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市創新扶貧開發工作機制實施方案
為進一步創新工作機制,加快西寧市整體脫貧步伐,制定創新扶貧開發工作機制實施方案如下:
1.目標任務:通過對貧困戶和貧困村精準識別建檔立卡,了解貧困狀況,分析致貧原因,摸清幫扶需求,明確幫扶責任,落實幫扶措施,實施動態管理。建立與全國扶貧信息網絡系統聯通的電子信息檔案,為扶貧開發決策和考核提供依據。
2.方法步驟:貧困戶精準識別工作以2014年底我市11.2萬貧困人口數為基數,按照“五個優先,十個不準”識別標準,以農戶收入為基本依據,從住房條件及交通、用電、飲水、環境等估算貧困程度;從承包地面積、人均占有糧食、養殖情況等估算農業收入和支出;從在校生現狀、教育負債等估算發展潛力和教育支出;從勞動力結構、勞動力素質、務工情況等估算務工收入;從健康狀況、病殘情況估算醫療支出等多方面綜合考量。通過“兩公示、一公告”的程序完成識別。貧困村精準識別按照確定貧困村的三個條件,并兼顧村基礎設施、公益設施完備情況,經過“一公示一公告”程序識別。
3.工作計劃:出臺《扶貧對象精準識別建檔立卡實施方案》,2015年底完成核準核實貧困村、貧困戶、貧困人口及電子檔案聯網運行工作。
金分配方式,增強縣級扶貧資金使用的自主性和針對性;創新財政投入方式,擴大財政資金貼息范圍,對貧困戶或各類經營主體取得的扶貧開發貸款給予財政貼息支持。(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農牧和扶貧開發局)
(一)完善財政資金管理機制,改革財政扶貧資金分配方式,增強縣級扶貧資金使用的自主性和針對性。
1.目標任務:以縣為主體、以績效為導向,按照“因素法”將市級財政扶貧專項資金切塊到縣,由縣依照規劃自主立項,統籌安排,提高財政資金扶貧的精準性,增強縣級扶貧資金使用的自主性和針對性。為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目標的實現,針對目前我市易地扶貧搬遷村及貧困村產業發展較弱的實際,市級扶貧專項資金切塊到縣后,與省級產業扶貧專項資金整合使用,主要用于易地扶貧搬遷村后續產業及貧困村產業發展,切實解決群眾生產生活、創業就業等方面實際問題,確保三年脫貧目標的實現。
2.方法步驟:從2016年起,按照“因素法”將市級扶貧資金切塊分配到縣;除按規定需市級審批的項目外,原則上扶貧項目的審批權下放到縣級人民政府。市農牧和扶貧開發局負責編制規劃和年度項目計劃,對項目進行監管和考核。縣級扶貧部門根據本地區扶貧規劃、年度項目計劃、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和群眾需求,按照精準扶貧要求,制定扶貧方案,確定扶貧項目,實現項目和效益到村到戶。項目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復實施,同時向市財政局、市農牧和扶貧開發局備案,縣級部門不得隨意變更項目和受益面。扶貧專項資金實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全程動態監管,并把事前審核、事中跟蹤監督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充分發揮扶貧、財政、審計、中介和社會輿論監督作用,鼓勵貧困人口直接參與扶貧項目全過程。
3.工作計劃:2015年,市財政局商市農牧和扶貧開發局,根據《青海省扶貧開發項目審批權限下放管理辦法(試行)》,出臺《西寧市扶貧專項資金切塊到縣及項目審批權限下放管理辦法》。
2016年1—2月,對上年度扶貧資金使用管理進行績效考核,根據考核結果,提出切塊資金分配意見。
2016年3—4月,市級財政支農專項資金安排意見經市政府批復后,將扶貧資金切塊到縣。
(二)創新財政投入方式,擴大財政資金貼息范圍,對貧困戶或各類經營主體取得的扶貧開發貸款給予財政貼息支持。
1.目標任務:2015年,在有效防范地方金融風險的前提下,創新財政投入和政銀合作模式,對“金穗服務惠萬家”工程“農戶貸”由財政部門給予全程貼息支持。在對銀行業金融機構扶貧資金進行財政貼息的同時,從2016年起,擴大財政扶貧貼息政策范圍,對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中有生產經營能力、有金融服務需求的貧困戶及以扶貧開發為主的各類經營主體,通過小額貸款機構取得的扶貧開發項目貸款給予財政貼息支持,爭取更多金融機構對扶貧開發的資金支持。
2.方法步驟:2015年,根據《西寧市推行“金穗服務惠萬家”工程實施意見》要求,市、縣(區)財政按2:1比例籌集貸款擔保資本金,待縣級政府成立政策性擔保公司及工作團隊后,及時注入資金,并按人民銀行同期基準利率對有金融需求的貧困戶或經營主體,通過“農戶貸”給予財政貼息支持,貼息資金由市、縣(區)各承擔50%,將貼息資金直接撥付代理銀行。2016年起,縣(區)農牧局對在小額貸款機構取得的扶貧開發貸款進行審查、核實,匯總符合扶貧開發要求的扶貧開發項目貸款,報縣(區)財政部門審核后聯合上報市財政局和市農牧和扶貧開發局,經復核后,由市、縣(區)財政局各按50%的比例以人民銀行同期基準利率給予財政貼息支持。將貼息資金直接補助貸款主體。
3.工作計劃:2015年,對“金穗服務惠萬家”工程實際發放的貸款審核后,市、縣(區)財政按規定比例給予貼息。
2015年底,制定《西寧市小額貸款機構扶貧開發貸款財政貼息管理辦法》。
2016年起,市、縣(區)財政在每年部門預算中足額安排財政貼息資金,并按“農戶貸”和小額貸款機構的扶貧開發貸款發放情況,給予財政貼息。
