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漢
努力實現新形勢下的可持續發展
文/唐漢

四川制革業怎樣才能在新形勢下實現可持續發展?這個看似平常的話題,卻在最近召開的四川省皮革行業協會制革分會2015年工作會上引起了與會企業家的廣泛熱議。與會者的各抒己見,為制定四川省制革行業“十三·五”規劃提供了一個有益的思路,對四川制革業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眾所周知,作為我國制革大省之一,四川制革產業生產布局分散,企業規模普遍較小,節能減排任務繁重。尤其是隨著國際市場需求變化和豬皮革產品附加值趨底,致使四川制革優勢減弱。“十二·五”期間,四川制革業大力促進制革工業與革制品生產的協調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收益,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與其他制革產業基地的發展距離。近年來,我國制革行業加快了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步伐,四川制革業在節能減排以及環保要求越來越高的形勢下,廣泛采用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的技術,迅速淘汰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生產技術和工藝,有效避免了低水平重復建設,為促進產業合理布局,進一步開創全省制革業可持續發展新局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5年是我國實施“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制革行業亦進入了轉型升級的關鍵之年。毋庸諱言,創新技術和工藝的改進將決定企業未來的發展。隨著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的《制革行業規范條件》出臺和“新環保法”的頒布,殘酷的市場競爭必將淘汰那些競爭力薄弱的中小企業,而一些環保達標、產品有市場競爭力、技術創新能力強、管理規范的制革企業將成為行業發展的引領者。此次四川省皮革行業協會制革分會2015年工作會上,四川振靜股份有限公司等一些四川制革骨干企業的經營理念和發展經驗就廣受同行稱道。
不久前國務院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內涵重在創新驅動、轉型升級,邁向中高端,而“綠色低碳制造”是其核心之一,也就是說,既要大幅度降低能耗、物耗,實施資源高效循環利用,更要減少排放、治理污染、變廢為寶,能夠使大自然自我凈化。對于四川制革行業而言,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實現清潔化生產無疑是當下重中之重。
“十二·五”期間,四川省制革業在經過了降低能耗、污染治理、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等一系列“革故鼎新”之后,如何邁向“十三·五”規劃征程,四川制革行業企業家的智慧以及對未來發展的信心無疑是四川全省制革業實現新形勢下可持續發展的有力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