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鋅 李 素 謝彥濤 趙 曉
河南省西峽縣林業局
2008 年以來, 西峽縣林業局通過對全縣近100公頃棗樹園的技術指導,在生產實踐中對棗樹主要病蟲害的發生和防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介紹如下:
(1)危害癥狀。 該病主要為害葉片,有時也侵害果實。受害葉片背面散生淡綠色小點,后漸變淡灰褐色,最后病斑變黃褐色,產生突起的夏孢子堆。 在葉片正面對著夏孢子堆的地方, 出現不規則的褐綠色小斑點,逐漸失去光澤變為黃褐色角斑,引起早期落葉。
(2)防治技術。 加強栽培管理,增施有機肥,使樹體生長健壯,提高樹體抗病力。在冬季休眠期,通過合理整形修剪,使園內保持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徹底掃除病落葉,集中燒掉,減少越冬病菌。 噴藥防治:6月下旬,病菌開始侵入前,噴藥保護,每隔15~20 天噴1 次,連噴3~5 次。 常用藥劑有50%多菌靈800~1000倍、200 倍量式波爾多液、50%退菌特600 倍液、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1500 倍液等交替使用,效果較好。
(1)危害癥狀。 該病主要危害棗果,也能危害葉片。 果實受害,最初出現褐色水漬狀小斑點,擴大后,成近圓形的凹陷病斑,病斑擴大密生灰色至黑色的小粒點,引起落果,病果味苦不堪食用,葉片受害會變黃脫落,多雨時會加重發病。
(2)防治技術。 加強肥水管理,改良土壤,做到旱能澆,澇能排,增施有機肥,促進樹體健壯生長,提高樹體抗病能力。 清潔果園:落葉后將園內所有的落葉及落果集中燒掉或深埋。 藥劑防治:棗樹萌芽前,噴1次波美5 度石硫合劑。 6 月上、中旬噴布1 次200 倍石灰倍量式波爾多液。7 月中、下旬和8 月上旬各噴1次殺菌劑, 常用藥劑有65%代森鋅500 倍液,50%多菌靈800~1000 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200 倍石灰倍量式波爾多液等。
(1)危害癥狀。該病主要為害棗樹和野生酸棗樹,是棗樹的毀滅性病害。 棗樹染病后,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都表現不正常的生育狀態。地上部分表現在花變葉,芽不正常發育和生長所引起的枝葉叢生,以及嫩葉黃化、卷曲呈匙狀等。 地下部分則主要表現在根蘗叢生。幼樹發病1~2 次就會枯死,大樹染病,3~6 年逐漸干枯死亡。棗樹瘋病通過嫁接傳染或田間葉蟬類害蟲刺吸傳播。
(2)防治技術。 鏟除病株和帶病的根蘗,以防傳染。選用無病的接穗,嫁接繁育苗木。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加強栽培管理,促進樹體健壯生長。防治傳病媒介害蟲,噴布20%殺蟲菊酯3000 倍液或10%吡蟲啉3000 倍液。
(1)危害癥狀。感病初期果面出現淡褐色斑點,進而外果皮呈土黃色水漬狀,以后逐漸擴大,病部梢有凹陷或皺褶,顏色也隨之加深變為紅褐色,最后整個病果呈暗褐色,失去光澤。果肉由淡綠轉為黃色,果實大量脫水,一側出現縱向收縮紋,進頁果柄形成離層,果實提前脫落,不堪食用。