三、探索地方政府和銀行、保險、擔保等金融機構之間的新型合作模式,創新金融扶貧方式,降低扶貧信貸成本和風險。(責任單位:市金融辦)
1.目標任務:加強政府和銀行、保險、小額貸款、擔保機構之間合作,創新金融扶貧支持方式,推出扶貧金融產品,擴大扶貧信貸規模,降低扶貧信貸成本和風險。為貧困戶和“三農”產業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無抵押的信貸支持,加快推進脫貧致富步伐。
2.方法步驟:在全面推行“金穗服務惠萬家”工程的基礎上,以政府財政出資幫助購買扶貧小額貸款保證保險方式,解決建檔立卡貧困戶小額貸款無抵押物、無擔保物的問題。2016年起,以扶貧小額貸款保證保險為貧困戶提供增信,發放扶貧小額保證保險貸款。力爭到2017年底,使具有勞動能力、有貸款意愿和一定還款能力的貧困戶都能夠得到5萬元以下,3年期以內的扶貧小額貸款,有效促進建檔立卡貧困戶精準脫貧。
3.工作計劃:2016年上半年出臺《西寧市精準扶貧開發小額保證保險貸款實施方案》并實施。
四、通過推行共有產權住房等途徑,減輕貧困群眾搬遷籌資負擔。(責任單位:三縣政府)
1.目標任務:充分尊重農戶意愿,扶貧易地搬遷項目戶在購買縣城和中心鄉鎮商品房時,以易地搬遷補助資金、農村危房改造或獎勵性住房補助資金及農戶自籌資金作為農戶產權按份持有,通過推行農戶與政府共有產權,減輕貧困群眾搬遷籌資負擔。
2.方法步驟:由三縣政府以一定比例出資作為政府產權按份持有,根據當地實際確定產權共有對象,制定住房面積、按份共有份額、農戶回購政府持有產權參照價格等標準,制定《易地搬遷貧困戶購買商品房共有產權實施方案》并實施。
3.工作計劃:2015年12月由三縣政府出臺《易地搬遷貧困戶購買商品房共有產權實施方案》,2016年起實施。
五、擴大社會參與,建立“溫暖”基金。研究提出扶貧線與農村低保線“兩線合一”實施辦法,逐步將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納入低保體系。(責任單位:市民政局)
(一)擴大社會參與,建立“溫暖”基金。
1.目標任務:建立社會救助溫暖公益基金,動員、引導、組織社會各類機構和企業進行募捐,發揮慈善救助方法靈活、形式多樣的特點,實現政府救助與社會幫扶的有機結合,做到因情施救、各有側重、相互補充。對因病、因災、因學致貧人員實施精準救助。
2.方法步驟:成立社會救助溫暖公益基金,在民政部門的統籌協調下參與困難人群救助工作。
3.工作計劃:2015年12月出臺《社會公益資金參與社會救助辦法》,2016年起實施。
(二)研究提出扶貧線與農村低保線“兩線合一”實施辦法,逐步將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納入低保體系。
1.目標任務: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充分發揮農村低保政策兜底作用,將喪失勞動能力,難以通過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實現脫貧的困難人員全部納入保障范圍,有效解決困難人員的生活問題。
2.方法步驟:統籌城鄉救助體系,2015年將農村低保標準由目前的2345元/年提高到2970元/年,確保農村低保線達到扶貧線,實現“兩線合一”,逐步將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納入低保體系。
3.工作計劃:2015年12月出臺《西寧市扶貧線與農村低保線“兩線合一”實施辦法》,并實施。
附件:名詞解釋
附件
名詞解釋
五個優先:優先考慮符合貧困標準的低保家庭、五保家庭;優先考慮殘疾人家庭、獨生子女戶和雙女戶家庭;優先考慮住房條件差、生產資料占有量少、家庭勞動力相對較少的家庭;優先考慮因子女上學造成生活困難的家庭;優先考慮因災、因病、因禍致貧的家庭。
十個不準:在城市購買商品房或在本村修建高標準住房的家庭;購置5萬元以上小轎車、大型運輸車輛、工程機械及大型農機具的家庭;家庭成員中有在國家行政機關、事業單位上班的工作人員(包括已退休人員)的家庭;家庭成員中有勞動能力,有承包土地,但無正當理由不參加生產勞動,而導致家庭貧困的家庭;因賭博、吸毒、嫖娼、參與邪教組織等違法行為而造成家庭困難的家庭;不響應黨和政府號召,未參加農村新農合、新農保的家庭;因出嫁、死亡、服刑、戶籍遷出本市的家庭(大中專在校學生除外);為獲取農村貧困戶資格而有意拆分戶口,合并戶口等弄虛作假的家庭;戶籍在本村,但全戶外出務工3年以上的家庭;不按照法律規定承擔贍養、撫養義務的家庭。
兩公示一公告:貧困戶確定按村、鄉兩級公示,縣級公告進行確定。
一公示一公告:貧困村確定按鄉級公示,縣級公告程序進行確定。
貧困村的3個條件:2014年以來,未實施過整村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和產業扶貧連片開發項目,包括通過扶貧產業園建設輻射帶動貧困戶增收的;到2014年底,村內農牧民人均純收入低于本縣當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或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以下的;截止2014年底,村內貧困發生率仍高于本縣貧困發生率一倍以上的。
因素法:以貧困人口多少作為分配財政扶貧資金的主要因素,同時參考年度財政績效考評等級、年度扶貧開發工作考核等級等因素,進行財政扶貧資金分配的方法。
金融產品:由農行青海省分行連續五年向西寧市各縣(區)每年安排專項信貸額度,設立“農戶貸”和“產業貸”兩個扶貧金融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