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中
(綏化廣播電視臺 黑龍江 152000)
媒介融合是指各種媒介呈現出多功能一體化的趨勢,這種關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的集中于將電視、報刊等傳統媒介融合在一起。“媒介融合”(MediaConver?gence)的概念由美國馬薩諸塞州理工大學的浦爾教授首先提出。①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喻國明認為媒介融合是指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所依賴的技術越來越趨同,以信息技術為媒介,互聯網技術為手段,各種信息在同一個平臺上得到了整合,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間的互換性與互聯性得到了加強,媒介一體化越來越明顯。②
幾年前國內外傳媒學者對媒介融合的分析和預測看起來不會很快就能實現,但隨著互聯網的快速崛起,媒介融合步伐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在成為現實。通過廣播媒體發布的信息已經實現了多種媒體資源的共享和聽眾與媒體的互動。聽眾可以在收聽廣播節目的同時瀏覽與節目相關的媒體發布的圖片視頻信息以及網友的評價。3月13日全國兩會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在中國之聲直播,節目介紹最高法院同步推出了微信解讀。報告首次借助于移動互聯網的新技術H5動圖把音頻、視頻、圖文集中在一個平臺上傳播信息,做出了更形象的可視化解讀。聽眾可以用更直觀的形式了解這個報告的內容。這樣一邊聽廣播一邊看圖文并茂的解讀,使抽象的概念更形象化。廣播融合的新媒體發布的圖片、視頻信息也使廣播節目更加豐富多彩并賦予了廣播媒體新的生命力和更大的發展空間。
關注中國之聲對全國兩會的報道,幾乎所有和廣播媒體可以實現融合的成熟新媒體都與央廣實現了合作。在移動互聯時代通過網絡收聽參與廣播節目的聽眾已經超過使用半導體收音機的人數,社交新媒體和手機APP雨后春筍般的快速發展為廣播的融合提供了多元的選擇。廣播媒體也需要新媒體彌補自身的局限性,這樣廣播媒體和其它媒體的融合就成為了必然的選擇。
全國兩會期間收聽央廣節目除了傳統的收聽方式外,聽眾還可以登錄央廣網兩會專題,手機用戶下載中國廣播客戶端,還可以關注中國之聲新浪微博、微信公眾號進入中國之聲微信的微社區參與任何一個話題的討論。想看視頻的用戶可登錄愛奇藝進入中國之聲專區,手機用戶可以下載蜻蜓FM客戶端收聽兩會新聞臺,通過搜狐新聞客戶端自媒體直播間,扎克新聞客戶端還可了解更多兩會新聞報道,想參與話題表達自己想法的聽眾還可以在百度貼吧參與任何話題的互動等。③這些收聽央廣參與互動的途徑就是媒介融合的形式。可以說央廣實現了全方位的媒介融合,實現了以央廣為主干的復雜的樹形媒介結構。
通過這些方式聽眾可以用電腦和智能手機在線收聽電臺的節目,彌補了收音機受制于電磁波覆蓋不均勻、收聽效果差的缺點。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給廣播創造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使聽眾群體由有限的電磁波覆蓋顛覆性地演變成為全球性的網絡覆蓋,移動互聯網使廣播成為無處不在的媒體。手機APP的廣泛應用是廣播媒體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分水嶺,從此收聽廣播節目也可以不用收音機唯一的選擇,用手機也可以輕松實現。這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增加了廣播節目的受眾人群,因為中國畢竟有超過10億人的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手機用戶群體。用手機就像下載中國廣播客戶端可以收聽央廣節目一樣,還可通過蜻蜓FM、鳳凰FM這樣的應用軟件選擇海量的廣播電臺節目在線收聽。甚至有的紙質期刊也制作了有聲的傳播形態放在了手機APP上播出,欲與廣播媒體再分一杯羹。
