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智麗
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飼養好小奶牛的措施包括適當地飼喂, 墊草,衛生,通風,疾病防治以及每日細心觀察。本文列舉了飼養管理健康小奶牛的一系列措施。
呼吸困難通常與難產(dystocia)相關。 如果發現小牛在出生后不呼吸, 必須首先清除口鼻中的黏液,安放小牛時應使其頭部低于身體其它部位,或者倒提起小牛控幾秒鐘以使黏液流出。 但是,這一倒提姿勢不應過久因為內臟的重量壓迫隔肌會阻礙呼吸,一旦呼吸暢通即可采用人為的方法誘導呼吸(即有交替地擠壓和放松胸部)。 也可用一稻草搔撓小牛鼻孔或用冷水撒在小牛的頭部以刺激呼吸。
一旦小牛呼吸正常,應立即將注意力集中在肚臍部位,肚臍有時會出血,通常用一干凈的棉球就足以止住出血。 大多數情況下,殘留在小牛腹部的臍帶僅有幾厘米長。臍帶內的血液必須擦干后用高濃度碘酒(7%)或其它消毒劑浸泡或涂抹在臍帶上。
出生兩天后應檢查小牛是否有肚臍感染,這時臍帶周圍應當很柔軟。 肚臍感染的小牛會表現出沉郁,臍帶區紅腫并有觸痛感,臍帶感染可能很快發展為敗血癥(即血液受細菌感染),后者常引起死亡。 如果母牛的分娩環境干凈且出生后可用干凈的稻草或麻袋來擦干小牛。
每個農場都有自己登記小牛的方法,有些國家根據某些條例登記小牛用于存檔。新生的小牛應打上永久的標記,其出生資料必須永久存檔。 標記小牛的方法包括:套在頸項上刻有數字的環;金屬或塑料的耳標;蓋印;冷凍烙印。 此外,照片或自身的毛色特征也有助于作為鑒定一頭小牛的永久性紀錄。
應強調飼喂初乳的重要性。最近美國的研究表明盡管為奶牛飼養者們提供了詳細的指導,22%以上的小牛死亡是由免疫抵抗力缺乏引起的。關于飼喂初乳的四條管理措施如下:
(1)初乳是否是優質的
如果初乳的質量有問題,可使用先前冷凍貯存的初乳,解凍后喂給小牛。
(2)應飼喂多少初乳
大多數小牛每餐所需的初乳為1.25~2.5 千克,每次飼喂初乳的量不應超過小牛胃的容積 (體重的5%,如40 千克的小牛最多只能喂給2 千克的初乳),出生的當天(頭24 小時)應喂給三到四次初乳。
(3)何時飼喂初乳
第一次初乳應在小牛出生并開始正常呼吸后立即喂給,最遲不應超過出生后一小時。 第二次飼喂應在出生后6~9 小時。 如果第一次飼喂延遲,應在出生24 小時內增加飼喂次數以使小牛獲得足夠的抗體。飼喂初乳前不應飼喂其它任何食物。
(4)如何飼喂初乳
飼喂前,初乳應在水浴中加熱到體溫(39℃)并使用配有清潔奶嘴的奶瓶或奶桶飼喂,所有容器使用前后應徹底清洗。
出生后應將小牛從產房轉移走。 許多研究表明,如小牛安置在干燥且清潔的環境中,并在出生后立即喂給初乳其成活率顯著升高。 與其相反,若讓小牛與母牛呆在一起,通常小牛只能吃到少量的初乳而且很遲才能吃到初乳。因此,當小牛和母牛放在一起時,引導小牛吸奶是至關重要的。讓小牛吸奶前母牛的乳房必須被清潔干凈。
當小牛直接吸母牛的奶時,隨初乳的攝入抗體的吸收增加。雖然將小牛與母牛分開會使母牛產生應急狀態, 但是從某種角度來看必須將小牛與母牛隔離開。 此外,某些母牛在分娩后會拒絕甚至傷害自己的小牛。
