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電視新聞類節目參評亂署名、多掛名的現象由來已久,其危害是多方面的。如何加以有效的防范治理呢?為此,本文在樣本分析、大量調查和實踐探索的基礎上,找到了一個測算確定作者對參評節目貢獻大小的科學方法,并提出了三項對策。
從2009年開始起,筆者對電視新聞類節目參評署名這一課題進行了專題研究。六年來,對中國新聞獎、中國廣播影視大獎廣播電視節目獎等三個全國性獎項和廣東、吉林、福建等十個省份的廣播電視(影視)獎進行了深入分析,對國家、省、地、縣四級電視臺的十幾名業內資深人士進行了電話調查,并在此基礎上在廣州市花都區廣播電視臺進行了為期六年的實踐探索。
1 電視新聞類節目的范圍
本文所說的電視新聞類節目,是指電視消息、電視系列(連續、組合)報道、電視新聞評論、電視新聞專題和電視社教專題。
2 電視新聞類節目參評署名的現狀
電視新聞類節目參評署名的亂象由來已久,這在各級電視臺早已是公開的秘密。雖然近年來評獎機構采取了主創人員聲明簽字、主創單位聲明、主創單位領導簽字、參評單位蓋章、評前公示和評后公示等一系列防范和監督措施,但是并沒起到多大效果,不當署名現象仍然大量存在。
有的人并不是節目的主創人員,只是節目的次要創作人員,卻要求在所有參與的參評節目中署名,如播音員、主持人、制作人等。有的人沒有參與節目創作或沒有做出多少貢獻,卻要求在參評節目中署名或占據超出其貢獻份額的靠前署名位置,如臺領導、頻道(部門)負責人、欄目負責人、人緣好的人、臉皮厚的人等。還有的參評節目的作者,為了討好領導、討好他人,或與其他參評節目的作者達成互惠掛名的協議,而主動邀請沒有參與節目創作的人員署名。
不嚴肅、不誠信的不當署名,是對評獎尊嚴的公然褻瀆。這種浮躁功利的學術之風,與求真務實的創新精神背道而馳。這些情況的存在,敗壞了學術風氣,嚴重挫傷了廣大電視新聞工作者精品的積極性。因此,探索尋找一套有效防范治理電視新聞類節目參評署名亂象的對策十分必要。
3 電視新聞類節目參評署名的對策
3.1 明確主創人員,沒有直接參與節目創作的人員不得署名
我國著作權法將署名權定義為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在現實生活中,署名權反映了作者的姓名與作品之間的相互關系。我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規定:為他人創作進行組織工作,提供咨詢意見,物質條件,或進行其他輔助工作,均不視為創作。因此,就電視新聞類節目而言,署名權只能是作出了智力創造性貢獻的創作者才有資格享有,其他人無權享有。
電視新聞類節目署名應該具備以下條件:一是直接參與了節目的全部或主要部分的創作工作,并做出了實質性的主要貢獻;二是應為節目的腦力創作者,并是節目的直接責任者。這類人員屬于主創人員,應列為作者。有的人雖然參與了部分工作,但其工作性質是次要的、輔助性的,這類人員屬于次要創作人員,不應列為作者;有的人僅僅是收集資料,幫助聯系,搬運設備,或對節目創作進行了一般性的管理和監督工作,并沒有直接參與節目的創作,這類人員屬于一般的相關人員,也不應列為作者。
如浙江省廣播影視獎明確規定:凡未直接參與節目創作的人員均不署名,臺與部門領導沒有參與主創、組織策劃的不得掛名。湖南廣播電視獎則特別說明:單位(頻道)負責人如非節目主創人員,請勿名列其中。廣州市花都區廣播電視臺規定:跟隨攝制組觀摩學習或搬運器材的人員不予署名。
根據我國著作權法和電視媒體的特點,中國新聞獎和中國廣播影視大獎廣播電視節目獎對電視新聞類節目參評署名做了明確規定,具體如下。
首先,電視消息、電視新聞評論、電視新聞專題和電視社教專題,作者是指采訪記者(含節目策劃)、攝像、責任編輯,不包括參與制作該節目內容的播音員、主持人、制作等,超過4人的按“集體”申報。
其次,電視系列(連續、組合)報道,作者是指節目策劃、采訪記者、攝像、責任編輯,不包括參與制作該節目內容的播音員、主持人、制作等,超過6人的按“集體”申報。
3.2 測算貢獻份額,按照作者對參評節目的貢獻大小署名排列
署名排列是署名權應有的內涵,它反映著合作作者在創作作品中的貢獻和作用的差別。因此,參評電視新聞類節目必須按照作者對節目貢獻的大小署名排列。在筆者研究的十個省份的樣本中,有河北、山東、安徽等七個省份的廣播電視(影視)獎都做出了“主創人員(作者)按對節目貢獻大小排列”的規定。那么,究竟該如何測算確定作者對節目貢獻的大小呢?我們首先要考察了解作者在參評電視新聞類節目中所起的作用和履行的職責。
3.2.1 作者在參評節目中所起的作用和履行的職責
根據節目創優的實際情況,作者在參評電視新聞類節目中所起的作用和履行的職責歸納如下。
3.2.1.1 節目策劃:該環節是節目創優的選題發現和謀劃創意過程,在節目評獎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是節目創優的“核心技術”和“施工圖紙”。該環節的職責可由采訪記者、攝像或責任編輯單獨承擔,也可以其中兩方或三方共同承擔。其履行的職責為:(1)選題,運用新聞發現力、新聞挖掘力和新聞預測力,經過對現實生活、媒體報道、相關材料和報料電話的分析思考、研究判斷,進而發現有重大新聞價值或社會價值的報道題材;(2)策劃,選擇新聞角度,確立新聞主題,明確節目風格,搭建脈絡結構,理清創作思路,設置情節懸念,選取典型場景、典型事件與典型人物,設計人物訪談內容和節目切入點,尋找細節、亮點和電視化元素,對前期采訪拍攝和后期剪輯制作、主持配音提出總體要求,形成策劃案。