就電臺播出的話題,聽眾還可以用多種方式和電臺實現互動參與節目,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喜好。兩會期間中國之聲的央廣新聞、新聞晚高峰、直播中國等節目中,很多涉及民生的兩會話題聽眾都可以和節目互動,微信留言也可以在節目中播出,直播間的嘉賓還可以直接回答聽眾提出的問題。每個人手中的自媒體麥克風都有可能把自己的聲音通過廣播傳播出去。這些靈活的方式在提高收聽率的同時還擴展了節目的外延。媒體能更具體的了解聽眾對哪些話題感興趣,了解聽眾有哪些想法,如反腐、房價、公職人員養老、經濟復蘇等群眾關心的話題,聽眾都能參與其中。現在絕大多數省級廣播電臺和不少的地市級廣播電臺都實現了前述與互聯網的融合,與聽眾互動也成為常態化。聽眾高漲的參與熱情也增強了電臺的活力。媒介融合讓廣播資訊成為大數據的一份子,使廣播媒體快速走出了曾經被邊緣化的時代重新回歸到主流媒體的位置。
廣播媒體與數字化網絡聯姻還有一個好處,廣播媒體的管理者可以非常直觀的了解每一個節目的收聽率、點擊量以及自己擁有多少粉絲,省去了聘請專業的調查機構耗時耗力耗費資金的收聽率調查。媒體管理者可以依據這些基礎的數據為參考對節目管理作出更準確的定量分析。“以銷定產”的現代企業經營模式也悄然被媒體所用,這也是傳統的電臺望塵莫及的。
新聞資訊已經成為娛樂消遣的一部分內容,媒介融合使廣播媒體也搭上了娛樂產業的快車。關注新聞資訊的群體也不像過去傳統媒體時代有明顯的年齡、職業和文化素養等特征。各年齡段、各階層的人群都在關注新聞資訊。人們關注的不僅是新聞事件的本身,也不是因為新聞和自己有多大的聯系,各種新奇的新聞大大吸引了人們的眼球,人們已經把新聞當成了娛樂消遣的一部分。現在年長者和小孩子談論坊間熱議的話題一點都不足為奇,因為大家都能很便捷的獲取新聞資訊,并以此為樂。通過手機客戶端發布資訊已經成為傳統的廣播、電視、報紙和網絡媒體競爭的手段并達到了持續升溫的狀態,即使是在深夜央廣、央視和中新社等各種媒體的微博微信刷新新聞已經是常態。利用好互聯網已經是各媒體爭取更多受眾的必要手段。
廣播等傳統媒體在利用互聯網做大自己蛋糕的同時還要規避由互聯網而帶來的負面影響。網絡爆料是不少媒體重要的信息來源,微博、微信、貼吧上面的帖子都可以隨意發布信息,采用網絡爆料進行跟進的報道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對于大數據中的海量信息不加以嚴格甄別去跟風報道,不但不會在各媒體的競爭中贏得更多受眾的關注,反而還會使自己因為不實報道而陷入被動的境地。去年馬航MH370客機失聯事件發生后,由于權威信息的缺位,從中央媒體到各地媒體出現不少不實信息亂飛的現象,給媒體形象打了不少折扣也給媒體敲響了警鐘。
基層媒體不加快與新媒體融合的步伐還將被擠回到邊緣化的境地。通過一些主流的手機APP的媒體目錄看,一些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地市級和內陸省會城市廣播媒體實現了與互聯網的融合,這也大多是在2012年互聯網廣播電視發展元年之后的的事情。廣播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并不需要太多資金的支持,但必須要有超前觀念為依托。像微博、微信公眾號、百度貼吧等互動形式只須媒體的實名認證即可,更多的工作在于實時采用信息、更新信息,不能讓這些新媒體資源成為僵尸。基層廣播媒體不盡快實現與互聯網的融合,實現與聽眾的有效互動,通過移動互聯網增加聽眾覆蓋,繼續延續傳統廣播媒體的經營思想,遲早還會被日益發展壯大的融合過的媒體擠到邊緣化的境地。■
注釋:
①《媒介融合》(澳)奎因,(美)費拉克,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
②《傳媒經濟學》喻國明,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出版
③中國之聲及相關網絡媒體平臺3月份全國兩會期間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