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振榮 齊振新
1.敖漢旗農業局; 2.新惠鎮農業站
敖漢旗作為赤峰市的農業大旗,在赤峰市的農業生產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何發揮好全旗農業科技人員的作用,進一步強化農技服務,促進農業發展,充分調動農技干部的主觀能動性,更好地為農業生產服務,促進全旗農業生產健康有序發展就極為顯得重要。
共有專業技術人員49 人, 其中副高職稱5 人,占10.2%,實際聘用5 人;中級職稱21 人,占 42.9%,實際聘用16 人;助理職稱16 人,占32.7%。 實際聘用16 人;技術工人7 人,占14.3%;2006 年鄉鎮改革后無編技術人員33 人,除離崗內退的,還有在職的13 人。具體到農業站共有專業技術人員8 人,其中副高1 人,中級6 人(其中因受聘用職數限制未被聘用1 人,3 人被抽調到其他崗位工作),助理1 人。
2013 年參加市級培訓1 人次,參加旗局級培訓6人次;2014 年參加市級培訓1 人次,參加旗局級培訓6 人次;2015 年參加市級培訓2 人次。
3.農業站經費情況:除了工資和人員辦公經費外無推廣經費。
4.新惠鎮耕地30.1 萬畝,水澆地5.3 萬畝,農業人口5.3 萬人。 農業站承擔任務:測土配方施肥25 萬畝,高產玉米創建2.5 萬畝;脫毒馬鈴薯3.5 萬畝;蔬菜1000 畝;地膜覆蓋12.5 萬畝(其中全膜覆蓋1.5 萬畝);惠農項目18 萬畝(其中落實糧食補貼12 萬畝,農業保險6 萬畝)。 由于承擔的任務重, 工作經費不足,除項目經費無其他經濟來源,工作量與福利待遇失衡,挫傷了農技人員爭取項目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鄉鎮農技人員長期工作在生產第一線,外出參觀學習機會少,與外界溝通不多,信息閉塞,對新技術、新成果知之甚少,知識老化,現有的知識越來越不能適應新形勢下農業發展需要。 由于對專業知識掌握、了解相對滯后,技術水平停留在一般性試驗、示范,常規性、一般性技術推廣,創新性、突破性、效益性技術推廣跟不上產業發展需要。 旗局從2013 年開始對所有技術人員進行培訓,但在短時間內有較大提高難度大。
近年來鄉鎮沒有農技推廣經費。 2006 年以前鄉鎮農技人員工資都無法保障。 目前,除了人員工資和有限的辦公經費外,旗鎮兩級財政無力爭取資金投入農技推廣項目之中,農業科技項目投入來源主要靠上級業務主管部門。 由于經費緊張,加上農技人員除了工資外無其他福利待遇,農技推廣出現了“讓我推廣”而不是“我要推廣”的尷尬境地。 同時,由于工作經費不足,除了工資和有限的辦公經費外,沒有資金建立專門用的試驗示范基地,而我們的百姓向來都是眼見為實,光靠我們嘴上說是沒用的。
3.由于職稱評聘職數的限定,使得部分具備評審條件的同志無法進行評審,已經取得資格的同志無法聘用,從而影響了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和提高業務能力的積極性。
1.穩定農技推廣隊伍,不斷強化農技人員知識更新,提高農技人員的素質。 一是農技專業推廣人員規范培訓制度。 2013 年開始旗局已開始對所有農技人員進行培訓,使每個專業技術人員完成每年規定的繼續教育學習,成為一支“學習型”隊伍。 二是加大培訓力度。鄉鎮應根據農技人員的學歷結構、職稱、所學專業、個人特長等合理搭配和組裝,制定中長期的培訓和再教育計劃,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理念,加大對農技人員輪流培訓、外出參觀學習或鼓勵參加各種考試等形式的學習,提高農技人員的整體素質,不斷改善和優化技術結構的合理配置,為農業和農村的經濟發展發揮應有的作用。 農技推廣面對的是農民,隨著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業的增長越來越靠科技的進步和農民的素質的提高。 為提高農民的素質,應對種植、養殖大戶進行重點培養,他們學好技術后自己直接應用于生產,從而起到輻射帶頭作用。 三是鼓勵機關技術人員到生產第一線,創辦實體,帶領農民致富。四是做好技術人員職稱評聘,為農技人員職稱評聘創造有利條件。將職稱評聘和他們在實際生產中發揮作用結合起來,從而激勵他們主動學習專業知識,努力提高業務能力,為農民提供更多更好技術服務,不斷豐富推廣經驗和推廣技能。 同時,旗委政府應結合實際,適當提高中高級職稱聘用職數,增加聘用比例,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并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2.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機制,切實加大農業科技的投入,不斷提高和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 每年財政應安排一定的農業推廣資金,以及農業科技試驗示范經費, 確保推進各項農技適用技術落到實處,從而增強農業科技含量,增加農業產出,確保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同時應投入一定經費解決鄉鎮試驗示范點的創辦。
3.建立健全農技推廣激勵機制。 一是建立健全考評獎勵機制,將農技人員的工作任務、年終目標完成情況與年度考核、評先、評優級獎勵掛鉤,由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對農技人員進行考評,對業績突出的人員進行獎勵,不斷提高專業人員自身素質和服務理念。 二是鼓勵農技人員深入生產第一線, 實實在在服務農民, 并在職稱評聘上盡量增加高級職稱崗位職數,對已經取得資格的農技人員盡量想辦法聘用,從而激勵廣大農技人員鉆研技術,提高業務能力和水平。 三是針對有突出貢獻的基層農技人員破格評聘,從而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把各級黨委政府關于農業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從而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加收入。 四是應用好用活優惠政策,積極鼓勵和支持農技人員領辦農業發展項目、 參加農業服務組織、專業協會等,參與到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中去,讓技術參與分配,使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推動農業發展,提升農技服務產業的水平和效益。
4.加大農資市場管理力度(鄉鎮基層站沒有執法權)防止假種子、農藥、化肥出現。 嚴懲假冒產品的經銷商。
5.積極鼓勵和扶持土地流轉,把土地承包給種植能手和大戶,提高單產和產值,有利于機械化管理,更有利于農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