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媒介傳播的日益興盛,輿論再次被推向了社會發展的最前沿。如何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落實黨的方針政策,地方主流媒體成為傳遞黨和政府聲音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也是新形勢下地方主流媒體發揮群眾與政府橋梁作用的具體體現。
地方主流媒體,是指區別于社會力量和市場行為的媒介市場,它擔負著宣傳黨的理論、方針路線、政策指令,號召群眾,推進改革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重要任務。新時代下,地方主流媒體對推動改革開放,促進可持續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發展繁榮的任務必將更加繁重,即黨和政府媒體公關能力和輿論引導力的要求越來越高。
1 媒體輿論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據《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對中國210起重大輿論事件的研究,網絡輿論在近七成(67%)的事件中起到了推動政府解決問題的正面積極作用,網絡輿論已經成為中國社會中的一股重要的“主流”積極力量。近年來,中國已成為世界新媒體用戶第一大國,在全球新媒體快速普及和不平衡的發展格局中,中國新媒體在發展方式、文化特質等方面益發彰顯民族品格和中國特色。
新時代背景下,新聞媒體傳播方式正在發生革命性變化,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日益成為人們獲取信息資訊的主渠道,網絡輿論的不斷發展使得不同的社會角色都能在“網絡”這個平臺共享信息、溝通交流,網絡也給百姓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監督、舉報平臺。近年來,主流輿論場和民間輿論場進一步加強融合,網絡輿論共識度與政府認可度雙雙快速上升,網絡輿論生態步入正軌。
導向性是新聞媒體的基本范疇,新聞媒體通過將新聞事件加工處理,通過一定的宣傳手段和表現形式,突出新聞反映的積極面,來引導人們從正確的方向思考社會現狀和政治格局,從而達到其引導群眾思想的作用。輿論導向作用是新聞獨具一格的特征,無論是在人們的生活中,還是國家發展建設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 當前媒介環境探析
對東莞而言,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地,經濟社會發展令世界為之震驚,也創造了一個個的經濟發展奇跡。但是多年來,外界一直流傳著“東莞文化排外和輿論排外”的說法。這讓一個真實的,具有世界魄力的東莞被外界歪曲了多年,這與當前的輿論環境不無關系。
2.1 媒介分層
東莞作為全國改革開放的先行者和發展范本,歷來都被媒介認為是“出大新聞,出好新聞”的地方之一。東莞的媒體大致分為四種:一種是以中央省駐東莞的報紙媒體,以新華社、《南方日報》、《廣州日報》的黨報黨刊為主;其次是以《南方都市報》、《信息時報》、《新快報》等為主的晚報媒體;第三媒介則是以《東莞日報》、《東莞時報》和東莞廣播電視臺、東莞陽光網為主流的地方媒體;最后是全國各大網絡媒體,新浪、搜狐以及騰訊等各大網站對東莞經濟社會的報道力度空前加大。
2.2 政治環境
我國正在由經濟發展建設性政府向公共服務性政府方向轉變,這個方向是新型政府改革的基本方向目標,也是當代市場經濟發展和政府改革的新思路。
當前,地方主流媒體還是堅持“黨和政府的喉舌”作用,各級政府也從上到下建立了新聞發言人制度。但是在重大的社會事件面前,主流聲音的輿論引導力還是顯得薄弱。這與活躍的輿論氛圍格格不入,也是致使出現了“地方主流聲音發不出,外界媒體聲音壓不住”的尷尬局面。
2.3 文化環境
文化的轉型與發展對社會有著重要的作用,是社會發展中的一項本質內容。經濟發展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政治發展也不是簡單的政治問題,社會各個結構和層次的發展都一定程度上受到社會文化發展和文化精神轉變的影響和制約,媒介的發展也同樣受到文化環境發展的影響和制約。
隨著媒介傳播的日益興盛,眾多網絡媒體因其在參與性、互動性、自主性以及公共性上的獨特優勢,成為構建市民社會和市民文化的主要傳媒交流平臺,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媒體輿論的轉型、改革與發展。
3 構建社會主義幸福社會對受眾輿論導向作用的新要求
近年來,我國各級黨委和政府非常重視發揮新聞輿論的作用,這無疑提高了傳播媒介的社會作用和地位。從公共性方面,媒介可以是黨和政府的喉舌,這是它的宣傳作用;另一方面,又可以是人民群眾的喉舌。前者的意義具有一種權力背景,體現了黨和政府的權威性。把媒介納入到社會治理的權力過程中,很自然地顯現出它的公眾批評的形象威力,為黨和政府提供了一個輿論平臺。
地方媒體是一個重要的公眾輿論平臺,應發揮媒體輿論導向作用,弘揚正能量及引導作用。地方媒體要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到日常形勢宣傳、成就宣傳、主題宣傳、典型宣傳、熱點引導和輿論監督中,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不斷鞏固壯大積極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輿論。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增強凝聚力,真正成為全面積極建設幸福社會過程中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