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聞媒體日漸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新聞記者應當培養自身的創新精神,并不斷從熟悉的事物中發現新的事物,避免重復別人的老道路,只有具備一定吸引力以及相當的競爭力才能贏得公眾的關注與目光,從而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
創新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動力與來源,更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所在。對于一名新聞記者來講,也應當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創新意識是人類一種主要的精神,同時也是人們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勇于發現的創造型科學精神。新聞記者作為時代的領航人,要具備獨立思考、追求真理以及勇于探索與創造的精神,只有做到具備這樣的能力才可以保證在這復雜的社會中不迷失方向,從而對新聞起到正確、精準的輿論引導作用。實踐證明,那些較為優秀的新聞記者身上都具備一定的創新意識,一名優秀的新聞記者不僅應具備以上所提到的能力,還應具備一定的勇于為科學奉獻的精神,就是所謂的創新意識。
1 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
創新意識是創新思維中最高層次的科學思維,創新思維從廣義上來講是指綜合的創新能力,例如,觀察能力、學習能力、記憶能力、動手能力、想象能力等。創新能力、創新思維、創新意識作為創新體系中相互聯系的主要成分,新聞記者創新能力有所體現的前提就是其應當具備一定的創新意識,具有創新思維的記者需要突破固有的思維模式,勇敢地向傳統觀念以及權威理論挑戰,更需要善于應用新的理論知識、新思維模式、新方法來解決所面對的問題。只有真正具備創新意識的新聞記者才可以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才能保證隨時隨地發現新的新聞線索,并可以把復雜的新聞事實進行分析與研究,并得出有效的科學結論。在新聞實踐中,要求新聞記者可以針對不同的新聞事實進行發散思維以及逆向思維,從而具備創新思維。
每一名新聞記者都將面對不一樣的新聞事實,面對那些看似平凡無趣的新聞事實,只有在具有一定創新意識的制作與分析下,才可以從平常的新聞事實中發掘出更加優秀的新聞內容來。當然,新聞記者所具備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需要一定時間的培養與發揮,但是需要以尊重客觀事實為前提,并且在國家政法允許的范圍之內。
2 如何培養創新意識
培養新聞記者的創新意識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新聞記者一方面要善于接受與吸納創新知識,另一方面也要在進行新聞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累積經驗和總結。
創新的基礎是知識的累積,創新的前提是要掌握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或是某一個領域的知識。作為一名新聞記者,不僅需要掌握自身的專業知識,還應當多多涉獵各個方面的文化知識,比如,在市場經濟中從事經濟報道,如果新聞報道的記者不懂得成本核算、經濟效益、股票行情等一些簡單的基本概念,那么將無法報道出該行情的新意。值得注意的是,新聞記者必須要具備一定的創新知識,創新知識則是指那些處在科學前沿的新知識,現如今,社會已經步入信息時代,其主要特色就是知識更新速度快,所以,新聞記者應當時刻注意吸納與學習新的知識,才可以寫出有創新意識的作品。
在對新聞記者的創新意識的培養當中,新聞記者應該重點強調創新人格與主體精神。主體精神主要是指自立自強自主的獨立性意識,而人格所指的是人自身主體精神的體現。通過對主體精神與創新人格進行完善,便會形成一種堅定的信念、濃郁的興趣以及堅強的毅力,不會盲目附從,并且有挑戰自我的決心,以及追求個性的勇氣。在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體系逐漸完善的今天,需要當代的新聞記者具有創新人格與主體精神,否則很容易在復雜的名利場上迷失自己的人格。曾經有一段時間內,有償新聞成為了一個較為流行的詞語,有些記者會為了名譽與權利偽造杜撰事實,為了利益放棄了新聞記者應有的主體精神。盡管新聞界禁止有償新聞,但是這種問題還依然存在。所以,應該重點培養新聞記者的創新人格與主體精神,從根本上防止有償新聞的行為發生。
新聞記者的永恒追求便是創新,如果沒有創新與實踐,便不會產生有意義有價值的新聞作品。在信息發展迅速的今天,只有創新才能夠掌握一定的主動權,才能夠真正贏得大眾的青睞。新聞記者需要加強創新思維的訓練,并且不斷培養創新能力,才能真正創造出前所未有的作品。通過運用多向思維,來拓展四維空間,從而發掘出更多有價值的新聞來,以一種獨特的新聞視角來給讀者或是聽眾呈現全新的新聞報道。
3 總結
新聞記者的主要職責有采編新聞報道、做好群眾工作、反映具體情況等,不僅應聽從上級領導的安排,同時也要服務于人民群眾。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新聞工作者,應當注意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不能脫離人民群眾,從而可以真正做到從人民的角度做新聞報道,以及處理事情,解決問題。除此之外,新聞記者還應當具備一定的敬業精神,只有真正熱愛新聞行業,腳踏實地地從事新聞工作,才能承受住生活的鍛煉,過分地追求創新是不被倡導的,片面地追求創新容易使人誤入歧途,甚至導致某些假性新聞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