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勝
北票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玉米是北票市的第一大作物,年種植面積約占全市總耕地的60%,每年玉米的播種面積一般在90 萬畝以上。 北票地區氣候干旱,水澆地面積少,大部分耕地靠自然降雨,是典型的雨養農業,因此我市農民種糧大豐收得益于“天幫忙”,同樣靠“人努力”,二者合一是我市糧食獲得大豐收的法寶。近幾年來部分地區玉米出現空稈禿尖現象,影響了玉米的產量和品質是我們不容忽視的問題。
玉米禿尖是指玉米果穗頂端不結實、籽粒不飽滿的現象。 禿尖、缺粒和空稈是玉米種植生產中常見的現象,也是造成玉米減產的主要原因。
不同的品種, 種植密度的栽培條件要求不一,密度過大造成封行、蔽郁,使果穗的功能葉光照時間過短,缺乏營養,腋芽不能轉化成花芽,影響雌雄生長發育,形成空稈。 密度過大,葉片互相遮掩,花粉不易落到雌穗上,影響正常的受精結實,形成空稈、禿尖、缺粒。玉米生長后期通風、透光條件不良,也會影響玉米的正常生長。
拔節后,莖葉生長加快,出葉也隨之加快,雌雄穗逐漸發育成熟,此時如果營養不足,空稈率增加。另外土壤中氮、磷、鉀比例失調,也會造成空稈率的增加;如果土壤中缺乏磷影響細胞分化,特別是在花絲伸長期因缺磷導致花絲伸長緩慢而影響授粉; 如果穗頂端籽粒癟小,呈不正常的白色,則表現為缺磷、鉀,特別是缺鉀。
玉米在抽雄開花期,遭受異常高溫危害,使生殖器官受到損害,造成不育或部分不育;低溫寡照會使玉米光合作用受到影響,生成的營養物質不能滿足雌穗分化的需要,造成雌穗不分化或分化不良,形成禿尖、缺粒、空稈現象。
玉米授粉期如遇到陰雨寡照天氣,容易導致玉米雄穗不散粉,或即使散粉,由于雌穗花絲有雨水導致花粉死亡,影響受精,直接導致空穗無粒現象。
玉米在開花授粉期缺水,會造成雌雄花期不協調或花粉活力下降甚至喪失,導致花絲伸出時錯過雄穗散粉盛期,使授粉不良影響結實,形成禿尖、缺粒甚至空稈。
玉米缺硼肥影響雄花花粉的形成和授粉時的活性;玉米缺鋅時容易形成白化苗,老葉片出現白色斑點,并迅速擴大,形成局部的白色區域和壞死斑,節間縮短,容易使果穗生長發育畸形,導致禿尖。
整地粗放,土塊大,播種質量差,蓋種不均勻,造成玉米出苗不整齊,生長勢不同,形成大小苗、強弱苗,形成大苗欺小苗,強苗欺弱苗,弱小苗不能與正常其他苗競爭光照、水肥,容易形成空稈。另外瘦地選用了耐肥的品種,田間管理不及時,也容易形成空稈。
玉米大、小斑病和玉米螟等病蟲害也是造成玉米禿尖、缺粒空稈的原因之一。 近年來玉米種植面積大,玉米秸稈利用率低,玉米螟越冬基數大,北票市玉米螟危害呈逐年加重趨勢。玉米螟極易危害植株雄穗和雌穗頂部,造成粉源不足和花絲受害,從而形成禿尖缺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