(2)防治技術。加強栽培管理。搞好棗樹綜合管理是減輕和預防縮果病發生和蔓延的根本措施。如發芽前噴5 波美度石硫合劑,合理修剪,加強土肥水管理及病蟲害防治(特別是紅蜘蛛)等。花期和生長期噴硼元素。棗樹花期噴施硼元素,防治效果明顯,在硼砂溶液中加入500 毫克/升891 有機酞溶液效果更佳。 認真搞好疏果工作。據觀察,棗樹前期坐果率越高,后期發生縮果病越重。 應根據立地條件、樹勢,認真疏果,降低縮果病的發病率。 改變澆水時間。 棗農長期習慣在白天高溫下澆棗園,易引發縮果病,這與有關研究報道 的間斷性陣雨過后縮果病易大發生是同一道理,建立夜間氣溫低時澆棗園。 同時大力推廣棗園人工生草技術,即可增加土壤有機質,又能改變棗園小氣候和防止縮果病發生,起到蓄水保墑的作用。 優良草種有百脈根、扁莖黃芪、白三葉草等。在棗果發病高峰期,噴50%棗縮寧1 號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好果率達87%。 要求在噴藥時, 注意果面附著藥劑要均勻,噴藥后遇雨天,過后要及時補噴。
(1)危害癥狀。苗木根部受害后,使植株地上部分明顯凋萎、枯死,其主要癥狀是在主根和側根上形成大小不等、表面粗糙的圓形瘤狀物(根結),切開小瘤,可見瘤中有白色粒狀物存在,解剖鏡下觀察,可見到梨形線蟲。 得病植株大部分當年枯死,也有的至翌年春季死亡。
(2)防治技術。 嚴格實行苗木檢疫,防止病害蔓延。 選用無根瘤線蟲的土壤進行育苗。 對于發病的苗圃要進行輪作。土壤處理。用溴甲烷噴灑土壤,起到熏蒸土壤線蟲作用。 用甲醛水噴灑處理土壤效果也很好,土壤處理需經5 天后方可栽植苗木。
(1)危害特點。 幼蟲蛀果危害,被害后,果內充滿蟲糞,不能食用。
(2)防治技術。 樹盤培土或覆膜,在幼蟲出土前,在樹干四周1 米范圍內培土壓緊,阻止幼蟲出土。 覆膜前,用5%辛硫磷顆粒劑撒施于地下,然后淺鋤。 適期用藥。 當卵果率達1%~2%時,開始噴藥防治。 連續噴2~3 次,每15 天噴一次,常用藥劑有20%殺滅菊酯2000~3000 倍液,30%桃小靈乳油1500 倍液,噴藥時要仔細周到。 園內的落果要及時撿凈,集中處理。
(1)危害特點。以幼蟲為害葉片、花、果實,并將棗樹小枝葉絲粘在一起將葉片卷成餃子狀在其中危害,或由果柄蛀入果內蛀食果肉,造成被害果早落。
(2)防治技術。在9 月上旬開始在樹干上綁草把,誘集幼蟲在其上化蛹越冬,到冬季收集草把,燒掉或深埋。 在冬季刮除老翹皮,以減少越冬蟲源。 噴藥防治,狠抓第1 代幼蟲防治,在幼蟲發生期及時噴藥防治, 用90%敵百蟲1000 倍液、20%殺滅菊酯3000 倍液交替使用,效果較好。
(1)危害特點。 1~3 齡幼蟲食量小,主要危害嫩芽、 嫩葉及花蕾,4~5 齡幼蟲食量大增, 常將葉片吃光。
(2)防治技術。在冬季結合深耕土壤,揀除并殺死越冬蟲蛹。3 月上旬在樹干基部距地面20~25 厘米處綁扎10 厘米左右寬的薄膜阻止雌成蟲上樹產卵,每天早晨、晚上在樹下人工捕殺成蟲,或在樹干周圍噴布菊酯類農藥,殺死孵化的小幼蟲。樹上噴藥防治,如果樹下未防治徹底,仍有上樹危害的。可以噴布藥劑,用25%滅幼脲2000 倍液防治。
