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社會及市場信息的重要傳遞者,媒體在人們的生活中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新媒體沖擊的不斷加大,新聞媒體公信力開始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危機,如何進行有效的新聞道德建設成為各個新聞主體的熱議的話題。本文結合時代背景,圍繞新聞媒體公信力缺失的具體表現展開了詳盡論述,并就新聞媒體道德建設措施提出了有效建議。
新聞媒體是社會信息傳播的主體,在人們生活中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作為當今時代主要的信息中介,新聞媒體的公信力是其在市場經濟中立足的根本,也是群眾接受其信息傳播的主要依據,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媒體主體參與到受眾競爭中,造成媒體傳播恐慌的同時,催生和促進了不良、不實傳播現象的泛濫,導致新聞媒體公信力的缺失,使得新聞媒體面臨空間的公信力危機,新聞道德建設工作的開展刻不容緩。
1 新聞媒體公信力缺失的具體表現
互聯網的發展極大程度的豐富了人們群眾獲取信息的渠道,使信息傳遞更為快速和方便。但這一現象和趨勢對于傳統新聞媒體來說,卻是一個極大的挑戰。作為嚴肅的公眾信息平臺,新聞媒體的報道必須滿足實時性、真實性等特點,但迫于市場的較大壓力,傳統媒體,尤其是報紙媒體不得不采用一些“新”的策略以面對其他新媒體加入以及市場經濟發展帶來的沖擊。就這些措施來說,雖然有的方法運用在一些報道中發揮了吸引受眾閱讀或觀看的作用,如“標題黨”等,但最終結果是夸大事實內容,實際蒼白無趣,直接導致受眾對這一新聞媒體的反感和不認同。
1.1 盲目跟從,毫無新意
據數據顯示,巨大的信息量已經使大眾產生倦怠感。因此,新聞媒體要想“脫穎而出”,進入大眾的視線,阻礙重重。作為嚴肅信息渠道,新聞采訪必須滿足時效性、真實性等要求,但是從新聞媒體發展現狀來看,為了滿足、迎合大眾的口味,許多新聞媒體對自身的報道方式及采訪路線進行了局部調整,但成效不明顯,甚至有的新聞媒體盲目跟從時下熱點,不惜跟風,導致節目毫無新意,公信力嚴重流失。
1.2 夸大事實,缺乏標識
除了盲目跟風外,新聞媒體公信力缺失的另外一個表現就是夸大事實,缺乏自我標識。在各大媒體頭版頭條,都可以看到醒目的“標題黨”。標題黨是指題目吸引人,但沒有什么實質性內容的新聞報道或信息。這一現象的產生,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是市場環境的變化,使得新聞媒體在新聞媒體行業中的地位開始變得被動;其次是在發展道路上,新聞媒體沒有一個全面的清醒的自我認識,定位不夠準確。潮流和趨勢總有沉淀的時候,只有找到自己獨特的地方堅持下來,才能歷久彌新,永垂不朽。
2 新聞道德建設的必要性及具體措施
綜上所述,新時期,新聞媒體要想走上長久發展之路,展開積極的建設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作為嚴肅信息傳播的重要媒介,道德責任是建立新聞媒體公信力的重要支撐,也是新聞質量與價值性的重要保障。在新聞調查與采訪中,只有堅守新聞道德底線,才有可能堅持與之相一致的新聞內涵。從當今時代背景來看,某些新聞從表面來看的確吸引人的眼球,但當那一瞥之后,卻不會在人們腦海中留下任何有價值的東西。甚至有的新聞不斷突破群眾的心理底線,不僅沒有起到發人深省的作用,還愚弄了大眾的思想觀及價值觀。從現階段新聞媒體公信力缺失的具體表現來看,新聞道德建設工作的開展勢在必行。下文筆者結合經驗,著重圍繞新聞道德建設的措施及策略提出了建議和意見,希望對于新聞媒體公信力的建設和培養,起到積極作用。
2.1 貼近民情,幫老百姓說話
結合新聞傳媒行業的具體情況來看,現階段越來越多的新媒體加入到吸引人眼球的行列中。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中,傳統媒體略帶嚴肅的路線開始出現不適應,急于找到一個新的突破口。萬事有利有弊,處于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嚴肅并非壞事。只要能進行準確的地位,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尋找有利條件,并加以發揮,傳統媒體也能獲得良好的發展前景。新聞道德建設完全可以融入這一規劃中,走親民及路線,體恤百姓生活。為百姓發聲才是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之道,更是新聞道德建設中道德培養的重要環節。
2.2 積極開展職業道德培養,提高職業人素質
除了上述措施外,新聞媒體道德建設工作的開展還應依靠大的市場環境,結合市場發展要求,綜合考慮市場資源的力量,吸納更多人才,為新聞媒體公信力的樹立和培養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培養在職者的道德操守,提高職業人的綜合素質,從新聞的采集到整理,嚴格把關,做好質量管控工作,做到實事求是,保證新聞線索的真實性和時效性,維護好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爭取成為深受群眾信賴的媒體。
3 總結
綜上所述,作為媒體主體來說,只有走群眾路線,才能在市場經濟中占據有利地位;然而,只有堅守公信力和新聞道德的底線,才能擁有群眾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