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昌
建平縣鐵南街道農業站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深入發展,農村勞動力結構和農民勞動觀念發生了深刻變化,農民對農機作業的需求越來越迫切,農業生產對農機應用的依賴越來越明顯。新一代農民更加向往有體面的勞動和有尊嚴的生活,機械化程度的高低已直接影響農民的農業生產意愿。 近年來我國農業機械化得到快速發展,農業生產方式將實現以人畜力為主到機械化為主的歷史性轉變。 但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農機化發展仍然存在較多薄弱環節,如玉米機收水平還很低,設施農業等機械化發展也滯后于實際需求。這些薄弱環節機械化問題如不盡快解決,不僅將制約農機化全面協調發展,也將影響農業現代化進程。 從本人的工作實際談談如何加強農機和農藝的結合。
造成這些薄弱環節機械化發展較慢的原因很多,農機農藝結合不夠緊密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主要表現在:農機與農藝的聯合研發機制尚未建立,一些作物品種培育、耕作制度、栽植方式不適應農機作業的要求,農民種植養殖習慣差異大,種養標準化程度偏低等。 國內外實踐表明,農機農藝融合,相互適應,相互促進,是建設現代農業的內在要求和必然選擇。 當前, 我國農機化發展已經到了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農機農藝有機融合,不僅關系到關鍵環節機械化的突破,關系到先進適用農業技術的推廣普及應用,也影響農機化的發展速度和質量。 實現農機農藝的融合,對促進農業穩定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農業部門錄用一部分農業技術人員,農機部門也將一些農業科技人才吸引進來,將農機技術和農藝技術有效結合起來,形成合力,推動農機和農藝專家的相互結合、相互適應,把作物栽培的農藝要求落實到農機化生產的各個方面,提升和改善農機具質量和作業標準。 同時農機化要緊跟作物生產的科技進步,把栽培技術通過機械化的方式落實到田間,落實到生產的各個環節,不斷提高經濟效益。 充分利用好國家強農惠農政策重點圍繞科技攻關,發揮農機技術人員的作用,以市場拉動農機科技創新。
建立集農機與農藝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發揮農機與農藝技術有效結合,重點推廣與農藝相適應的先進機具, 如保護性耕作技術務體系、機械深松技術、旱作節水農業工程技術等等。 進一步推進農機作業服務的市場化、社會化、產業化,不斷提升農機農藝結合的技術品質。建立農機與農藝結合激勵機制,開展農機與農藝科技人員技術研討、交流,推進農機與農藝一體化進程,夯實農機與農藝技術同步發展的基礎。
目前,我國玉米種植行距多而復雜,收獲機械難以適應;需要農機農藝有機結合,逐步實現農機農藝由結合到融合的遞變。著力推進農機農藝結合向經濟作物、設施農業生產延伸,提倡標準化作業,將作物品種類型、耕作模式、種植規格、機具作業幅寬、機具調試等應盡量規范一致。 提高經濟作物、設施農業生產的現代物質裝備水平和機械化、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水平。
繼續鞏固、完善現有的鎮農機站,扶持農機大戶、種糧大戶,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建立全面覆蓋、全程服務的新型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進一步推進農機作業服務的市場化、社會化、產業化,不斷提升農機農藝結合的技術品質。
各級農機化、科教、種植業部門要積極配合,結合重點農時,組織開展專項培訓活動,向農機手傳授先進適用農機化技術和農藝技術。充分利用陽光工程等農民培訓項目, 將農機手和修理工作為培訓重點,加大培訓力度。 進一步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工作,加強政企聯動,積極引導生產企業做好農機手的培訓工作。同時,也要加強基層農技、農機推廣人員業務培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