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媒產業是國家發展的精神支柱,它不但關乎著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也影響著國民的思想意識形態。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傳媒產業的發展呈現穩步上升的趨勢,特別是隨著信息科技時代的來臨,傳統傳媒產業發展有了質的飛躍也面臨著來自新事物的沖擊。本文主要以我國傳媒技術的發展動向為話題展開,并討論了新媒體環境下新媒體技術所展現出的競爭力與發展趨勢。
技術是推動一切生產力的先導,傳媒產業也是如此,技術不僅讓媒介的存在產生了實質意義并不斷進化,也改變了傳媒與市場、與受眾之間的關系。新中國建立以來,在傳媒技術的不斷發展下,我國傳媒產業也在半個多世紀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 傳統媒體技術
1.1 概念
傳統媒體技術是指通過文字、聲音、圖像等途徑進行信息傳播的方法,它具有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較為傳統的媒體傳播媒介有報紙、收音機和電視。傳統媒介例如報紙是人類最早用來傳遞信息的產物,距今有幾百年的歷史。雖然如今社會時代的發展已被網絡新媒體所占據,但傳統媒體技術依然應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作為一種大眾傳播方式經久不衰。
1.2 我國傳媒技術發展歷程
我國的傳統傳媒技術,其實就是廣播電視的發展歷程。廣播電視作為最早出現在我國的電子大眾傳媒,其發展歷程是動態的,多方向性的,因為廣播電視傳媒技術是在通信技術和電子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們的產生對于人類社會的發展具有推動作用,并且廣播電視傳媒技術也在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不斷更新換代。
1.3 創始階段
早在1940年,我國就開始通過廣播電臺播音。在延安,利用無線電波進行了首次廣播試播并取得成功,這標志著我國進入了有聲時代。當時所利用的傳媒技術是無線電波的中波廣播,它的頻段范圍在526.6~1606.5kHz,主要是依靠地波來完成信號傳輸的。進入50年代,調頻廣播在我國興起,它所使用的頻段是87~108MHz,最多能容納超過200個頻道。它的抗干擾能力較比之前的中波更強,而且信號覆蓋范圍廣,迅速成為了我國當時發展最快、使用率最高的傳播媒介。
1.4 發展階段
改革開放讓我國廣播電視傳媒業又有了新的發展,進入90年代后,我國的有線傳播技術日臻成熟,有線電視系統從最早期的天線信號接收開始,到300、450、750M等幾個升級階段后,其能夠傳送的電視節目也從十幾套增加到了幾十套,有線電視系統網絡從傳統的同軸電纜網改造成為光線電纜混合網。而如今光纜電纜混合網在經過了光纖干線與分支線,實現了光纖直接入戶的技術可能。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傳統的電視網絡傳媒技術正在向有線電視寬帶綜合服務網的方向邁進,實現了包括模擬信號電視、語音數據傳輸和數字電視信號的雙向通信服務,對用戶來說更加的體貼和人性化。
1.5 市場競爭階段
在市場化經濟的整體帶動下,我國傳媒產業也發生了本質變化。在廣電進行制度改革的同時,技術改革也隨之進行,有線網絡的成熟與衛星技術的應用就是例證。我國在90年代已經開始擁有了無線傳媒技術,依靠在地球赤道上空35800km處靜止的衛星上裝在天線系統和轉發器,把來自地面衛星上行站的廣播電視信號回饋給地面,我國實現了大面積衛星電視網絡和無線電視網絡的傳播,而這種信號源逐步取代了有線電視系統提供的信號源,突破了有線電視技術上的桎梏。
1.6 整合階段
數字傳媒技術作為一種21世紀新興的傳播技術,它的傳播信號是以數字形式進行編制和存儲分發的。它利用了地面發射站作為信號發射依據,是一種能夠海量傳播視頻、音頻,具有高壓縮率的傳媒技術。它的傳播數據類型豐富且相比起模擬信號技術有明顯優勢,突破了傳統傳媒技術的許多技術瓶頸,引領著我國傳媒產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新媒體時代。
2 新媒體
2.1 內涵
新媒體是依托了21世紀的新信息網絡時代技術,是媒體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就內涵而言,新媒體是指在20世紀后期在世界科學技術發生巨大進步的背景下,社會信息傳播領域所出現的建立于數字技術基礎上的能夠提高信息傳播范圍、速度和方式,不同于傳統媒體的新型媒體。在新媒體的世界里主要包含了光纖通信網絡、電腦數據庫、衛星通信和衛星直播系統。它借助了人們日常中應用的互聯網、移動終端和電視等平臺,實現了體現當代媒體傳播價值的又一新渠道,也成為了信息傳播的新載體。相對于傳統媒體,新媒體是更為貼近當今社會發展節奏的媒體形態。
2.2 新媒體的核心競爭力
新媒體作為信息時代日漸成為主流的媒體力量,它具有很強的核心競爭力。這種競爭力甚至大有取代傳統媒體之勢。新媒體的這種競爭力來源于它自身的技術與個性。
鄧小平先生曾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新媒體也正是如此。新媒體能夠立足于當今社會,是因為它擁有著屬于自己的科技優勢,特別是互聯網媒體的興起對于新媒體的產生更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新媒體能夠突破時間和時空的禁錮,將每個人和每個時間都能通過網絡聯系起來,它同時也實現了不同群體、不同領域個體的聯動,將世界中所有的資源整合到了一起。這種科技所帶來的無限魅力的確能讓它成為全世界大部分人群所追捧的傳媒方式。
目前,新媒體支持下的受眾群體絕大多數都是70、80、90后這些社會主要消費階層。新媒體也正是利用這些年輕一代思想不拘謹、更加開放、敢于嘗試新鮮事物、喜歡分享交流的心理狀態。新媒體的主要媒介互聯網恰好創造了這樣一個空間和渠道,讓更多人群趨之若鶩。這也是新媒體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又一因素。
近年來,我國利用移動互聯網等新媒體作為財富資源聚集的一大環境是新媒體技術不斷進步的結果所帶來的。例如,阿里巴巴所創建的電子商務體系,已經成為了我國商業界的龍頭產業。新媒體技術的應用改變了人們的思維和生活方式,讓網購成為了當今主流,更多大大小小的商家企業紛紛在新媒體環境下開創自己的業務模式,這給新媒體提供了空前的經濟支持,完成了屬于自己的產業鏈布局和市場規劃。
2.3 新媒體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
新媒體技術始于網絡,也會發展于網絡。網絡作為新媒體技術的依托,將在很長一段時間成為媒體傳播的主流載體。目前,幾乎所有的媒體和企業都通過網絡傳播來宣傳和展示,可以說網絡已經成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另外,新媒體技術也會向著移動化與個性化逐漸發展,通過移動終端的信息傳輸功能,它可以讓人們在隨時隨地都能夠感受到信息的存在,而且信息的發布與訂制將更加的滿足個性化需要,它也能夠實現信息的個性分析、任意包裝、自動發布和用戶反饋。作為未來的第五媒體,新媒體技術已經在逐漸展現它的影響力與號召力。
3 總結
我國媒體產業在經歷了60余年的發展演變與技術革新后,已經迎來了以互聯網技術為主要基礎的新媒體時代。傳統的廣播電視技術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于即時信息的渴求與新興事物的追求。世界每一秒都在發生著改變,新媒體技術正是做到了這一點,它能夠利用自己的科技魅力抓住每一秒的世界即時的展現在人們面前,作為繼廣播、電視、報紙后的第四代媒體,新媒體已經打破了傳統傳媒體的限制,敲開了指引人們邁向未來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