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 璐
建平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通過設置不同的栽培密度,探索總結適合建平縣晚熟馬鈴薯栽培的合理密度,為指導我縣薯農合理密植、提高馬鈴薯商品薯品質和產量提供理論依據。
試驗地地形:平地。土壤類型:褐土。土壤質地:壤土。前茬作物名稱:玉米。土壤分析結果:有機質10.25克/千克; 堿解氮58 克/千克;有效磷7.6 毫克/千克;速效鉀102 毫克/千克;pH 值8.2。
試驗設4 個處理。
處理1:2500 株/畝;處理2:3000 株/畝;處理3:3500 株/畝;處理4:4000 株/畝。
經測產調查:處理1 單株平均產量為0.62 千克,平均畝產為1509.00 千克; 處理2 單株平均產量為0.52 千克 ,平均畝產1585.40 千克;處理3 單株平均產量為0.48 千克,平均畝產1531.72 千克;處理4 單株平均產量為0.35 千克,平均畝產1456.80 千克。
可知,建薯1 號最在種植密度為3000 株/畝的時候產量最高, 為1580 千克, 當建薯1 號種植密度為4000 株/畝時畝產量僅為1460 千克。說明馬鈴薯播種時合理密植,有助于馬鈴薯產量的提高,當密度過大時,產量反而下降。
通過大田試驗研究了建薯1 號在不同播種密度條件下的產量和個體經濟性狀表現,結果表明:建薯1 號在密度為3000 株/畝時既能獲得較高產量又能獲得較好個體經濟性狀,從而獲得較好經濟效益,為最佳播種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