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軍
(作者單位:陜西銅川日報社)
市級黨報如何破解輿論監督難的問題
李延軍
(作者單位:陜西銅川日報社)
摘 要:地方黨報特別是市級黨報開展輿論監督的空間越來越小,致使市級黨報輿論監督的路子越走越窄。本文針對市級黨報在進行輿論監督時的難點,及怎樣才能更有效地克服困難搞好新聞輿論監督,立足工作實際,對提高地市級黨報輿論監督有效途徑進行探討。
關鍵詞:地市黨報;輿論監督;途徑
輿論監督是黨和政府給予新聞媒體的權利和義務,也是市級新聞媒體生存的社會責任和土壤。近年來,隨著都市類報刊“靠監督打天下”和省級黨報在輿論監督方面的突破,地方市級黨報和新聞媒體開展新聞輿論監督的空間受到壓縮,市級黨報監督的路子越走越窄。監督難這一問題已成為市級黨報急需突破的重要方面。
市級新聞媒體、市級黨報在進行輿論監督中難在哪里?困在那里?出路在哪里?通過分析不難看出,這其中既有外因,也有內因,而起決定性的卻是內因。它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黨報自身顧忌太多,既想監督黨委、政府,又怕得罪黨委、政府,思想不夠開放,誤認為新聞監督就是“揭短亮丑”,害怕引起地方領導和實權部門的不滿;二是一些記者只愿栽花,不愿栽刺,更怕費事。加之一些記者平時不注意學習,對相關業務知識和法律常識缺乏了解,采寫重大輿論監督類稿件時漏洞明顯,被人抓住了把柄,給所在媒體造成名譽損失,致使報社領導和其他記者在進行新聞監督時存在很多顧忌。
造成市級黨報、新聞媒體監督難的外部因素也有以下幾點:一是法制政府建設制度不健全,受社會大環境影響。一些部門和地方單位領導為了維護自己小集團的既得利益、個人利益和局部私利,在工作和行動中會自覺不自覺地搞小團體、小山頭、小地方保護主義等,他們千方百計地利用手中的權力為自己和小集團利益思考,使這些地方利益成為躲避和對抗黨報新聞輿論監督的一種主要社會力量。還有一些被批評監督單位陽奉陰違,出具虛假證明、包庇和縱容有問題的單位和領導,在問題被曝光后,有的托人情、找關系,有的利用上級對黨報、新聞媒體進行施壓,有的為了保住自己的位子,維護自己的政績,捂住蓋住問題保面子;二是新聞輿論監督缺少法律的支持和道義的支撐。盡管大家都知道黨報和新聞媒體的新聞監督是一項重要職責,可是在目前的法制大環境下,在現行法律基礎上,缺乏直接對輿論監督的法律支持,縱觀近年來的新聞媒體輿論監督,如果當成被告,幾乎任何一個對新聞媒體報道不滿的當事人,都可以將新聞媒體或黨報記者送上被告席,造成新聞輿論監督的被動、造成新聞從業人員的擔心受驚。而這些問題已成為阻礙市級黨報更好發揮新聞監督作用的一個大問題。
作為市級黨報,在新聞監督方面還是有諸多優勢可言。市級黨報等新聞媒體的受眾面相對穩定,地方新聞大多受到當地黨委、政府一把手的重視,與相關縣區、部門以及經濟實力相對雄厚的企事業單位都有一定的聯系。要搞新聞監督,雖然不像中央、省級的媒體那樣得心應手,但在特定區域內,消息來源準確、快捷,比省級黨報和都市類報紙更清楚事實真相,監督起來更有效果;再者,地方記者熟悉當地的地形特征、人事以及單位的具體情況,采訪起來比較得心應手,更易深入到新聞事件的核心,還原新聞的本來面目,使監督更為準確有力。所以,作為市級黨報和當地的媒體記者,用好輿論監督這個武器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條件。
市級新聞媒體、黨報如何有效地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克服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充分利用好自身優勢,搞好地方新聞輿論監督,筆者多年來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以下幾個方面。
