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澤
(作者單位:浙江傳媒學院)
微信輿論引導的負面效應及原因探析
張 澤
(作者單位:浙江傳媒學院)
人類社會已經步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微信已經成為相當一部分人獲取信息的第一渠道。毋庸置疑,在這樣一個自媒體時代,每一個參與者也成為了傳播者。從2011年微信誕生至今,微信猶如一個巨大的磁場,吸引了社會各個領域的人們,成為了中國新媒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微信輿論的傳播速度快、范圍廣,一旦引導不當,便會發生嚴重的負面效應。本文通過對微信輿論引導的負面效應及原因進行分析,并且提出合理化建議,以期能夠使微信輿論對社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微信;輿論;負面效應
微信公眾平臺的用戶數量飛速增長,傳播范圍越來越大,影響力也越來越強。人們在方便快捷地享受微信所帶來的諸多好處時,也不乏有一些別有用心之人開始憑借這一平臺來向公眾傳播一些謠言等違規信息,妄想用這些信息來左右網絡輿論。有些不明真相的網友,在面對這樣一些違規信息的時候,由于辨別能力較差而成為了其擴散的工具,從而引起一些負面效應,對有序的網絡傳播秩序造成了嚴重威脅。
1.1與傳統媒體相比,傳播的深度更為明顯
微信與傳統媒體不同,它主要是依靠朋友圈來進行傳播的,而朋友圈基本上都是自己的家人、朋友以及同事,所以傳播深度明顯。
1.2微信互動方便,客戶群龐大
微信的互動交流非常方便,所以使其傳播效果大大提高。尤其是二維碼的出現,只需要掃一掃便能夠直接上網,使微信更加受到大眾的歡迎。
1.3微信公眾平臺影響力范圍廣
作為微信公眾平臺遠遠不如微信朋友圈的互動性高,但影響范圍卻是更為廣泛的。而且微信公眾號通常情況下都擁有一個龐大的客戶群體,所以其在輿論引導方面的作用是不容小覷的,特別是一些負面信息、突發事件,極有可能在短期內帶來巨大影響。
1.4監管難度大
在現在的新媒體環境下,媒體融合在不斷深入,這種現狀使輿論傳播的格局變得越來越復雜。一些意見領袖會將那些微信輿論場的信息傳播到微博等其他的輿論平臺上。在微信朋友圈中,信息資訊變得更為及時,熟人間的傳播更為迅速,互動性也大大加強。但是,微信個人平臺并沒有開放,所以造成監管難度較大。
2.1不良信息的無序擴散
微信平臺的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其采用的是點對點的傳播模式,而其他的用戶是無法來獲知的。因而,微信信息傳播的隱蔽性更強。那些在微博等平臺上被監控的信息卻能通過微信公眾賬號進行轉播,這就為一些負面輿論的擴散提供了條件。當這種負面輿論發展到其他平臺時,便會給管理部門形成巨大壓力。
2.2信息傳播的偏向激化
微信的添加朋友大部分來自于qq以及用戶的手機通訊錄,通過這些渠道添加的好友和人們現實中的真實好友契合度非常高,真實性自然更強。所以,當某一輿論傳播時其可信度自然也就更高。
2.3輿論動員的成本較低
微信的朋友一般都是生活中的熟人,因而發動線下活動之時號召力也是很強的。在一些熱點事件中,微信公眾賬號中的一些觀點與微博平臺形成了共振,既使觀點得到深化加固,也降低了成本。
2.4降低信息的識別度
微信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捷,也給了人們帶來了一種全新的體驗,使人們可以快速了解信息,表達自己的訴求。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其也給那些不良信息的傳播提供了土壤。而微信的監管力度較低,所以無法像其他網絡平臺一樣主動有效地進行辟謠。
面對微信輿論的強大沖擊,作為政府以及其他相關部門必須建立起有效的微信輿論監管機制。
3.1建立科學的檢測體系
通過建立起一整套科學的檢測體系,實時掌握微信輿情。從技術層面上而言,還是比較容易做到的。如可以從內容和終端兩個方面進行檢測。
3.2社會公共討論的結構應該迅速建立
毋庸置疑,微信輿論是看不見的,也正是由于這種私密性,使其在影響公共事務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這是與微博以及博客所具有的公眾影響力所不同的。所以,將這種微信的私密性朝著公共媒介引導是一個趨勢。
3.3通過主流媒體來樹立媒介公信力
在自媒體時代,作為傳統的主流媒體必須從個人生存的角度發生質的飛躍。未來閱讀不僅是碎片化的,而且也是具有一定深度的。對于輿論引導而言,對主流媒體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高,需要其不斷提供真正的精品。
隨著網絡技術地進一步發展,微信用戶群的規模會越來越大,其在輿論傳播中的作用自然也越來越強。所以,采用合理的監管機制來對這一平臺上的各類信息提出預警以及管理就變得尤為重要。
[1]王玉珠.微信輿論場的生成、效能及引導[J].中州學刊,2014(10).
[2]陳燕.重大事件中微信傳播的輿論引導[J].新聞界,2014(7).
張澤(1992-),男,北京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新聞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