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智能電視已經成為電視的未來發展趨勢,電視行業正在快速完成從普通電視向網絡化和智能化轉變。本文從智能電視的特點、發展現狀及發展格局入手,分析了智能電視面臨的安全風險。并著重探討了智能電視管理應該遵循的原則,并提出:智能電視作為電視播出方式的一種,對其管理應當與面向其他終端的管理遵循同一尺度,同一標準政策。
智能電視究竟是什么?截止到目前,仍然沒有明確的定義和行業標準。一般來講,智能電視是具有獨立操作系統的電視。智能電視除了為我們提供視聽節目服務外,還具有信息服務、娛樂游戲等功能。但是,對智能電視的性質和定位,我們要有更清醒的認識,智能電視是電視播出方式的一種,必須遵守廣播電視管理法律法規的原則和精神。也就是說,智能電視視聽綠色、內容安全健康,是我們發展智能電視必須堅持的發展方向。
1 智能電視的發展現狀
1.1 智能電視的特點
智能電視一般被認為是互聯網電視的升級版本,具備智能操作系統。用戶除了可以欣賞普通視聽節目外,還可將電視接入互聯網,在智能電視機上安裝和卸載智能應用軟件,持續對電視功能進行擴充和升級,享受互聯網時代的便捷。
1.2 智能電視的發展現狀
根據相關統計,2014年帶有網絡功能的電視機銷量占電視機整體銷量的70%以上,2015年將可能提升到90%,可以說,今后在市場上將很難找到不具備網絡功能的電視機。作為在家庭客廳娛樂中占重要地位的電視機,正在完成由普通電視接收機到互聯網電視機再到智能電視機的升級轉換。隨著智能電視性能、機構視聽服務能力和主流應用APP以及用戶接受程度的不斷提升,智能化和人性化已成為主要發展趨勢 [1]。智能電視將迎來電視發展史上繼“高清”之后又一個重要的發展階段,開啟用戶智能超高清體驗的新時代。
1.3 智能電視的發展格局
目前,進入智能電視產業有三類企業:一是以傳統電視廠商為代表的傳統電視廠商,例如長虹、海信、創維、海爾、TCL等電視廠商都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電視產品和品牌;二是以LETV、優酷為代表的視聽節目服務機構推出超級電視等智能電視產品;三是以小米、大麥、阿里、百度等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比如阿里推出的天貓魔盒、百度推出的百度云盒、小米推出的小米盒子和小米電視。這些參與者均希望搶占智能電視的市場份額。
與此同時,考慮到國外智能操作系統已占據我國移動智能終端市場,對我國智能電視和廣播電視網發展形成了安全隱患,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著眼于確保三網融合的文化安全,面對廣播電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研發基于DVB+OTT生態的智能電視操作系統TVOS。2014年6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還專門發布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關于大力開展智能電視操作系統TVOS1.0規模應用試驗,加快推動廣播電視終端標準化智能化的通知》。自主智能電視操作系統TVOS具有三大特點:一是安全性高,二是開放性好,三是融合性強。
2 智能電視安全分析
2.1 智能電視播出安全
目前,智能電視多采用基于安卓的智能操作。由于部分商業視聽軟件為一些不良內容大量進入電視機提供了技術支持和通道,違反了中央要求和總局的管理政策,嚴重危害消費者的視聽權益。因此,管理要求明確規定,智能電視不得安裝商業視聽軟件。智能電視設備生產企業、互聯網站不得設立集成平臺和內容平臺,互聯網電視中的視聽服務,只允許接入指定的合法集成平臺。
2014 年下半年,國家對互聯網電視進行了集中整治,7家集成牌照方按要求下架了不合規的內容,刪除了商業網站的客戶端、專區和上網瀏覽器軟件,斷開了與“黑盒子的鏈接”。這次整治得到了社會和行業的充分認可。智能電視在視聽服務方面與互聯網電視沒有本質區別,必須總結互聯網電視存在的問題,總結在內容安全方面存在的潛在風險,全面落實管理部門的規范要求,確保智能電視播出安全。
2.2 智能應用帶來的安全威脅