3.1 要充分發揮好地方黨委政府的領導作用
一方面,地方黨委、政府、區縣及各部門,尤其是被輿論監督的有關單位的一把手,應切實樹立對輿論監督的正確認識,從正能量上看待和認識輿論監督的正面作用,不要尋找各種借口給輿論監督制造種種障礙,致使市級黨報難以進行輿論監督。另一方面,報社領導也要為批評報道撐腰,維護記者的采訪權,為記者進行新聞輿論監督當好后臺,確保記者在新聞輿論監督時和進行批評報道時不受傷害。大家要站在建設和諧社會的高度,支持市級黨報搞好新聞輿論監督工作,為地方政府創造風清氣正的干事環境,為新聞輿論監督創造良好的發展空間。
3.2 要著力提高新聞輿論監督的質量和水平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銅川市委、市政府根據中央和陜西省委文件精神要求,結合銅川當地實際,制定了相關規定,提出了相應的貫徹意見和辦法,建立并完善了新聞宣傳
管理、新聞發布會、企業誠信通報等多項規章制度,并對改進黨委、政府會議和領導活動新聞報道、加強典型宣傳、改進重點工作報道、改進對外宣傳工作及改進輿論監督等進行明確規范。各新聞單位結合自身特點也制定了一系列內部管理工作制度,對新聞輿論監督宣傳的各個環節提出了明確要求。通過制度建設,使新聞輿論監督、引導的重心和方向與中央、省市委的要求保持一致。
同時,對新聞媒體輿論監督中準確把握熱點敏感問題,突出新聞輿論引導時效做了要求。在當前媒體高度發達、信息傳播迅速的時代,如果對熱點敏感問題,特別是牽扯到民生問題時,一時的掩蓋和回避是極不明智的。如何迅速應對一個時期的傾向性問題和突發事件,是檢驗新聞輿論引導能力的最佳標桿,因此,實現新聞輿論引導的實效性,就要充分發揮各類新聞媒體的功能,對重大突發事件和熱點敏感問題,堅持及時準確、公開透明的原則,在第一時間發布權威信息,滿足人們的信息需求,回應社會關切,努力搶占先機,引導社會輿論。
新聞的事實更是新聞輿論監督的生命。批評報道既要采訪反映問題的人和有關部門,還一定要采訪被批評者,這樣就能客觀地敘述看到和調查到事實真相,讓受眾自己去判斷是非曲折,絕不能把新聞輿論監督當成“包打天下”的武器,一廂情愿地進行輿論監督。
3.3 要努力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監督的相關論述
要努力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監督的相關論述,加強新聞媒體從業人員的自身政治素養的提高。要求媒體從業人員既要政治強、還需業務精,既要紀錄嚴、還要作風正,要努力了解國情、省情和市情,緊緊把握黨委政府的目標方向,時刻加強大局意識。同時,新聞工作者又要學好法律,時刻增強法律意識,知法、懂法、用法,會用法律保護自己。還有一點很重要,要時刻牢記陳毅同志的名言:手莫伸、伸手必被捉,黨和人民在監督,伸手難逃脫!這就要求進行輿論監督的記者要有一身正氣,真理在握,嚴格紀律,作風端正,勤于學習,模范遵守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
參考文獻:
[1]肖丹.如何提高地市級黨報輿論監督的有效性[J].湘潮(下半月)(理論),2008(5).
[2]劉曉敏.黨報開展輿論監督的難點及對策[J].中國地市報人,2013(4).
[3]錢月婷.地市級黨報輿論監督的四個原則[J].新聞世界,2009(11).
[4]周甲祿.輿論監督權論——憲政“第四權力”[D].武漢:武漢大學,2004.
作者簡介:李延軍,男,銅川日報編輯,記者,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