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麗 楊旭東
包頭市九原區哈林格爾鎮政府
農村集體資產產權歸屬不清晰、 權責不明確、保護不嚴格等問題日益突出, 影響了農村社會穩定,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勢在必行。 近日,中央審議通過的有關農民股份合作和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方案,標志著我國布局農村集體資產產權試點工作即將全面展開。 本文就試點過程中,保障農民利益和工作應嚴格限制在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等做法與大家共同商榷。
一是高度重視,組建機構。 上級主管部門應對試點村進行調研和指導工作。鄉鎮要及時成立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經管財政等相關部門為成員的“村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籌備委員會”“清產核資、 村民入股人員分類”工作小組和審核小組;二是明確政策,制訂方案。通過村委會、黨員、村民代表等反復研究制定試點村的具體操作方案。經管部門要監督審核“清產核資、村民入股人員分類”、配股、建章立制等工作方案,并要采取多種形式,將各級文件、相關政策、工作方案等宣傳到戶;三是配股到人,簽字到戶。搞好“清產核資、村民入股人員分類”。 要保證此項工作與農村土地承包政策規定時限一致,將“清產核資、村民入股人員分類”的起始時間根據各地情況統一確定,根據憲法和物權法規定,結合農村所有制等實際情況,將村、組級的股份資本進行量化到各村、組村民。 按現有凈資產轉換資本股份,按現有戶籍和人口配置股份;四是健全制度,規范運作。 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政策,認真制定和修改《股份合作社章程》,章程內容要明確各項規章制度,并要召開股東代表大會通過。
一是集體家底價值化。 通過清產核資,要核實村集體資產總額,并要按照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制度分別記載資源性資產、固定資產、長期投資、流動資產等資產內容。區分集體資產中經營性資產和非經營性資產;二是村民身份明朗化。 要將村民身份納入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的內容,結合國家土地承包政策進行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管理; 三是合作運行制度化。成立村股份合作社,并設立相應的組織協調、財務管理等內部機構,建立健全股東大會董事監事會議事管理、重大事項報告、財務管理民主決策、股東管理資產運營、收益與分配管理等內部管理制度;四是農民利益股份化。 根據村民入股人員分類的結果,核實村股份合作社股東人數,總股總額,并分析其構成比例。
一是規范股份合作社運作。 嚴格按照《股份合作社章程》及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運行,嚴格執行委托“三資委托代理”制度,嚴格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嚴格實行財務公開、民主理財。 合作社財務收支和資本營運情況定期向全體股東公布,接受全體股東的監督和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部門的審計監督;二是管理和經營好集體資產。逐步建立健全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運行機制,讓農民成為集體經濟的投資主體,逐步實現投資主體向多元化方向轉變,增強集體經濟的發展后勁。采取多種方式盤活集體資產,廣泛開展招商引資,優化資源配置,提高集體資產經營效益;三是切實加強領導,穩步推進。各部門要高度重視,促進村股份合作社穩步運行,對股份合作社運行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要及時研究對策解決,確保新型股份合作社良性運行,集體資產保值增值,收獲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促進新農村建設快速發展;四是強化統籌協調。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涉及國土、規劃、房管、水務、農業、林業等多個農村產權的管理部門, 政府必須在政策制定,組織領導,改革方案,產權確權頒證,以及產權交易等方面加強統籌協調,實行多權同確,建立城鄉統一的產權流轉市場,促進城鄉同產同權,同權同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