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國內重大突發事件頻繁發生,9·11事件、伊拉克戰爭、別斯蘭人質事件,到近期的馬航飛機失聯。本文重點分析鳳凰衛視如何報道突發性新聞事件,其報道方式有何借鑒意義。
鳳凰衛視在社會轉型和媒介變革中風風雨雨走過了十九年(1996-2015),業界談論鳳凰衛視總是把它和“夾縫中求生”“劍走偏鋒”這類犀利之詞放在一起。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電視臺,以有限的落地、有限的資金投入,在第一時間、第一現場直播了911事件、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別斯蘭人質危機等。坐落在香港的鳳凰衛視,位于兩岸三地地緣交匯處,有著絕佳的地緣優勢,同時具有海外以及大陸兩岸資訊流通、傳播的優先話語權。從原先單一的鳳凰衛視中文臺,發展到如今擁有資訊臺、美洲臺等五個頻道,覆蓋全球九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電視平臺,同時拓展開辦了鳳凰網、鳳凰周刊等網絡、雜志媒體。鳳凰臺因其得天獨厚的條件,創造了“重大突發事件鎖定鳳凰衛視”的全新的突發性新聞報道時代。
1 資訊為先,重視直播
鳳凰新聞具有“快、直播、全球性”三大特點。鳳凰是香港第一家做到24小時全天候的電視媒體,提供的資訊豐富全面。強調直播,新聞不是后期加工制作出來的,給觀眾呈現的是正在發生的事,觀眾和新聞工作者一起面對未知的未來。同時它的目標定位具有全球視野,致力于向世界發出華人媒體的聲音。
1.1 第一時間與第一現場
鳳凰衛視從開播之初就一直強調“第一”。第一時間、第一反應、第一行動。事件一直在進展當中,新聞現場不會保留。作為資訊的傳播者,全力爭取第一時間到達新聞現場,才能與新聞面對面。鳳凰衛視在報道突發事件時,形成了一條固定模式:“一旦有大事發生,如果來不及配畫面,就進行口播,口播來不及就先上字幕,搶在第一時間把新聞報道出去,向華人世界傳達世界各地第一手信息,記者立刻奔赴新聞現場。”911事件發生時,鳳凰衛視駐紐約交易所的記者龐哲,立即聯系香港總部。董事長劉長樂接到電話后表示用Live的方式播出新聞,隨后吳小莉主持的《時事直通車》播報了這條新聞,并在“國際專列”版塊進行直播,與龐哲進行了電話連線。面對如此重大的新聞事件,從獲取新聞到組織發布信息,到開始進行電視報道,僅過了幾分鐘時間,效率之高,令人咂舌。同樣一接到消息就從家里跑步到公司的主播陳曉楠,來不及化妝就進行直播,出鏡的第一句話就是“對不起,我沒有化妝,因為發生了一件很重要的事”,鳳凰衛視要求主持人出鏡必須帶妝,但是在大事面前一切要求都可以放松,時效擺在第一位。
1.2 重視直播與國際視野
鳳凰資訊臺對突發性新聞事件播報方式有“六化”,其中“三化”是現場直播經常化、事件報道同步化、全天新聞滾動化,全力打造新聞直播模式。定位國際視野,國際上稍有動作,鳳凰便搶先進行報道。對于重大突發事件,鳳凰更是從不錯過,必要時可以取消任何原定播出計劃,將廣告推掉,立即投入直播并配以評論,形成節目鏈增大傳播聲勢加強傳播效果。從最初的“戴安娜王妃葬禮直播”“97香港回歸直播”到現在的直播常態化,鳳凰衛視的聲名就是在一次次的大事直播當中累積起來的,甚至出現過大學生湊錢去酒店看鳳凰衛視直播的現象。