目前,智能電視用戶大多都能夠通過應用商店、USB接入等方式安裝APP軟件。這些APP不但包括非法視聽APP,還包括了購物、網銀APP等。這給一些惡意入侵者通過互聯網將病毒或者“木馬”程序入侵電腦以可乘之機。如果惡意APP軟件等入侵智能電視成功,不法分子就可以通過遠程控制的方式控制電視操作系統,并獲取大量有價值信息,其中就包括用戶個人隱私、支付賬號、密碼等。當用戶在智能電視上使用網銀等APP時,極有可能在不注意的情況下使隱私泄漏甚至造成財產損失。
因此,有人提出,智能電視這個作為客廳家庭娛樂設備的操作系統應該限制部分開放功能,從而避免網絡安全風險。另外,自主智能電視操作系統TVOS的逐步推廣應用也能減少開放的安卓系統帶來的安全威脅。
3 智能電視的管理
智能電視是在互聯網電視基礎上發展出的新一代智能視聽服務終端。因此,在提供視聽服務時,要符合國家廣播影視行政部門對互聯網電視的管理要求。
3.1 明確管理政策
智能電視的本質是電視播出方式的一種,必須遵守廣播電視管理的法律法規和規章。智能電視提供視聽服務時,同互聯網電視一樣,只能選擇連接廣電總局批準的節目集成平臺。目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共批準了七家互聯網電視集成服務機構,并且集成服務牌照將不再發放。也就是說智能電視在提供視聽服務時,只能接入到現有的七家集成平臺商(CNTV、百視通、華數、湖南廣電、南方傳媒、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內容平臺。對應七家互聯網電視集成服務機構的是十四家互聯網電視內容平臺。除上述七家集成機構外,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還批準了江蘇電視臺,電影衛星頻道節目制作中心,湖北廣播電視臺,城市聯合電視臺,山東、北京等14家廣播電視機構作為互聯網電視內容平臺。智能電視生產企業等其他機構,不得設立集成平臺和內容平臺。
在內容管理方面,智能電視與傳統電視播出的內容審核標準一致,管理尺度一致,版權保護原則一致。互聯網電視集成機構應對互聯網電視內容服務平臺的合法性進行審核檢查。國家鼓勵省級以上廣電機構進行申請內容服務牌照。互聯網視聽服務機構、商業網站可以在內容上參與,向自主的內容平臺提供版權節目。確保智能電視通過電視機這一終端呈現的節目綠色、健康,用優秀節目為電視觀眾提供滿意、放心的服務。
3.2 管理部門要積極履行職責
管理部門是智能電視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智能電視產業健康發展,管理部門責任重大。管理部門要積極作為,注重頂層設計,對智能電視實施科學、統一、有效的管理方式,確保面向大眾的內容傳播遵循統一導向要求和內容標準。
加強廣電、工信、工商、質檢等部門的分工協作機制,確保對智能電視產品的管控到位,對不符合相關政策法規的行為,敢于亮劍。對違規機構、違規產品和違規行為堅決懲治。通過集中整治和日常監管,鮮明地亮出管理的紅線與管理的底線。
加強監管手段的建設,僅靠傳統的監管手段、監管方法,難以有效的監管。“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管理部門要大力加強監管手段建設,利用先進的監管技術,建立智能電視監管系統,確保智能電視這種廣播電視新興業態的可管可控。
3.3 智能電視行業要加強行業自律
智能電視行業的健康發展,管理部門的引導和監管是外在力量,行業產業的自律是內生動力。管理部門要堅持問題導向,從源頭抓起,指導、督促從業機構增強政治意識、導向意識、責任意識和依法經營意識,完善自我約束。要讓從業者明白:在履行社會責任上,不管是傳統的有線無線電視還是智能電視,都只是在業務模式上有差異,在履行社會媒體責任方面沒有特殊性。
智能電視行業要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統一,特別是處于產業核心環節的節目集成服務機構和智能電視生產企業,必須履行好責任,確保為老百姓提供綠色、安全的內容服務。
4 結語
當前,智能電視已經悄然走進百姓生活,成為無可爭議的未來趨勢。智能電視的到來,順應了電視機“高清化”“網絡化”“智能化”的趨勢。但是,智能電視,究其本質還是一種廣播電視服務,對智能電視的管理要求應當與面向其他終端的視聽節目管理遵循同一尺度,同一標準,真正做到同步加強、一致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