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在維修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光纖典型的故障進行分析,找準故障點,盡可能縮短電視信號中斷時間。
1 光纜線路的發展
隨著經濟的發展,廣播電視事業也在不斷地發展,原來廣播電視的信號傳輸是通過同軸電纜來傳送,就是有光纜也是在很少范圍內用,主要用在長距離的傳輸。江都廣電在1997年9月全省廣電網絡縣、市聯網建設時才有機會接觸到光纜。在施工過程中要求放光纜不能使用機械,只能用人工慢慢拉,一天下來放得很少。光纜放好之后就開始熔接,那時熔接都是由廠家負責,覺得熔接的技術要求很高,不能有一點灰塵,不能有一點馬虎,按照要求一步一步地進行,而且那時熔接機還很少,買一臺藤倉30S 要20多萬,光纜不多,機器的利用率也不高,自然買的人就少了。一旦光纜上有故障需要等上幾天,廠家才派技術人員上門服務,用戶的投訴自然也就多了。
隨著光進銅退光纜的普遍利用,光纜入樓棟、光纜入用戶的大量布放,隨之而來的就有光纖故障的產生。這些故障不是由于光纜自身原因造成,有一些故障是人為的,有些故障是由于溫度的變化而產生,這就要求在排除故障的時候仔細分析,為排除故障爭取時間。
2 典型故障分析
故障一:某村的光機開通了半年,端午節過后一天下午,維修人員接到報修電話后趕到故障點,看到用戶電視上顯示“信號丟失”,用戶表示前一天晚上還有信號,用場強儀測得用戶電平為20dB,這是虛擬電平,判斷線路存在故障。沿著線路向上游查找故障點,從用戶分支器到光接收機途中沒有斷線、接頭脫落等現象,檢查光機的輸出電平為30dB。這樣的電平表示光接收機沒有正常工作,初步判斷是由于光接收機的光功率降低,光纜斷的可能性沒有。隨即用測量儀器(光功率計)測得輸入功率為-9.6dBm,按照光接收機正常輸入光功率范圍應在+2~-6dBm之間,所測-9.6dBm的光功率遠遠超出了光接收機接收的最低門限,光接收機不能工作。進一步判斷故障是由光接收機輸入功率過低造成的,說明整條光纜鏈路是通的,只是光纜鏈路的損耗變大了。光纜線路肯定受到外力的影響使得光纜產生了小圈,造成了鏈路損耗變大,但是沿光纜桿路走向查看并沒有發現有小圈現象。這可能是因為接頭包內所盤的纖芯受到外力影響使盤圈變小,造成損耗變大。整條線路有8.5km長,其中同纜就有7.2km,經查看在7.2km內的其它光接收點無問題,從分界點到故障光節點只有1.3km,中途沒有接頭包,沒有發現明顯的外力受損的地方,只有通過光時域反射儀來測量,卸下光接收機防水尾纜,接上光時域反射儀(測量之前要在機房關閉來的信號源)。測量結果是在尾纜向上1.3km處,波形顯示有個大臺階(即損耗8.1dB),向上所測的波形和損耗都在范圍內。打開接頭包發現內部盤纖有明顯受力的地方,拉得很緊。光纜是用膠泥固定的,氣溫升高時膠泥融化,造成光纜在氣溫上升的時候膨脹,導致纖芯收緊,盤纖圈變小拉緊。松開固定光纜的螺絲,調整光纜安裝的位置,使得接頭包內盤纖余量恢復,盤好纖芯、蓋上接頭包,故障修復。
故障二:9月的一天晚上,鄧院村鄧院組反映沒有信號,一開始以為是停電導致光接收機沒有信號,過了2分鐘又了解到鄧院村東談組、西談組和高莊組都沒有信號,這幾個組反映都沒有信號,涉及數字電視用戶1000多戶。但在這幾個組中間有個石化廠宿舍有信號,另外勤豐村16個點也有信號。32芯光纜直接到達數字電視機房,32芯光纜中前4芯沒有問題、13至16芯也沒有問題(每個點是4芯配比),如果只有一處沒有信號,還可能是光接收機、防水尾纜、支線光纜所造成的,但現在6個點沒有信號,而且在不同方向位置、不同路由,因此問題可能出在它們共同的部份32芯光纜及向上部份一直到機房的線路。通過查看,上游48芯光纜處鄧院村展莊組和莫套組都有信號,斷定有問題的光纜就在32芯這段光纜上,而且這段光纜在工業園區內,園區的建設可能導致光纜受損。為了節省時間先安排人員在32芯光纜有可能施工的地方開始尋找受損點,再安排其他人員準備修復工具和材料,光纜外觀如找不到明顯受損點必須用光時域反射儀進行測量(32芯光纜共850m,但懷疑的地方只有200m長)。由于這段200m長的光纜是在工廠院墻上敷設的,而園區建設施工使光纜已經落在墻角下,沿著光纜尋找發現一處已經被磚塊砸破外護套皮,受損光纜點很小,看到光纜內的纖芯有2根已斷,其它地方沒有受損,斷定故障點就在這里,先組織人員搶修,取證,并調來熔接機。經過1個多小時的搶修,把受損點加上了接頭包重新熔接,故障排除。
3 總結
以上兩個故障范例說明,在光纜架設時一定要按標準進行,避免在院墻上敷設。遇到故障現象首先要查看或詢問故障點的范圍,其次要熟悉線路的走向,主要掌握這兩點就能為修復故障爭取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