伊拉克戰爭前夕,鳳凰衛視咨詢臺副臺長程鶴麟為防止直播出現意外,特地寫了備忘錄給所有同事:戰爭一旦爆發,立即播出滾動字幕;導演通知駱北榮、邱偉華中任何一人;主編通知閻立宏、潘紅星中任何一人。中斷中文臺、咨詢臺節目,迅速進行直播狀態。無論哪位主播當班,先進行新聞播報,再找陳曉楠、何亮亮等同事。伊拉克戰爭反映出鳳凰衛視從技術到人員一直處于待直播狀態。911事件鳳凰衛視解決了華語媒體在世界大事面前“有沒有出聲”的問題,伊拉克戰爭則解決了大事面前華語媒體“在不在現場的問題”。
1.3 資訊豐富,形成節目鏈
鳳凰衛視的資訊非常豐富。其新聞來源除了衛視本身培養的記者,還同新華社合作,用較少的成本使用新華社駐世界各地的記者網,同時常年購買FOX、CNN等外國知名媒體的一手消息。觀眾可以24小時全天候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最新資訊,大事發生時和一線新聞記者一起面對突發性新聞事件,同時聽到專業評論員對新近或正在發生的焦點和熱點事件進行解析、評說。21世紀,內容為王,合理的突發性新聞節目鏈是頻道實現傳播效果最大化的保證。鳳凰衛視的新聞節目鏈包括時間鏈和形態鏈兩個部分。新聞節目的時間鏈是最基礎的,鳳凰衛視中文臺開通了《鳳凰早班車》、《鳳凰午間特快》、《時事直通車》、《鳳凰子夜特快》等早、中、晚、子夜四檔新聞節目,同時在每個整點進行新聞快報,內容新、反應快、重大新聞無一遺漏。除了表層的時間鏈,新聞節目形態鏈則是收視率核心。鳳凰衛視節目的節目形態比較齊全,除了基本的新聞資訊,還有《一虎一席談》、《有報天天讀》、《鏘鏘三人行》、《事實開講》等不同節目類型,講、讀、談、辯面面俱到,無一缺漏。同時各節目之間相互聯系、環環相扣,比如說觀眾在觀看過《時事直通車》后,接下來播放的《時事開講》就是解讀《時事直通車》中提到的內容,探索突發性新聞背后的隱藏信息,追究深層次的原因。
2 開創時事評論新模式
時事評論是指評論員通過電視這種媒介表達對一些新近發生或正在發生的重大新聞事件進行及時分析解讀。其首要任務就是篩選過濾新聞,對話題以及內容進行取舍,是更高層次的“把關人”,新聞選題是重大而不是瑣碎的新聞,是“新”聞而不是“舊”聞。其次是進行評論,給觀眾分析新聞發生的背景原因、事態將會朝哪個方向發展,政府將會如何面對等。美國著名報人、專欄作家普利策曾經說過“社論是報紙的心臟”,那么“評論就是電視的靈魂”。
2.1 突發性新聞事件評論選題以硬新聞為主
硬新聞是關系到國計民生以及人們切身利益的熱點焦點信息,這樣的選題很符合鳳凰衛視“全球視野”的定位。同時鳳凰衛視的受眾定位傾向于“三高一低”,即高學歷、高收入、高消費以及低齡化。選擇硬新聞進行有廣度、有深度的評論既符合目標受眾的收視需求,同時也容易獲得主流人群的關注,提高媒體的影響力。911事件發生后,鳳凰衛視第一時間插播了這條消息,并立即派出了“新聞別動隊”到新聞現場,進行連續36個小時的全方位直播,除了播報救援情況、傷亡人數及名單、布什政府的態度等連續報道。鳳凰衛視第一時間進行時事評論,邀請權威時事政治專家,分析事件發生的因果;介紹波音飛機的基本情況;請建筑學家給觀眾動態模擬大樓坍塌的過程;分析各國領導人的態度及各國采取的措施等。全方位、多層次、寬角度地開啟多檔評論節目。
2.2 突發性新聞事件評論節目多元化
