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明(上海鐵路局杭州站,工程師,浙江 杭州 310009)
?
杭州鐵路客運樞紐客流組織與城市公交配套研究
陳雪明
(上海鐵路局杭州站,工程師,浙江杭州310009)
摘要:通過對杭州樞紐3個客運站地理位置、設施設備、客流資料的對比分析,提出了各客運站旅客列車的分工及客流組織優化方案;通過對城市軌道交通與常規公交對比分析,參照國內外大城市先進交通方式的成功經驗及杭州市城市公交既有資源,提出了樞紐各種交通方式互相配套、城市公交取長補短、有機結合,實現互惠合作、提升效益的優化方案;并擬訂了樞紐高客流運輸組織應急預案,積極應對杭州樞紐非常時期的旅客運輸組織。
關鍵詞:客流組織;換乘;應急處置;方案
10.13572/j.cnki.tdyy.2015.02.015
杭州是浙江省委所在地,它位于長三角南翼,是浙江省經濟、政治、文化、科教中心。杭州鐵路客運樞紐,是連接滬昆、宣杭、杭甬、滬杭、寧杭等鐵路線路(客運專線)的重要交通樞紐。2013年7月1日,重建后杭州火車東站正式啟用,大大提高了杭州鐵路樞紐的運輸能力,2013年7月至12月,杭州鐵路樞紐日均發送旅客10.7萬人,高峰日達到19.8萬人(10月1日)。待杭長、杭黃客運專線開通、杭州火車南站重建后,杭州鐵路樞紐的客運量將大幅增長,由于這些旅客需利用鐵路與城市公共交通換乘對接,因此需對杭州鐵路客運樞紐客流組織與城市公交配套進行研究,進一步提升杭州城市交通運輸水平以滿足旅客的需求。
杭州鐵路樞紐北起滬昆線臨平站,南至滬昆線白鹿塘站,東起杭甬線夏家橋站,西至宣杭線行宮塘站,現有杭州、杭州東、杭州南(改建中)3個客運站,喬司、艮山門2個編組站,杭州北、蕭山西等13個中間站,形成銜接滬昆、宣杭、杭甬既有線,滬杭甬、寧杭客運專線,以客貨順列布置為主要特征的樞紐格局。杭州站是一等客運站,位于滬昆、杭甬、宣杭三大干線交匯處,車站總建筑面積7.9萬m2,總候車面積1.1萬m2,設計最高聚集人數1萬人,車站有旅客站臺5座,客車到發線9條。杭州東站也是一等客運站,位于滬昆鐵路浙贛繞行線上,有旅客站臺15座,客車到發線30條,站房總建筑面積32萬m2,旅客候車面積5.6萬m2,設計最高聚集人數5.1萬人。杭州南站將2014年底開始重建,設計規模為3場7臺21線。
2.1杭州鐵路樞紐客運量特點杭州是著名的休閑旅游城市,季節性客流特征非常明顯,每年清明、五一、中秋、國慶節及周末的客流要大大高于年平均水平(見表1所示),給車站短期售票和乘降組織帶來困難。

表1 2013杭州鐵路樞紐節假日旅客發送量統計表(萬人)
2.2杭州鐵路樞紐客運量實績據統計,自1995年到2010年,杭州鐵路樞紐旅客發送量從892.6萬人增加到2 738.9萬人,短短15年時間增長了2倍多
見表2。

表2 杭州鐵路樞紐旅客發送量一覽表(萬人)
2013年,杭州鐵路樞紐旅客發送量達到了3 560.4萬人,這些旅客絕大部分通過城市公交來換乘,給杭州市城市公共交通帶來很大的壓力。
2.3杭州鐵路樞紐客運量預測據中國鐵路總公司測算,2020年中國鐵路旅客發送量將達40億人次,比現在的10.5億人次翻兩番(數據來源于2013 年10月4日新華網)。按這一增長幅度推算,2020年杭州鐵路樞紐旅客發送量高峰值預計將達到1億人次。另外從杭州鐵路樞紐旅客發送量實績看,2000~2010年這10年間的增幅為158.2%,如果按這一增長速度推算,2020年杭州鐵路樞紐旅客發送量預計將達到7 100萬人。
