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飛鯨
(作者單位: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傳播學教學案例選擇的“四度”標準
陳飛鯨
(作者單位: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傳播學教學中十分重視運用案例教學法,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選好教學案例是成功運用案例教學法的關鍵。基于此,提出并探討傳播學教學案例選擇的“四度”標準,即新鮮度、知名度、關注度和可信度。
教學案例;新鮮度;知名度;關注度;可信度
傳播學從20世紀80年代傳入我國后蓬勃發展。今天,它已成為我國近千所高校新聞傳播類專業的基礎課必修課。傳播學與新聞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學科密切相關。內容包括傳播的概念、模式、受眾、媒介和效果等,是一門知識量大,理論性強且較深奧難懂的課程。教學中若只注重傳授傳播理論,不與實際生活對接,學生就容易產生厭學心理。為此,傳播學教學中十分重視運用案例教學法,以期取得良好教學效果。
案例教學是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以現實生活中的典型事例為例,把真實典型的問題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去思考、分析、討論,最終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案例教學法可以化抽象為具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及邏輯思辨能力。而選好教學案例是成功運用案例教學法的關鍵。在當今媒介化生存的時代,傳播案例比比皆是,但什么樣的案例可以進入傳播學教學中呢?筆者認為,選擇的標準是要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傳播學的知識點,可以實現培養應用型新聞傳播人才教學目標。具體而言,要把握以下4個度。
新鮮度,是指選取的教學案例要新鮮,是新近發生的。新鮮的案例往往體現時代的內容,涉及前沿的社會問題?!秱鞑W》課程的學習主體一般是新聞、傳播和廣告學專業的學生,他們都需具備關注時事的專業素養。新鮮的案例正是學生所關注的、熟悉的,因此可以吸引學生,激發學生討論的熱情,只有讓學生有話可說,他們才會樂于參與,教學才能取得良效。新聞傳播事件每天都在發生,都可成為傳播學教學案例的源頭活水。今天,新媒體已成為傳播的重要渠道,很多新聞事件都是通過新媒體平臺第一時間傳播出去,并引起很大的社會反響。比如,廣受關注的南航讓病人自己爬上救護車事件,就是通過病人的微博傳播出去的。因此,可以從新媒體中選取新鮮的教學案例,并引導學生關注網絡媒介的特點。
知名度,是指所選的教學案例要廣為人知,并具備典型性。在我國,傳播學雖是一門新興的學科,但卻不乏典型案例。例如,海爾集團、華為公司在企業文化傳播、企業形象傳播等方面獨具特色,可以選為組織傳播的案例。電視傳播則可以以央視、湖南衛視、江蘇衛視和浙江衛視等臺的知名欄目作為案例。如央視一套歷時10年的“實話實說”欄目,湖南衛視風靡一時的“超級女生”欄目,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欄目,以知名欄目為例,通過討論,加深學生對電視的傳播效果、欄目的周期以及當今電視行業節目娛樂化、欄目品牌化等趨勢的認識和理解。
關注度,是指選取的教學案例要具有較高的關注度,能引起受眾的廣泛關注,具備一定的影響力。一般來說,突發事件、社會的熱點問題、一些爭議性的案例,往往關注度很高。例如,2014年馬航失聯事件和20多位女大學的失聯事件,引發了高度關注和各種猜測。如摔倒的老太太該不該扶,生不生二胎等,公眾的討論至今沒有停止。這些案例,可以打開學生的視野,營造一個開放性的討論環境,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領會到深度報道是怎樣做成的。
可信度,是指選取的案例來源要可信。在信息時代,信息量極大。但是在選擇時,要甄別真假,選取可信度高的案例。不同媒介的信息可信度存在差異,一般來源于新華社、人民網等主流權威媒體的可信度高,報刊、電視的信息可信度高于網絡的信息。各大門戶網站新聞頻道的消息可信度高,商業和娛樂的信息可信度差些。正規網站的信息可信度高過私人博客、QQ空間、個人朋友圈的。需要特別注意,對于無法判斷真偽的信息,寧缺毋用。例如,2014年馬航MH370客機失聯事件發生后,各地媒體信息紛亂,各種推測,讓人莫衷一是。在信息的紛雜和真假里,讓學生討論信息失真與辨別問題,提高學生媒介素養。
總之,若能圍繞以上四度選取教學案例,案例就能很好地服務傳播學的教學,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1]張明新.案例教學在新聞專業教學中的應用[J].東南傳播,2009(8)
[2]蔡雯,羅雪蕾.新聞傳播學案例教學現狀調查[J].現代傳播,2012(9)
[3]王魯美.論案例教學在《傳播學導論》課程中的應用[J].今傳媒:學術版,2013(4).
本文為課題(項目編號:Y15201)論文。
陳飛鯨,女,福建周寧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漢語言、新聞傳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