3.2.1.2 采訪記者:該環節是節目創優的實施過程之采寫階段,在節目評獎中起著主要的作用。其履行的職責為:(1)采訪,參與策劃,落實策劃案,根據實際情況細化和調整策劃案,聯系采訪,帶領攝制組到實地拍攝畫面,采訪人物,采集到精彩簡練、符合主題的人物采訪;(2)撰稿,根據策劃案和采訪拍攝情況,謀篇布局,撰寫解說詞。
3.2.1.3 攝像:該環節是節目創優的實施過程之攝制階段,在節目評獎中起著主要的作用。其履行的職責為:(1)拍攝,根據策劃案現場攝錄畫面和同期聲,搜集相關音像素材;(2)剪輯,根據策劃案和解說詞,將所拍畫面、同期聲及相關音像素材加以選擇、刪剪和整理,然后進行組接。
3.2.1.4 制作:該環節是節目創優的實施過程之攝制階段之剪輯步驟之制作程序,在節目評獎中起著次要的作用。其履行的職責為:根據策劃案對剪輯的成片進行字幕、音樂、效果聲、特技和動畫等方面的包裝。
3.2.1.5 播音主持:該環節是節目創優的實施過程之攝制階段之剪輯步驟之配音和口播程序,在節目評獎中起著次要的作用。其履行的職責為:給解說詞配音,演播室出口播或出實景現場。
3.2.1.6 責任編輯:該環節是節目創優的完善和提升的再創作過程,在節目評獎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其履行的職責為:從新聞價值和政治、藝術、技術的角度審查解說詞和節目,提出修改意見,進行增刪改調(增就是把缺少不足的增加補充,刪就是把繁雜多余抹去刪掉,改就是把錯誤不準的改對校準,調就是把位置不當的調整理順)。
在明確了作者在參評節目中所起的作用和履行的職責之后,就可以根據它來測算確定作者對節目的貢獻大小了。
3.2.2 作者對參評節目貢獻大小的測算確定
以下測算確定的作者對參評節目貢獻大小的份額,是筆者在征求了國家、省、地、縣四級電視臺業內資深人士的意見后,經廣州市花都區廣播電視臺新聞部、專題部全體編采播人員反復討論修改的成果。
3.2.2.1 電視消息和電視系列(連續、組合)報道:節目策劃30%(選題20%、策劃10%)、采訪記者20%(采訪10%、撰稿10%)、攝像30%(拍攝15%、剪輯15%)、責任編輯10%、制作5%、播音主持5%。
3.2.2.2 電視新聞評論、電視新聞專題和電視社教專題:節目策劃30%(選題12%、策劃18%)、采訪記者30%(采訪12%、撰稿18%)、攝像27%(拍攝12%、剪輯15%)、責任編輯7%、制作3%、播音主持3%。
3.2.2.3 責任編輯對節目有重大貢獻時,節目作者的貢獻大小根據實際情況另行計算。重大貢獻是指責任編輯對稿件或節目的角度、思路、選材、風格、結構、導向等重要方面做出顛覆性重大調整,或者對稿件或節目進行了≥1/4篇幅的修改。對角度或思路或選材做出顛覆性重大調整的,責任編輯的貢獻份額在原貢獻份額的基礎上再加10%;對風格或結構或導向做出顛覆性重大調整的,責任編輯的貢獻份額在原貢獻份額的基礎上再加5%;對稿件或者節目進行了≥1/4篇幅的修改的,責任編輯的貢獻份額在原貢獻份額的基礎上再加10%。責任編輯增加了貢獻份額,相應崗位的作者則減少相應幅度的貢獻份額。
3.3 適當限制,同一作者不能有過多參評節目署名
多年來,電視新聞類節目參評亂署名、多掛名的現象屢禁不止,有的電視臺甚至出現了同一作者在所有參評節目中都有其大名的怪現象。可以肯定地說,這里邊必然存在著掛名假作者的不良行為。毫無疑問,在掛名過程中,是權力、威望和影響力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從署名權應保護作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這兩個面來看,都應該對同一作者參評節目署名的數量予以限制。這樣做,有可能會對個別作者造成一定的傷害,但卻會極大地遏制多掛名現象的發生。兩權相利取其重,兩權相害取其輕,這是嚴肅新聞評獎,維護公平正義非常重要的一項原則。
同一作者參評節目署名過多的現象引起了群眾的強烈不滿,一些評獎活動和參評單位已經開始出臺規定加以限制。如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規定:原則上涉及同一主創人員的報送作品不宜過多。遼寧省廣播電視大獎規定:同一作者報送的作品不能超過3件。廣州市花都區廣播電視臺也規定:同一作者在同一年度內,報送的電視新聞類節目、電視播音主持類節目和電視文藝類節目不能超過3件。
4 結語
防范治理電視新聞類節目參評署名亂象的三項對策比較公平合理,得到了業內同仁的廣泛認可。它對于抵制掛名造假的不良學風,保護作者的合法權益,將起到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