(1)危害特點。若蟲和雌成蟲刺吸枝、葉、汁液,排泄密露常誘致煤污病發生,消弱樹勢,重者枝條枯死。
(2)防治技術。 從11 月到翌年3 月,配合棗樹修剪,剪除蟲枝,或刮去越冬雌成蟲。 噴灑化學藥劑。 6月底7 月初噴50%西維因可濕性粉劑500~800 倍液或噴25%亞胺硫磷乳油、50%殺螟松乳油、40%樂果乳油1000 倍液噴霧,均可達到較好的防治效果。這些化學藥劑的安全間隔期為20 天。注意保護天敵,如瓢蟲、寄生蜂等。 加強對棗樹苗木、接穗調入、調出的檢疫和產地檢疫。
(1)危害特點。 幼蟲危害葉片,將葉片吃成很多孔洞、缺刻。
(2)防治技術。 摘除冬繭。 在冬春季成蟲羽化前,剪除枝條上的越冬繭。 在幼蟲發生期,剪除帶有未分散幼蟲的葉片,消滅幼蟲。進行生物防治。將冬春季剪下的越冬繭集中起來,放在紗籠內,紗籠的孔徑應小于刺蛾成蟲體,而大于寄生蠅、寄生蜂,以保護和利用天敵消滅黃刺蛾。也可在幼蟲發生期噴灑生物農藥青蟲菌6 號懸浮劑1000 倍液。 藥劑防治。 在大發生年份, 于幼蟲期樹上噴灑90%敵百蟲晶體1000 倍液,50%辛硫磷乳油1500 倍液,為保護天敵,也可噴25%滅幼脲3 號1500 倍液和25%蘇脲1 號膠懸劑1000倍液。
(1)危害特點。 成蟲食芽、葉,常將嫩芽吃光,第2~3 批芽才能長出枝葉來,削弱樹勢,推遲生育期,降低產量與品質。幼蟲生活于土中,危害植物地下部組織。
(2)防治技術。4 月中旬成蟲開始出土上樹時,可用殘效期長的觸殺劑,高濃度溶液噴灑。 或在樹干基部60~90 厘米范圍內地面撒藥粉,以干基部為施藥重點,毒殺上樹成蟲效果好且省工,可撒4%地亞農粉劑、2.5%敵百蟲粉劑、3%磷胺粉劑等, 每株成樹撒150~250 克藥粉, 撒后淺耙一次以免藥粉被風吹走。噴藥或撒粉之后, 最好上樹振落一次已上樹的成蟲,可提高防效減少受害。 本項措施做得好,基本上可以控制此蟲危害。 成蟲危害期樹上藥劑防治, 可噴灑80%敵敵畏乳油、40%樂果乳油1000~1500 倍液,均有較好效果。 為提高防效,樹干基部附近地表和樹干上也應噴藥,噴完藥之后振樹使成蟲落地,再向樹上爬時增加接觸藥劑,提高防治效果。早、晚振落捕殺成蟲,樹下要鋪塑料布以便搜集成蟲。 結合棗尺蠖的防治,于樹干基部綁塑料薄膜帶,下部周圍用土壓實,干周地面噴灑藥液或撒藥粉,對兩種蟲態均有效。 結合防治地下害蟲進行藥劑處理土壤,毒殺幼蟲有一定效果,以秋季進行處理為好,可用5%辛硫磷顆粒劑或4%地亞農粉劑、5%七氯粉劑、5%氯丹粉劑等,每畝用藥2~3.5 千克。
(1)危害特點。 幼蟲食葉,危害棗樹,棗葉受害后縱卷成筒,變色枯萎。
(2)防治技術。營林技術防治。營造混交林改變林區結構,保護林下植被。4 月和9 月墾覆樹冠下土壤,通過對樹盤松土可殺死土中的幼蟲。 化學防治。 棗芽萌發期、幼蟲危害期噴施化學藥劑2~3 次,每次間隔10 天,淋洗式噴霧。 應用的化學藥劑有:①2.5%溴氰菊脂2000 倍液。 ②50%辛硫磷乳劑1000 倍液。 ③50%敵敵畏乳劑1500 倍液。 ④90%敵百蟲晶體1000倍液。⑤40%樂果乳劑1000 倍液。⑥無公害植物殺蟲劑15%蓖麻油酸煙堿乳油800 倍液。
[1]封光偉.果樹病蟲害防治[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