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電視一直是人們生活中重要的娛樂工具,是信息的重要傳播媒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審美觀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對電視作品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我國電視紀實作品在近年來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要想創作出更高質量的電視紀實作品,攝像藝術的審美選擇極其重要。本文就電視紀實作品攝像藝術的審美選擇進行了研究分析。
近年來,我國電視紀實作品也越發的商業化,很多作品沒有充分的藝術技巧,不符合觀眾的審美觀,難以突顯電視紀實作品的優勢。需要對電視紀實作品攝像的藝術選擇進行研究分析,增強吸引力,常做出更符合觀眾審美觀的作品。
1 電視紀實作品現狀
電視紀實作品是評價電視臺整體水平的重要依據,一部好的電視紀實作品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資金,并需要長時間的拍攝和熟練的技能,以確保完成后的電視作品更夠給觀眾帶來強大的沖擊力和感染力。也正是因為如此,國際的電視獎項中都要設置關于電視紀實作品的獎項。國外有一檔名為《鱷魚拍檔》的節目,制作人員需要在熱帶雨林中進行拍攝,并要在拍攝過程中采用大量的先進拍攝設備和技術進行拍攝。艱苦的環境,一年的耗時,再加上大量設備資金的投入,才使觀眾最終看到的畫面極具美感和沖擊力,實現了震撼人心的審美效果。而我國山東電視臺拍攝的《泰山》,也是經過了整整兩年的時間才拍攝完畢,最后僅僅幾十分鐘的成品中所耗費的人力、物力,是觀眾難以想象的,但是它所創造的恢弘的審美效果最終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也體現了我們國家的電視制作水平。
現階段我國的電視紀實作品主題,主要是關于弱勢群體及邊遠地區的生活。這些形式的紀錄片偏重對自然形態和生活形態的“獵奇”,而不是有深度地、充分地理解文化。內容上缺乏創新并十分淺顯,忽視了拍攝藝術的審美選擇,無法吸引更多的觀眾,使我國電視紀實作品的發展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沒有進步。
2 電視紀實作品審美選擇的要點
2.1 聲畫同步
電視紀實作品在拍攝過程中,會同時將大量的聲音記錄下來,以便將作品要表現的真實的生活狀態展現給觀眾。所以在電視紀實作品創作時,要保證實現語言與攝像之間的和諧統一。在拍攝過程中,攝像會需要將景物中的自然與藝術之美很好地協調統一,在拍攝的事物中尋找不同美的形象,并利用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將這些美的內涵充分表現出來。
在節目的編輯中,要以拍攝的畫面為依據,根據畫面創作解說詞,使人們能夠在視覺上看到真實的事物狀態,在聽覺上對畫面中所包含的內涵進行輔助性的了解,從而更進一步領悟到電視紀實作品想要表達的意義。
2.2 豐富的想象
任何作品的創作都需要豐富的想象力,在進行電視紀實作品創作時,一旦缺乏想象力,就會使攝像無法達到預期的表現力。電視紀實作品的畫面由多種因素組成,最終形成極具視聽效應的完整的電影造型。例如《望長城》中,在描述“十三邊”村時,為了展現邊寨寂靜深遠的畫面,攝影師將夜空中的小屋、孤單的燈火和隱隱帶著回聲的讀書聲記錄下來,創造了一幅視聽效應與主題十分相符的畫面。給觀眾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間,實現了觀眾思維的延伸,具有豐富的想象力,達到了預期的拍攝效果。
2.3 善于利用光線
光線是攝像中重要的影響因素,是畫面造型的基礎。攝影師可以利用光線創作出各種重要的造型,并通過光線來表達作品中的情感。在電視紀實作品的創作中,現場情況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攝影師應該善于利用各種不同的光線,營造出不同的氣氛情景,充分展現主題,塑造出符合主題要求的藝術效果,營造出作品特有的基調。
2.4 合理運用長鏡頭
長鏡頭具有增強畫面真實性的作用,長鏡頭所展現的時間能夠保證事物流程的完整性。在電視紀實作品中運用長鏡頭,可以使主體意識淡化,將所要記錄的畫面更加生動、真實地記錄下來,能夠令觀眾在欣賞的過程中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那種真實的參與感是其他手法不能夠充分展現出來的。
電視紀實作品的作用就是向觀眾呈現出真實的畫面,給觀眾帶來真實的感受,而長鏡頭的合理利用,可以充分體現出審美中的真實美,保證作品與生活的一致性。
2.5 避免過分強調風光
風光片在電視作品中具有明顯的優勢,但是在電視紀實作品中過分的強調風光,就會使紀實作品失去了自身原有的特點。風光化剪輯是電視節目追求藝術性的主要手段。這種手段對提高電視節目收視率有顯著效果,但是在電視紀實作品中過分注重風光,則會淡化紀實性,降低電視作品的質量。電視紀實作品重點強調的是真實性,將審美中的真實美展現給人們,因此,在電視紀實作品攝像中,要更注重真實的生活形態和事物的畫面。
3 結論
藝術源于生活,電視紀實作品的目的正是要將生活中的藝術,真實、生動地展現給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