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陸志敏
寧波市竹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
□撰文/陸志敏
竹林是寧波市重要的林業資源,竹產業是山區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也是山區農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如何在深入認識全市竹產業的現狀的基礎上,針對目前竹產業存在的各種問題,思考和探討科學、可行的建設性建議,對提高竹產業發展水平和行業競爭力,推動全市林業經濟發展,實現農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寧波市竹林資源豐富,全市共有竹林面積121.27萬畝,其中毛竹林108.6萬畝,占竹林總面積的89.55%,立竹量約2.46億株,其他小徑竹面積12.66萬畝。全市竹林集中分布在西南部,奉化、余姚、鄞州、寧海是重點竹產區。全山區、半山區鎮(鄉)均有竹林分布,竹林面積達3萬畝以上的鄉鎮有14個,其中5萬畝以上的鄉鎮有9個。
推廣科技,提高竹林經濟效益。近年來,寧波市大力調整產筍結構,加大開發市場前景好、價格高的冬筍、鞭筍,提高竹林的經濟效益。通過典型示范,推廣毛竹冬筍、鞭筍高產技術以及竹林肥水噴滴灌技術,使冬筍最高畝產達697.7千克(一次挖掘計量),鞭筍最高畝產達700多千克,毛竹林的經濟效益每畝達到8000多元。以雷竹為主的優良筍用小徑竹,口感好,營養豐富,經濟價值較高,通過大力推廣竹筍覆蓋早出高產高效技術,使春筍冬出,畝產量達到3200多千克,創造畝產年收入達5—6萬元的經濟效益。
發展企業,拓展竹業產品種類。全市目前有各類竹材、竹筍加工企業94家,年加工總產值10億多元,其中筍加工產值4.5億多元,竹材加工總產值5.5億多元。目前,寧波市級竹產業工業園區開工建設,已落戶竹產品精深企業8家。全市竹筍企業年生產水煮筍180—220萬罐,消耗本地鮮筍(毛竹筍)5—8萬噸。竹材加工主要有竹工藝品、竹地板、竹模板、竹日用品、竹炭等產品。國家竹產業龍頭企業——寧波士林工藝品有限公司的竹材板、竹家具、竹廚房用品等產品開發已形成了一定規模,與世界500強企業之一、全球家居知名企業——宜家家居合作生產竹家具,產品銷路及前景均被看好。
龍頭優勢不明顯。雖然培植了一批龍頭企業,但多數企業存在規模小、科技含量低、輻射帶動力弱、管理模式陳舊等缺陷,以及生產工藝得不到改進、產品更新換代慢、企業改制與資本重組困難等問題。目前,絕大多數筍加工品為初制品,毛竹筍以加工水煮筍為主,僅為外商精加工產品的原料,受國際市場影響大,水煮筍加工數量逐年萎縮。雷竹筍及其他小徑竹筍基本上以鮮銷為主,加工品不足鮮筍總量的10%。
科技推廣力度不足。竹產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低、轉化難問題較為突出。傳統的竹材、竹筍產品市場競爭激烈,缺乏優勢,新產品開發力度不足,缺少適銷對路、市場競爭力強的新產品。從事竹子研究、竹業科技推廣的專業技術人員嚴重不足,推廣網絡體系不全。寧波市成熟的竹林科技成果比較多,但由于推廣力度不足,推廣面不廣,畝收入超千元的毛竹林僅為3萬多畝。
生產運輸成本增加。竹林地處山區,交通不便,道路狀況差,竹筍挖掘、毛竹砍伐、裝卸運輸的勞動強度大,成本高,收益低,影響農民的積極性。隨著雷竹筍早出覆蓋技術的推廣,礱糠、有機肥、勞動力諸項成本大幅增加,畝成本已超2萬元,進一步加大了竹農的風險,竹農的凈收入增長緩慢。同時,雷竹筍的早出覆蓋也造成了土壤退化、竹林提早退化等問題,影響竹林的可持續發展。
竹林地利用率較低。竹林地具有良好的環境,可供利用的竹林地很多,是發展林下經濟的理想環境,但其利用率極低,竹林下發展藥材、食用菌目前只是在試驗階段,技術、產品尚需進一步拓展。
政府扶持力度不足。由于竹林絕大多數分布在山區、半山區,經濟條件相對落后,農民自我積累較少,投放大量資金開發竹業有困難,且竹林分散經營,需要統一規劃,統一實施,
政府在資金及其他政策上的傾斜力度有待加大。
開發不合理引發環境問題。在坡度25°以上甚至30°的毛竹林,全面翻墾發展筍用林造成水土流失;在水庫上游的竹林采用礱糠覆蓋以及不合理施肥造成水污染等,這些環境問題也應該引起市政府部門、林業相關單位的高度重視。
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增加竹農的經濟收入、發展竹業經濟為核心,以保持水土、保持生態平衡為前提,圍繞“山上抓基地,山下建園區,山外找市場,科技創高效”的工作目標。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充分發揮寧波市竹林資源優勢,揚長避短,調整竹林、竹筍結構,加大招商力度,加快建設竹產業加工園區,培育和發展竹材、竹筍加工龍頭企業,開發竹子新產品,拓展竹產品市場,推進竹產業化進程,確保竹區經濟快速健康的可持續發展。