鳳凰衛視開播了多檔評論類節目,形式多樣,說、講、辯、評無一遺漏。各檔評論類節目的定位、形式、觀點各有不同,給觀眾提供不同口味的評論節目。楊錦麟主持的《有報天天讀》,每天搜羅《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泰晤士報》等不同國家權威媒體的觀點與言論,同一個事件,收集多種不同的聲音,為觀眾解讀評論各大媒體的頭條新聞及焦點熱點,其評論聲情并茂,令人意猶未盡。《一虎一席談》是一檔話題爭論性節目,把辯論會的元素運用到節目當中,節目以辯論的形式進行,面對焦點熱門話題,專家、學者、新聞當事人各抒己見,廣開言路。《鏘鏘三人行》則極力營造一種平民的聊天模式,節目當中,竇文濤好像真的只是茶余飯后,邀上三倆好友聊天兒,天馬行空,話題無所不包,沒有固定的目的、統一的話題、一致的觀點,嬉笑怒罵,盡付笑談中。當今社會缺的是對信息的深度解讀。鳳凰衛視全力打造“三名戰略”,即名主持人、名記者、名評論員,其建立的專業評論員隊伍,是華語媒體的首創,也是鳳凰衛視觀點的提供者和解釋者。很多人認為主持人應該有好相貌、好口才,青春靚麗,外在條件在電視熒屏面前非常重要。但是鳳凰衛視的嘉賓和評論員,大多是相貌平平,洗盡鉛華的中老年人。阮次山普通話非常不標準,但是評論新聞頭頭是道;曹景行標志性的一頭白發;以穩重沉著著稱的何亮亮;一身唐裝書生問責的楊錦麟。他們的個人魅力是《時事辯論會》、《有報天天讀》、《時事開講》等知名時事評論節目的支撐。鳳凰的時事評論員大多學識淵博,人生閱歷豐富,基本上都是某領域的專家。例如邱震海曾經在德國留過學,其專長在于分析國際問題,特別是歐洲政治問題,遇到重大突發的國際事件能夠進行大篇幅的即時評論。除此之外,鳳凰衛視的評論員都有一個共性,大多曾在平面媒體工作過,經驗豐富,是由資深報人轉戰到電視媒體當中。資深評論員何亮亮就曾經在香港的《文匯報》擔任主筆,主要分析寫作兩岸關系以及國際問題的文章,十二年報社工作的積淀,讓他始終保持著對時事的敏感,時事評論當中能夠旁征博引、談笑自如、厚積薄發。通過分析提煉大量的事實性信息,從而挖掘隱藏在表層信息下新聞背后的隱性信息。
3 善于整合資源,發揮各方面的優勢
所謂的整合資源,即整合節目資源,鳳凰衛視以頻道為單位,一有大事發生,資訊臺、中文臺就會并機直播,整個頻道都報道同一個事件,必要時打通各個欄目進行大型直播,從而掀起收視熱潮。面對突性新聞事件,“剪刀+口水”的節目制作方式對于鳳凰衛視來說極為普遍,即從全世界報紙、雜志、網絡及電視媒體當中收集二手新聞資源,主持人重新進行信息的剪輯整合,并從華人的視角進行分析。精打細算,節約成本,從而實現低成本、高回收的理想效果。“一怕央視的淚水,二怕鳳凰的口水”的說法在業界廣為流傳。
2003年3 月,美伊戰爭爆發,鳳凰衛視中斷一切節目,立即啟動直播。鳳凰衛視除了在《鳳凰早班車》、《時事直通車》等資訊類節目中播報最新的前線情況,董事長劉長樂開辟了《海灣最前線》進行現場直播、現場翻譯和現場評論。為伊拉克戰爭開播的特備節目《軍情觀察室》,董嘉耀一身迷彩服,一口京片子,用通俗的語言向觀眾傳播和解讀戰事資訊,把枯燥的軍事理論說的跟評書似的。名嘴竇文濤主持的節目《海灣風云錄》,一身長衫,以“說書人”的身份,以“說故事”的方式大話美伊戰爭,語言詼諧,逗趣幽默。而《時事辯論會》,正反方就戰爭話題,不斷交鋒,現場火藥味十足,緊張刺激,但卻獲得空前的高收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