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新聞采編工作發生了新的變化。本文從新聞采編發生變化的技術、媒介消費者、產業化等三方面的原因,歸納出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采編的文化包容性、技術全面性、新聞采編主體的全民性、新聞采編方式的豐富性等新特點。
隨著改革開放和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媒介融合已經成為信息傳媒產業不可阻擋的趨勢。媒介融合是指整合和重組不同媒介,利用多種媒介形式,完成信息采集、制作、傳播過程中的合作。這不僅改變了傳統新聞傳播的觀念,也改變了新聞采編的方法和方式。本文從媒介融合下新聞采編發生變化的原因出發,探討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采編的新特點。
1 新聞采編發生變化的原因
首先,科學技術的發展。傳統的新聞采編是依靠記者使用攝像機、錄音設備來完成的。隨著數字化技術的發展,無論是數字攝像機、數字微波、數字調制解調技術,還是數字機頂盒、數字視頻/音頻接收器等,都被廣泛的應用到了新聞采編之中。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廣播媒體等的傳輸方式也由模擬信號模式變成了數字模式,也完成了單向傳輸方式到交互傳輸方式的轉變。因此,科學技術的發展,極大的推進了新聞采編的發展,把由單一的網絡或者電視服務變成了不同媒介的服務,促使著新聞采編工作不斷的進步 [1]。
其次,媒介消費者的變化。媒介消費者的需求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也在不斷的變化,從最初的報紙、廣播等平面媒體發展到了計算機網絡、手機等音頻、視頻結合的多媒體。此外,由于媒介消費者的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消費者們在價值觀念、生活方式、消費理念等方面出現了不同的需要,導致新聞傳媒從“大眾時代”逐漸的進入到了“分眾時代”。這就促使新聞采編不能在滿足傳統線性敘事結構的180°視角,而必須打破這種結構,采取全方位、立體化的360°視角來進行采編。
最后,產業化的趨勢。媒介融合,包括廣播、電視、電影、信息產業、出版產業等多產業的融合。廣播電視產業和電信產業對媒介融合的影響最大也最為深遠,主要是因為這兩個產業在信息內容、傳輸網絡及受眾和用戶方面具有強大的控制能力。這就促使新聞采編要采取利用不同的平臺使用不同的方式展現不同的內容 [2]。因此,產業化的趨勢,不僅要求新聞采編使用適當的方式滿足不同的用戶,還要使同樣的新聞展現不同的特點,以此來提高新聞產業的競爭力。
2 新聞采編的新特點
2.1 新聞采編的文化包容性、技術全面性
新聞采編出現這樣的特征,是因為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媒介消費者處于不同的社會階層,擁有不同的文化水平,對于媒介平臺的選擇也不盡相同。因此,依托不同的媒介平臺,利用不同媒介平臺的優勢,傳播包含有大眾文化與精英文化、世俗文化與高雅文化等融合的文化形態,就促使新聞采編必須具有全能性,即文化的包容性、技術的全面性。
2.2 新聞采編主體的全民性
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新聞傳播主體由專業的新聞工作者逐漸的轉變成了廣大的人民群眾,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突發事件的第一時間新聞報道,往往不再是專業的新聞記者,而是來自于普通民眾,由于當前科學技術的發展,普通民眾擁有了手機、攝像機等物品,可以及時的記錄下突發事件發生的全過程,進而展現給全球觀眾觀看。第二,新聞報道的業余民眾人數不斷增多。最為典型的案例就是在2006年,《時代》雜志把全球網民評為了年度人物,認為偉人的歷史已經成為了過去,而全球億萬網民正在書寫著世界的歷史,改變著世界歷史,推著著世界歷史變化的方式。第三,業余民眾的新聞作品質量較高。草根民眾通過對自己身邊生活的記錄,利用網站等形式為新聞采編提供了大量優秀的稿件和精彩的圖片,使得新聞報道更加全面和立體。可見,新聞傳播主體的全民性,不僅是由于科學技術發展為業余民眾提供了參與新聞傳播的可能性,還由于普通民眾不斷增強的參與意識,使得新聞傳播越來越全面性、合理性、真實性 [3]。
2.3 新聞采編方式的豐富性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聞采編的途徑也越來越多,采編方式也更為豐富。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采編內容的豐富性,相較于以往只靠圖像、文字等采編方式,現在采編方式則融合了文字、聲音、圖片、圖像等多種方式;另一方面是媒介載體的豐富性。由于產業化的發展,目前媒介傳播的載體主要有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手機等,極大地豐富了新聞采編的載體,使新聞采編方式有了更多的選擇。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由于技術的發展、價值觀念的多元化、媒介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以及產業化的發展,促使新聞采編有了極大的發展,因此,新聞采編呈現出文化的包容性、技術的全面性、采編主體的全民性、采編方式的豐富性等新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