另一個要考慮的因素是小牛的健康問題,小牛和母牛放在一起將增加傳染性疾病傳播的危險性。
剛出生的小牛對疾病沒有任何抵抗力。將新生犢牛放養在干燥,避風,不與其它動物直接接觸的單獨畜欄可降低患病和疾病傳播的危險性。 此外,隨著小牛的生長,單獨圈養畜欄易于飼養人員監測小牛對固體飼料的攝入,這一觀察對決定小牛何時斷奶是非常重要的。
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可極大地降低許多疾病的傳播。 飼喂用具在每次使用后必須清洗干凈。 如用同一奶瓶飼喂幾頭小牛,應首先飼喂最年輕的小牛然后在飼喂年長的小牛。 一旦小牛被轉移到其他地方,畜欄必須清潔消毒。 放入下一頭小牛之前,此畜欄應放空至少3~4 周。
必須牢記健康的小牛通常處于饑餓的狀態,食欲缺乏是不健康的第一征兆。一旦發現小牛有患病征兆(如食欲缺乏,虛弱,精神委頓等)就應立即隔離并測量體溫。
多余的奶頭可引發感染并且影響將來的機器擠奶。然而,這類問題相對比較少見,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切除多余奶頭并不一定有效益。 只有當小牛長至2~6 周齡時,多余的奶頭被確實診斷后再予以切除為好,這時小牛的體重還不大并易于操作。 可使用鋒利的彎剪或刀片從乳頭和乳房接觸的部位切下乳頭。雖然很少出血,但必須嚴格消毒手術部位。
某些情況下多余的奶頭不易被診斷出,并有將正常奶頭切除的危險性。當需要將年輕奶牛或成熟奶牛的多余乳頭切除時必須請有經驗的奶牛飼養員或獸醫實施手術。
大多數情況下應為小牛做去角手術,帶角的奶牛可對其它奶牛或工作人員造成危害。 世界上某些地區,雖不為小牛去角但用繩子纏住牛角以限制牛角生長。 當牛角剛剛長出并被確定時(10 天至6 周齡)即可做去角手術。 小牛長大后去角就比較困難。 去角應在斷奶前施行以避免斷奶期間的額外應激。可采用電動去角刀或氫氧化鉀(強堿)去角。第一次施行去角手術的奶牛飼養員或技術員應尋求適當的程序指導。技術不熟練可引起應激并增加傷害小牛以及技術人員的危險性。
可買到多種疫苗以預防不同疾病,例如,注射疫苗可減少由冠狀病毒、旋轉病毒和大腸桿菌引起的腹瀉。通常注射抵抗流行于某一地區病原體的疫苗時也可顯著地降低小牛對其它疾病的感染。
根據下列條件確定小牛斷奶時間:月齡、體重和每日精料攝入量。 三條之中,每日干物質攝入量應作為主要依據來確定小牛斷奶時間。 出生后5~10 天就可開始為新生犢牛提供小牛飼料。一頭小牛連續三天吃0.7 千克以上的干物質便可斷奶。 僅給小牛飼喂少量的牛奶可促使小牛盡早消化干物質,然后可以立即施行斷奶,相反,如喂大量牛奶則需要2~3 周時間逐漸斷奶以避免生長減慢。
小牛在斷奶期間對小牛飼料攝入不足可造成斷奶后的最初幾天體重下降,無論在哪一月齡斷奶這一體重下降都會發生。 因此,不應試圖延遲斷奶以企圖獲得好的過渡期,而應努力促使小牛盡早攝入小牛飼料。
在嚴格管理和飼喂條件下,大多數小牛大約在5周齡時斷奶,然而,目前8 周齡斷奶較為普遍。
小牛在斷奶后10 天應仍放養在單獨的畜欄或畜籠內,直到小牛沒有吃奶要求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