總體思路。興科技、齊設施、強加工、促貿易、揚文化、健保障。
發展目標。到2020年全市竹林面積達到140萬畝,引進與培育年產值超億元龍頭企業10家以上,創建省級以上知名品牌10個以上,建設示范性竹類專業合作社10家以上,竹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更加完善,竹筍、竹材加工率達到80%以上。年竹業總產值達到100億元以上。
——完善竹林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竹林經營水平。通過竹林區專道、竹林便道建設,方便竹農經營竹林和竹、筍運輸。到2020年連片500畝以上的竹林通機耕路,300畝以上通竹林便道;開展林間噴滴灌等設施建設,提高竹林生產水平和竹材、竹筍產量與品質。到期末,有噴滴灌設施竹林面積達到5萬畝以上。
——建設竹子現代示范區,以點帶面帶動全市低產低效竹林改造。在重點竹產區各建立一個面積達2萬畝以上的竹子現代示范區,形成以現代示范區為骨干,高效竹林基地為基礎,集設施型、科技型、龍頭型和社會化服務于一體的現代竹產業發展新格局。到2020年,全市毛竹筍用林、筍材兩用林面積達到65萬畝。其中,畝產產值超過1000元的基地達到30萬畝,超過3000元的達到6萬畝,建立毛竹工業原料林35萬畝。
——優化竹(筍)加工產業布局,做大做強竹(筍)加工龍頭企業。加大竹(筍)加工企業改造升級力度,對一些造成環境污染、規模小、產品檔次低的加工企業進行“關、停、并、轉”,優化產業布局。引進和培育一批品種檔次、技術含量高的重組竹板材、竹纖維、竹化工、竹筍精深加工企業。提供優惠政策引進竹加工大企業落戶,建立竹產業工業園區,引導符合條件的企業入園。到2020年,全面實現竹(筍)加工園區化。
——建立健全竹產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通過林業技術推廣機構、竹產業行業協會、專業合作組織等面向企業、農戶進行標準化、規范化服務。到2020年建立較為健全的竹產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加強竹林技術開發,加快推廣產業科技。進一步推進竹子的生物利用、竹材深度開發、竹炭活性炭的高值化利用、竹林機械化開發、竹林下經濟發展等方面的科技開發與產業化。鼓勵本地科技人員參與竹產業科技開發,鼓勵民營竹子科研機構發展,鼓勵引進外來科技機構、科技人員合作開發竹產業。建立竹產業院士工作站、國家級學會專家服務站、國家級省級科技機構分支機構。引進先進技術,并推廣應用。
完善竹林基礎設施,大力發展林下經濟。重點在竹林道路、竹林灌溉設施、竹林培育機械、采伐運輸機械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充分發揮竹林地的資源優勢,重點發展林下藥材、林下食用菌等產業,提高竹林的復種指數,提高林地利用率。
加大力度扶持竹加工,做大做強竹加工業。鼓勵與扶持有實力的竹筍、竹材加工企業進入寧波市級竹產業工業園區,培育一批龍頭企業,促進竹筍、竹材加工增值。首批企業已開工建設,但建設速度不快。需進一步加快建設進度、加大招商力度,把有實力的企業引入園區中,鼓勵各地企業將竹企業引入工業園區,實行竹加工園區化。鼓勵竹材、竹纖維、竹炭、竹葉、竹筍綜合利用,實現竹子高值化開發。
促進竹產品貿易發展,同步推進竹林旅游業。通過竹產品的國際森林認證(FSC)、竹筍產品農殘檢測控制等,突破歐美貿易技術壁壘,擴大出口,同時進一步拓展國內市場。積極弘揚竹文化,發展竹林旅游,在竹產區展示竹文化,發展竹林旅游,開展竹林景觀體驗、竹林生態旅游、風味美食體驗、竹藝制作體驗、竹產業文化體驗、竹鄉度假體驗以及竹炭生技體驗。
建立健全保障體系,推動竹產業全面發展。首先,要加強竹產業扶持力度。竹產業是涉及面最大的農業產業,也是農業產業最薄弱產業,竹產業在竹子培育的“一產”上,技術落后、基礎差;在加工的“二產”上,企業“小、散、低”,企業贏利能力弱,吸引資本能力弱。因此,全市各級政府應從發展農村,提高農民利益角度來扶持,應重點在竹林道路建設、竹業科技發展、竹農培訓、林下經濟發展、竹林機械化推廣應用、竹林FSC認證、產業組織化建設、企業技改、新技術項目貼息以及融資等方面給予扶持。建議市政府安排竹產業專項扶持政策,推動全市竹產業發展。其次,要提高竹產業組織化程度,組建寧波市竹產業聯盟,將竹子生產者(竹農及合作組織)、加工企業、貿易服務、科研機構、推廣機構、竹業管理部門聯合起來,優勢互補、提高資源利用率,消化本地竹材。再次,要加強科技投入,引入高端智力。鼓勵企業建立國家級學會專家服務站,建議市科技局設立竹產業科技專項,聯合大專院校科研單位、企業和技術推廣部門進行竹產業關鍵技術研發,促進企業不斷開發新產品。
浙里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