設,特別是在山茶油加工、筍加工、森林食品加工產業等方面,引導企業建設一批具有優勢的林特產品基地。
政策支持,整合資源。自2013年以來,衢州市財政每年安排專項扶持資金500萬元,用以加快推進林業特色產業發展。全市重點扶持了毛竹、油茶、苗木等24個林業特色產業示范基地;與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華東林業產權交易所大宗農林產品現貨電子交易平臺成功對接,爭取大宗林產品掛牌上市;助推江山歐派門業股份有限公司主板上市,組織17家重點企業開展新三板上市培訓。并鼓勵個人、企業通過淘寶網、拍拍網等電子商務平臺開展林特產品網絡營銷,提高產業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同時,衢州市充分依托已建成的7個省級林業主導產業示范區、12個林業特色精品園,積極爭取國家林業局、省林業廳相關項目支持,獲取香榧、大徑材、油茶產業的中央財政扶持,整合林業、特扶、農業綜合開發、小農水利、交通、科技等項目資金用于林業園區建設等,充分調動主體對基礎設施和生產設施投入的積極性。
科技引領,激發產業發展后勁。近年來,衢州市狠抓科技興林,充分利用科企合作洽談會,以及中國林科院、浙江大學、浙江農林大學、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校技術力量,設立衢江竹炭博士專家工作站、市級人才工作站,開展林業科研工作,推廣林特產品先進技術。在市本級建立花卉苗木繁育示范基地,收集全國200多種楠木,篩選對比適宜衢州的楠木品種。通過自主香榧和彩葉樹種培育,建立香榧苗木培育庫和彩葉樹種繁育基地。建立林技推廣首席專家制度,開展“三聯三幫”服務活動,陸續開展“五個一”行動和推進筍竹覆蓋技術推廣和“送礱糠、送技術、送政策”活動,舉辦了林業產業電子商務培訓班、林業產業化技術培訓—香榧南擴現場會等培訓會,培訓林農1萬多人次,建立科技示范點120個,培育總結推廣科技致富典型83個,發放《衢州林業特色產業政策匯編》、《春筍冬出技術手冊》、《香榧技術培訓手冊》等技術手冊5萬余冊。同時,衢州市大力開展林業招商引資工作,引入20多家科技型企業、大型林業企業,如引進常山曼地亞紅豆杉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發展3000多畝杉木林下種植曼地亞紅豆杉;引入浙江御園珍稀植物開發有限公司,年產各類珍稀植物苗2000萬株以上,已成功培育無菌化組培鐵皮石斛;引入浙江安新德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馬金、音坑、池淮等8個鄉鎮發展金銀花基地5000余畝。
改革創新,搭建產業服務平臺。衢州市林業局積極借助市林業產業聯合會平臺優勢,及時掌握林業行業的政策、市場、技術等方面的信息,提供給成員單位,發揮好成員單位與政府或其他單位間的橋梁作用,幫助企業溝通解決認證、技術規范等問題。并制定行業自律規定,大力開展林權制度改革。林權抵押貸款余額達到7.6億元,利用中國建設銀行衢州分行“e商通”10億元林業貸款授信額度,強化企業的造血功能。同時,探索林業經營權證試點改革,促進林木、林地等林業生產基本要素進入市場交易,加快林業資源向林業資本的轉化。啟動“森林休閑養生區”、“森林古道”、“森林人家”等示范建設,做大做強林區旅游品牌,與衢州市旅游委員會加強聯系,出臺《關于加快推進我市森林休閑養生旅游業發展的意見》,對全市5個國家級森林公園,烏溪江國家濕地公園,2個省級濕地公園,19個省級林業休閑觀光園,20個市級林業休閑觀光園及古田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等進行綜合開發,加快壯大特色品牌影響力注入發展活力。積極開展十佳食用林產品、林特產品品牌創建,開展有機林產品認證三年(2014—2017)行動計劃,已認證有機林產品(基地)22個。連續多年參加義博會,獲得各類林產品金獎40多個。培育出油茶、竹筍、玫瑰花茶、板栗、獼猴桃、靈芝等10多個優質林產品,評選出“綠蔥湖”筍產品、“茶之語”山茶油、“山哥”粉葛、“百古山”龜膠囊等20個市級林特產品品牌。
2015年,衢州市將繼續有序開展林特產業重點工作,注重質量提升,抓好林業有機產品認證工作,認真研究編制《“十三五”林業特色產業發展規劃》,在現有全市林特產業布局基礎上,實行“六個一萬”示范發展戰略,建設六個一萬畝高效林特產業示范基地,利用林特產品優勢推動林下經濟產業發展,進一步加強森林食品產地的環境保護,建立綠色農產品保護區,全面實施無公害標準化、有機食品標準化經營,全面擴大林下經濟產業規模。積極創新模式,加大改革力度,提升林業產品發展活力,為全市加快走出一條生態富民、綠色崛起的新路子作出更多努力。
木韻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