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由于電視技術的發展和人們審美水平的提高,焦外成像的應用越來越多,掌握好焦外成像的拍攝方法,應用好焦外成像會讓電視畫面更具美感與藝術表現力。
近幾年來,在新聞專題和影視作品的拍攝中,焦外成像技術被越來越廣泛地使用。
焦外成像有時也叫散焦、虛化、虛像等,英文是out of focus(OOF),也有叫BOKEH的,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背景虛化效果。當拍攝時需要營造淺景深效果時,通常來說其畫面的前后景基本是失焦的,即呈現出虛化的效果,這種虛化的效果就稱為“焦外成像質量”。
散焦與柔焦的區別是:柔焦一般是指整個畫面柔化,而散焦則有清晰的部分,在清晰焦點前后的影像都是柔化的,柔化的程度也不一樣,是指在景深較淺的攝影成像中,落在景深以外的畫面,會有逐漸產生松散模糊的效果。
在某些方面,焦外成像可以營造一種意境。在焦外成像的表現下,會使得散景的美感增添許多,迷人的焦外呈現一種夢幻感,會淡化背景讓主體更加突出。
1 焦外成像的技巧
1.1 大光圈易有散焦
大光圈容易有散焦,是因為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失焦的范圍越多,散景效果也越強;相反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失焦的范圍越小,散景就顯得弱。
以筆者目前所使用的索尼PMWEX280為例,該機器最大光圈可達F1.9,在一般的拍攝中完全可以達到散焦效果。在操作中首先要選擇手動控制調焦,在使用大光圈時應視光線強弱適當改變快門的速度和ND filter state的高低以保證畫面質量。在拍攝電視專題片《于長義的“三個夢”》中,對于于長義人物專訪的部分就是采用這種拍攝方式。把光圈開到最大,因為當時接近正午,光線非常強,將快門調到1/2000,ND設到1/64,這時背景的虛化效果出來了,遠處的田野虛化成淡淡的綠色,有一種朦朦朧朧的美感,不但增加了畫面的藝術性,也讓主體人物更加突出。
1.2 距離近易有散焦
其實大光圈只是容易達到散景的其中一個條件,影響散景的還有距離。當被攝體離鏡頭近又與背景距離遠時,對準被攝體調焦非常容易出現散景效果。這時可使用手動調焦,實現前實后虛或前虛后實的效果。還是以上文提到的《于長義的“三個夢”》為例,在拍攝中,讓被采訪對象遠離背景,并且取其近景,這樣非常輕松地就出現了背景虛化。
1.3 長焦距易有散焦
在光圈不變的情況下,長焦距能夠縮短景深,把焦點前后清晰范圍控制在一定尺度內,用以突出被對焦部分。以筆者使用的索尼PMW-EX280為例,它的實際焦距是5.8~81.2 mm,14倍光學變焦讓它的等效焦距達到31.4~439 mm,在長焦距的情況下,即使光圈開到F5.6甚至更小,都會出現焦外成像效果。在拍攝電視散文《尋夢營東新城》中,對于一些中遠景的畫面處理,就是采用這種拍攝方法,利用長焦距優勢,或前虛后實,或前實后虛,讓畫面達到了藝術的美感。長焦距容易有虛化,但是這也給拍攝帶來一定的難度,在長焦距中略有晃動或調焦不準就會造成主體模糊,因此采用長焦時盡量使用三腳架。
現在,很多數碼單反相機都有了攝像的功能,而相機鏡頭的多樣化又讓拍攝多了更多可能性,光圈值達到F1.8、F1.4、F1.2的鏡頭比比皆是,雖說價格不菲,但一枚大光圈的定焦鏡頭,會讓畫面增添唯美浪漫的色彩。
2 焦外成像的主要應用
攝像機焦外成像的技術應用可說無處不在,新聞、專題、電視劇等,幾乎涉獵到所有的電視類別。
在新聞專題的拍攝中主要是應用在人物采訪上。用大光圈、淺景深很容易取得主采訪對象清晰而背景虛化的效果,不僅能夠突出采訪人物,而且能柔化凌亂的背景,讓整體畫面更簡潔、干凈,在傳達新聞信息的同時,讓觀眾產生美感。如央視的《焦點訪談》,在人物采訪時都會采用這種方法。
在紀錄片的拍攝中,焦外成像通常用在特寫鏡頭。生活中不起眼的小細節,利用前景后景的虛實變化可以起到美化的作用。如大家都熟悉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片中為了追求焦外成像都采用了大光圈淺景深的鏡頭來拍攝。焦外成像呈奶油般的效果,更好地突出了食物或材質的特點,讓人垂涎欲滴。
在影視劇中的應用更為廣泛。無論是農村題材還是都市題材,縱觀近些年的影視劇,隨處可見這種焦外成像的效果。以《鄉村愛情》系列為例。在2006年播出的電視劇《鄉村愛情故事》里,這種焦外成像效果偶爾可見,運用并不廣泛,而在2014年播出的電視劇《鄉村愛情圓舞曲》中這種拍攝手法已經是一種常態了。無論男女老少,只要是近景鏡頭,背景一定是虛化的,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增加了畫面的美感。這不僅僅說明了人們的審美有了一定的提高,也說明在拍攝的設備上有了一個大的飛躍。在現代題材的都市劇里,這種焦外成像更是讓影片錦上添花。《辣媽正傳》《一仆二主》等,這些都市劇演員青春靚麗、服裝新潮艷麗、環境色彩明麗,配合虛焦拍攝出的影像,可謂是賞心悅目,這也是現代時裝劇吸引受眾的重要原因。
由于電視技術的發展和人們審美水平的提高,焦外成像的應用越來越多,但是,并不是背景越虛化越好,在拍攝人物時背景過于虛化會顯得人與環境有種剝離感。應當學會用焦外成像,但不要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