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媒介時代的到來對高校新聞專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國內很多高校對新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都做出了相應改變,更加注重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本文將從三個方面去探索地方高校新聞教育如何培養適應時代需要的復合型新聞人才。
新媒介時代的到來對高校新聞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媒介時代需要的是專業素養高,創新能力強的一專多能復合型新聞人才。
高校新聞專業教師是高校新聞教育的踐行者,如何培養適合新媒介時代需要的新聞人才是高校新聞教育者共同面臨的問題。身為高校青年新聞教師中的一員,通過幾年的新聞教學探索和實踐,筆者認為,高校新聞教師所傳授給學生的不僅是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賦予學生新媒介時代媒介從業人員所需要具備的種種能力。
1 深入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新聞從業人員應該具備透過新聞事件的表象看本質的能力,尤其是現在新聞嚴重同質化,缺乏競爭力的情況下,對已有的新聞資源進行二次開發及深加工將是新聞從業人員的必備能力。而高校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
例如,每次上課正式內容講解前預留十分鐘時間讓學生來輪流講新聞,用PPT的形式將一周的熱點新聞展示給大家,在展示新聞的同時,學生還要發表對新聞的看法和見解。通過這樣的教學實踐,一方面培養學生隨時關注新聞的良好習慣,培養新聞敏感;另一方面,加入評論可以啟發學生去看到新聞背后的新聞,提升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深入看問題的能力。
每節課除了基本的理論知識傳授外,還會選取一到兩個新近的新聞案例拿來展示和講解,同時鼓勵同學們參與進來。首先通過新聞鏈接了解新聞,其次學生討論發表看法,碰撞出思想火花,接著相關的新聞評論展示多角度看問題,最后通過教師指點使同學們看問題更深入更全面,采用這樣的四部案例講解分析法,讓學生們從不同的新聞角度看事件、評論等,最后提出相應的思考題,使學生進一步思考。
再就是每學期期末考試和考查,除了需要掌握的重要理論知識外,開放性試題如開放性思考分析題、論述題也應占一部分比例,通過靈活的方式去考查學生深入思考問題的能力,而不僅僅是考查書上有的死記硬背的條條框框。
2 創新能力
新媒介時代對于新聞人才核心能力的要求就是創新能力,如何從新的角度寫出一篇別出心裁的新聞稿而不是淹沒在新聞同質化的海洋中,如何做出一個別出心裁的新聞專題策劃而不是拾人牙慧,如何拿出一個創新版式讓受眾眼前一亮而不是千篇一律毫無特點?這些新聞實踐活動都要求新媒介時代的新聞人才具備創新能力,來提升媒介競爭力,改變受眾對同質化新聞的閱讀疲勞。
具體教學過程中對于新聞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以筆者所教授過的幾門新聞專業課為例:廣告學概論課會通過實際的廣告品牌創意提升學生創新能力,日常教學中大量國內外創意廣告的展示與解析提升學生廣告審美,打開創意思路,實際創意實踐和制作過程提升學生創新能力;新聞專題策劃課程除了經典案例的展示,更鼓勵學生同樣的新聞事件從不同的新角度切入,尋找新穎獨特的選題等,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再就是作業形式更為靈活,注重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而不僅僅是讓作業流于形式或變成負擔,讓學生有濃厚興趣去做而不僅僅是應付,如報紙研究課程作業是運用報紙編輯軟件進行不同類型報紙,如黨報、晚報和都市報的報紙頭版設計;同時這些作業還配有展評欄和網站展示,同學們還可以通過這兩種方式欣賞到其他同學的作業,獲得創新啟發。
3 實踐能力
新聞專業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新聞攝影、PS課程、非線性編輯等都是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專業課程。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認知實習、專業實習讓學生得到真正的實踐鍛煉。很多學生去專業機構實習會發現理論和實踐脫節,所以在新聞專業教學中,理論性課程也要注意與實踐相結合。比如廣播新聞寫作的授課過程中,一節理論課配一節實踐課,讓學生動手去寫廣播新聞;而新聞編輯學也會加入報紙新聞編輯、網絡新聞編輯等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環節。
再就是拓展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除了報社、電臺、電視臺等專業實習基地外,還可以開辟校內實習平臺,如校報、校電臺、電視臺都可以拓展為新聞專業學生的實習基地,增加鍛煉的機會。
新媒介時代對于學生使用互聯網、在線上傳文章等方面的實踐能力要求較高,除了網絡新聞學等課程開設外,多媒體實驗室授課也為提升學生互聯網實踐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如網絡新聞專題策劃就可以采用多媒體實驗室授課,學生人手一臺電腦,可以實際進行網絡新聞專題策劃的操作,提升實踐能力。
4 情商能力
專業知識的學習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僅僅知識的學習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夠的。這里所指的情商能力主要包括和新聞專業相關的與人溝通和交流的能力、正確的價值觀和職業操守和對于專業的信仰和勇氣。一個新媒介時代的優秀新聞工作者應普遍具備較強的溝通能力去獲取新聞線索,協調個人工作;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去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具備相應的職業道德去抵御物欲橫流的誘惑;具備信仰去在新聞的道路上堅持,具備勇氣去呈現最真實、最深刻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