3.1實行分區候車為方便旅客運輸組織應實行分區候車。如乘坐普速列車的旅客,由于候車時間較長,隨身攜帶行李較多,應安排在普通候車室(區)候車;乘坐高鐵(動車)的旅客,由于隨身攜帶行李較少,且以通過式候車為主,應安排在高鐵(軟席)候車室候車;貴賓(含VIP旅客)應安排在貴賓候車室(VIP候車區)候車;特殊旅客(老幼病殘孕等)、團體、軍人、茶座等旅客也應設法安排在專用候車室(區)候車。特殊情況下可根據客流情況靈活調整候車區域,適應旅客候車需求。
3.2特殊客流組織
3.2.1學生客流組織對學生客流一是提前辦理學生票。在寒暑假放假前一個多月,車站主動與大專院校聯系學生票購票事宜,并采用集中受理、提前預定、統一出票、上門售票等方式進行售票。二是開設學生售票專口,方便零散學生購票,縮短排隊時間。三是開設學生中轉專窗,確保學生從中轉站到目的地快速換乘。四是提前組織好學生返程票發售工作。
3.2.2務工人員客流組織對務工人員客流一是開設務工人員團體專窗。對大型廠礦企業、個體用工單位可憑相關證件提前一個月受理務工人員團體票。二是利用互聯網、訂票熱線平臺,優先為務工人員辦理團體訂票;三是利用新聞媒體,引導務工人員提前錯峰乘車。四是組織開行務工人員專列,在務工人員集中的地區組織開行務工人員專列。
3.3高峰期客流疏解措施對于高峰期的客流疏解一是采取交叉外移法。即把進站和售(取)票旅客流線交叉點外移至站前廣場,利用廣場的寬度來減少流線交叉的密度,避免對站內組織帶來干擾。二是采取物理隔離法。即通過高架、地道、圍欄、臨時通道等來分隔客流,將進站、出站、購(取)票、接(送)站等流線分開,減少交叉點。三是采取源頭控制法。即通過控制各種流線的數量來達到疏解流線的目的,如通過提高互聯網售票或電話訂票比重、增開客票代售點、增設臨時售(取)票點等方式,減少來車站售票點旅客人數;在高客流時期對車站周圍臨時實行交通管制、對穿梭站前廣場的閑雜人員進行必要的限制等措施。
4.1杭州鐵路樞紐公共交通配套現狀
4.1.1杭州站杭州站公交配套設施有地鐵1號線、地面公交線31條(其中6條為經停線路),有出租車專用道1條、社會車輛送客專用道1條、公共自行車租車點5個。上車旅客主要通過地面公交、出租車、私家車及地鐵抵達火車站,再匯集到高架一層進站上車。下車旅客從地下一層出站后,利用公交車、地鐵、出租車、私家車或公共自行車疏解。
4.1.2杭州東站杭州東站公交配套設施有地鐵1號線、地面公交線26條(其中4條為經停線路),有出租車接(送)客專用道各2條、社會車輛送客專用道2條、公共自行車租車點4個。上車旅客主要通過常規公交、私家車、出租車和地鐵等交通工具抵達車站,然后通過電梯匯集到出發層(高架一層)分區候車,再乘電梯下到地面站臺層乘車。下車旅客通過電梯至地下一層出站后,利用地面公交、地鐵、私家車、出租車或公共自行車疏解。
4.1.3杭州南站杭州南站在設計重建中,規劃中的杭州地鐵5#、11#線將停靠杭州南站,待2016年底杭州南站開通運營時,與鐵路配套的公共交通配套設施將同步跟進。
4.2杭州鐵路樞紐公共交通優化方案
4.2.1加快杭州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進度一是地鐵1#線延伸段下沙臨江—文澤路段應盡快建成通車;二是加快地鐵2#、4#線建設速度;三是地鐵5#、6#線爭取提前開工;地鐵3#、7~11#等地鐵線應盡快規劃立項,使杭州城市軌道交通盡快成網。
