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迪
建平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局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隨著人民群眾經濟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自身健康方面的的要求和期望也愈來愈高,隨之而來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也倍加關注。因此,全面提高和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保障人民群眾消費安全和身體健康,已成為當前擺在我們縣級農產品監管部門面前急需解決的大事。
近年來,建平縣農業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政府及上級主管部門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決策方針,全面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在法律法規、執法監管、農產品監測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對一些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突出問題進行了有效監管,農產品質量安全整體水平得到了一定提升,呈現出不斷向好的趨勢發展。
雖然建平縣農產品質量在總體上是安全的,但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當前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目前,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現為農經局主抓,公安局、工商局、質監局、食安委等多部門也在管理,各監管部門職能的實施在某些方面重疊交叉,某些方面又缺乏監管,造成監管不到位甚至互相推諉等問題。例如對無證銷售農資產品的個體商販,特別是在集貿市場,走鄉串戶的流動商販,需要工商部門加大查處力度。所以農產品質量安全需要縣直有關部門及各級政府密切配合。
長期以來,農業方面的技術和保障措施基本上是圍繞著增產豐收而建立的,對于質量安全方面方面認識不到位、工作相對滯后。在監管方面,縣級農產品安全監管機構建設工作剛剛起步,監管手段相對落后,還有待于充實完善和健全,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更加薄弱,越往基層監管力量越弱,監管機構、人員、經費缺乏,難以適應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需要。
(1)全縣農資市場可謂店多、面廣、線長,農資門市遍布全縣鄉(鎮)、場、街、村,農藥門市150余家,化肥門市近百家。縣農資門市從業人員成分復雜,素質參差不齊,對農業技術方面掌握不足,部分經營者農產品質量安全自律意識不強,受經濟利益驅動,誠信道德低下,只顧眼前利益,沒有長遠打算,摻雜使假、經營銷售不合格農業投入品。
農藥經營方面個別經營者沒有辦理《營業執照》、未向購買者提供銷售憑證、農藥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的說明。高毒農藥經營未經縣農經局審查經營資格,沒有專人負責,進貨查驗、實名購藥等高毒農藥經銷臺賬并未保存3年備查。
(2)農民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科學生產的能力,在生產過程中對如何安全使用農藥,如施藥時間,農藥安全間隔期、正確使用植物激素等,都不能進行科學的運用。由于建平縣與赤峰各縣旗相鄰,農民私自到赤峰境內購買高毒農藥,個別專業合作社、大戶自己私自從外部購入高毒農藥進行施用現象經常發生,致使農藥管理難度大,農產品質量難以保證。
近年來,建平縣在對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政策、法規等方面進行了多方面的宣傳指導,但由于受地理原因,即全縣點多、面廣、線長的實際情況以及受宣傳條件、宣傳方式、經營者和生產者的文化水平所影響,沒有真正把這些政策、法規、制度、要求完全灌輸到農業投入品經營者和農業生產者思想認識當中去,二者并沒有把注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意識真正變成自身生產時的自覺行動。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是一項長期復雜的工作,針對目前公安局、工商局、質監局、食安委等部門職能交叉,監管責任不明的問題,應進一步理順監管體制,細化監管責任,明確相關部門職責和目標任務,加強與縣級相關執法部門協作,統籌安排相關工作建立健全長效監管機制。農產品質量安全需要工商、公安、安監、質監等部門密切配合。對無證銷售農資產品的個體商販,特別是在集貿市場,走鄉串戶的流動商販,需要工商部門加大查處力度。不斷強化屬地化管理責任,建立健全縣、鄉兩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以蔬菜高毒農藥問題為重點,強化農藥監督管理,逐步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監管體系的專業化、穩定化、現代化,以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13〕106號)文件精神,應該把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納入縣對鄉崗位責任制考核之中。
(1)對全縣的農業投入品經營實行監管,對不合規范的進行整頓,加大對違禁農藥等農資的監管,達不到要求的按照法律規定堅決予以處理。凡經營農資產品(種子、化肥、農藥)的,必須到縣農監局登記備案。然后到工商部門辦理《工商營業執照》,并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取得合法證照后方可生產、經營農資產品。逐步建立農藥等農資銷售登記備案制度,嚴禁超范圍使用農藥,大力推行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備案制度,實現高毒農藥在經營過程中的全程可追溯,從源頭上控制農業投入品的使用。
(2)堅持定期不定期的對農業生產專業合作社、生產企業和生產基地的農產品進行監督抽樣,對不合格產品追根溯源,徹底清查不安全隱患,不斷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制度。充分發揮鄉鎮農產品檢驗檢測站(或農產品安全檢測監管站)作用。各鄉鎮場街成立的農產品安全檢測監管站,要專人負責、專人管理,并給予資金支持,使檢測儀器和設備能正常工作,縣農產品檢驗檢測站應該加強對這些技術人員的培訓,充分把好農產品監管的第一入口,發現殘留農藥超標,及時向縣農產品監管局上報,由農產品監管局及時進行處理或處罰。在農業生產專業合作社、生產企業和生產基地推行農業投入品進銷貨臺賬制度,強化對生產過程中農業投入品的監管,落實安全間隔期、做到生產過程全記錄,逐步規范其生產經營行為。
(3)設立縣、鄉兩級農產品監管員,負責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規以及科學使用農藥等農業投入品,協助調查、核實轄區內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出現農產品安全事件時及時向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大力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性,通過定期舉辦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培訓班、專題講座、科普大集來大力宣傳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農藥管理條例》,禁限用農藥及其替代農藥,農藥安全間隔期等農產品等法規政策,來提高經營者、生產者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和誠信守法意識。以及利用廣播、電視、建平縣農業投入品網絡信息化平臺等各種新聞媒體,普及科學、安全生產技術,千方百計引導農產品生產者從根本上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