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能夠從事主持職業以及播音職業的人除了要有必要的文化儲備與學識涵養之外,在現場的表現方面也需要具備感染力,所以開設傳媒專業的學校需要給日后專職從事主持以及節目播音的學生設定科學的授課模式,為了站在實踐角度為現代校園播音專業設立科學的教學結構和體系,筆者按照當下主持專業實施授課及教學活動的情況提出建設以實踐為基本的主持播音教育策略,以供參考。
由于當下受眾對文化娛樂服務十分熱衷,所以廣播傳媒事業的規模得到擴大,參與一線媒體工作以及相關幕后工作的人員數量激增,設計的娛樂活動形式以及節目類別混亂,文藝娛樂行業的發展情況令從事播音工作以及從事主持行業的職業人員增多,只有保證主持人才以及播音人員的素質,才可以令播音行業以及主持行業往健康方向發展。
1 擴大專業的授課內容,增強學生專業能力
播音人員和現代主持人員對于文化娛樂服務事業來說是主流力量,從事主持行業以及播音行業的職員除了要在主持工作和播音工作方面累積職業知識,形成專業素質之外,還需對其他相關學科進行接觸和研究,令自身成為博采眾家之長的職業人員。對此,播音人員和主持人除了應具備從業技能以外還需具備文藝方面的修養,不斷積淀學識和最新的信息,掌握先進的傳媒技巧,把傳媒方面的技能和自身學識及行業要求聯合起來,這樣才能做好播音工作以及主持工作。所以,學校進行播音課程以及主持課程的教學活動時,應該將與主持工作以及播音工作有關的傳媒學科加入職業教育的課程結構之中。比如,可以讓主持專業的學生以及播音專業的學生學習新聞學知識,可以重點學習如何采集新聞素材、如何對素材進行整理,并加入編輯新聞稿以及報刊排版方面的學科。主持人很多時候需要播報并評價時事信息,栽培學生采集、編撰新聞的技能可以令學生熟悉稿件的來源,了解文稿撰寫的結構和思路,最后掌握評析新聞信息的方式,這樣學生在當上播音人員或進入主持行業以后,能減少工作中的疏漏。同時,還要增設臺本編寫課程、演繹基礎、歌曲演唱以及臺風形態練習課程,借助這些與主持職業有關的學科來提升學生們的涵養 [1]。為了鞏固播音專業學生、主持專業學生的文字能力以及語言能力,可以在主持專業之中增加東方文學學科、西方文藝學科,同時著重培訓學生的談吐風格和普通話能力。
2 結合學生的特點培養主持專業及播音專業技能
在給學生增設新聞課程、演繹課程等學科時,除了為學生開拓知識范疇之外,還需栽培學生在播音專業和主持專業上的知識技能,防范出現知識累積龐雜而專業性不足的情況。所以在為播音專業以及主持專業設置實踐性的教學結構及體系時,需要針對具體教授的內容進行比例方面的調整,令學生在播音以及主持上的專業特長能得到突顯。比如可以圍繞興趣和特長對主持、播音專業的學生實施調查,確定學生更擅長或偏好哪一種節目或主持形式,并針對特長幫助學生設計訓練內容。假如學生喜歡新聞、法治以及民生一類的節目,就可以重點培養學生的講述、播報等語言能力,并重點培育其新聞采編、訪問以及評論能力,令學生了解新聞材料的來源,形成客觀評述時事新聞以及社會事件的思路與能力;如果學生偏好娛樂類的節目,可以培訓學生的演繹技能、演唱能力以及應變能力,令學生可以對各種各樣的主持環境進行適應,提升學生的文體能力以及娛樂精神 [2]。
3 結合實際工作強化學生的播音主持能力
為對播音學生及主持學生職業實踐技能進行訓練,在設計具有實踐特點的教育形式和結構時可以將真實的播音工作以及主持工作和教學環節配合起來,使學生在對播音技能進行學習的同時對真實的播音工作進行體驗,而學習主持的學生也可以獲得參加主持的機會。對此,可以借助模塊化思維設計教學結構,利用實踐模塊為學習主持以及播音的學生開展實踐技能方面的訓練。比如在教授播音課程以及主持課程時可以通過設置與主持、播音對應的主題并圍繞主題組織專業訓練。比如,每個學校都設立了廣播站、編輯部以及電視臺,可以讓學習播音的學生參與廣播站的新聞以及文章講播工作,以此使學生的講播能力獲得強化。此外,學生還可以自主進行欄目設計,幫助廣播站創設一些新穎的節目,同時還能面向學生開放與主播互動的欄目,令播音專業的學生有機會嘗試與“聽眾”進行互動。對于學習主持的學生,學校可以通過開設文體表演節目的方式令學生有機會參加主持練習 [3]。比如,可以讓主持專業的學生輪流主持學校的體育競技比賽以及文化娛樂節目,以此培訓學生在主持過程的應變技能。
4 結束語
只有具備實踐技能和創新能力的主持播音人才才可以達到現代文娛行業對主持、播音職業人才的要求。所以,在對播音主持方面的學科進行優化時,需要強化教學結構的實踐性,通過增設與播音主持有關的實踐活動和學科課程能開拓學生的知識累積范疇,提升學生的主持以及播音技能,幫助學生實現成為主持人和播音員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