4.2.2提高城市軌道交通的輻射范圍一是城市軌道交通應盡可能銜接大、中型住宅區,如杭州的濱江、下沙、丁橋、三墩、城西、江東等住宅區塊均應有地鐵銜接。二是城市軌道交通盡可能通達杭州城區主要旅游景點(如靈隱、龍井、雷峰塔、西溪濕地等),緩解景區地面交通壓力。
4.2.3利用城市軌道把公鐵車站有效銜接根據杭州城市發展規劃,城市軌道交通將把杭州3個火車站與蕭山國際機場、九堡客運中心、汽車南站相銜接,建議調整杭州城市規劃,使軌道交通與汽車西站、汽車北站等長途汽車站有機銜接,方便旅客快速換乘。
4.2.4不斷優化地面常規公交資源配置建議杭州東站的東、西兩個廣場各設一個公交樞紐站、一個旅游集散中心,在西廣場設一個長途客運站;建議杭州東站東廣場開通8~12條公交線路,西廣場開通15~ 25條公交線路(含長運專線),另在環站道路上再安排5~10條經停公交線路;建議杭州站(城站)西湖大道口設一個公交樞紐站,將火車站外圍的公交車相對集中至公交樞紐站,并對既有公交線路進行優化和完善。
4.2.5挖掘水上交通運輸潛能建議將京杭大運河引入杭州東站附近,并建造水上巴士碼頭,充分挖掘京杭大運河水上巴士運輸能力,使之成為火車東站旅客集散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4.2.6增加火車站附近公共自行車租車點建議在火車站周邊步行3~5 min范圍內,再增加若干公共自行車租車點,方便火車站周邊旅客以車代步。
4.2.7為社會車輛接送旅客提供方便建議在杭州站、杭州東站擴大出租車蓄車場,增加社會車輛停車泊位,開辟小型客車互通便道,為社會車輛進站接送旅客提供方便。
5.1成立路地聯合運輸辦公室在春運、暑運和清明、五一、中秋、國慶等法定節假日,鐵路和地鐵、公交集團實行聯合辦公,根據火車到開實時信息,靈活調整公交、地鐵的發車密度和營運時間,及時接運鐵路客流。
5.2建立鐵路與公交及地鐵三方聯動機制鐵路在每次調圖時應及時向公交公司、地鐵集團通報列車增減及到開時刻變化信息,同步調整城市公交和地鐵營運班次。
5.3試行地鐵和公交“熱備”方案車站附近的公交樞紐站每天保證2~3輛公交車處于“熱備”狀態,地鐵集團每天保證1列“熱備”車底,遇火車臨時晚點或大批旅客集中到達時緊急疏散旅客之備用。
5.4制訂高客流應急疏解預案針對杭州地區客流季節性強、啟動快速、反應時間短的特點,結合杭州城市交通運輸資源的實際,鐵路與地方交通運輸部門協商一致,共同制訂杭州鐵路樞紐旅客應急運輸方案。
5.5定期組織預案演練鐵路與地方交通運輸部門定期開展應急預案演練,通過聯合演練來完善預案,增強路、地應對高峰客流的疏解能力,避免突發情況下旅客嚴重積壓。
5.6做好列車運行信息發布火車站加強與浙江交通電臺聯系并開通公共微信,通過電臺、微信及時將列車到開及旅客到達信息告知出租車司機,有效調節出租車運力供給,避免旅客打車排長隊。
隨著2014年12月10日杭長高鐵的開通運行,杭州樞紐的客運量又將會有一個大幅度的提升,如何進一步優化樞紐客流組織,城市公交如何有機配套,方便旅客乘降無縫銜接,確保黃金周等時段高客流及時疏解,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文章編號:1006-8686(2015)0043-03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U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