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結合日益緊密,互聯網絡與數字技術在現代傳媒業的廣泛運用,促使新聞媒介的融合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在這種形式下,新聞編輯的業務也有所轉變,本文結合媒介融合的大趨勢,對新聞編輯業務的變革進行分析。
把傳播媒介作為平臺而進行新聞傳播的工作可以成為新聞編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新聞編輯從之前傳統的報紙編輯廣闊發展為廣播編輯、電視臺編輯、網絡編輯等眾多媒介編輯,隨著媒介的融合,不同的編輯工作也逐漸具有了共通性,其中包括新聞信息媒體設計、新聞策劃報道、新聞信息整理、新聞成品完善等方面。新聞編輯業務在媒介融合的趨勢下一直處于變革與發展中。
1 媒介融合的大背景與意義
媒介融合的概念是在20世紀80年代由美國馬薩諸塞州理工大學的浦爾教授提出的,原始意義是各個媒介表現出多種功能的一體化的趨勢。而美國新聞學會媒介研究中心主任安德魯更加注重強調的“媒介融合”是各個媒介之間的合作與聯盟。認為融合媒介是印刷的、視頻的、音頻的、數字互動性媒體合作之間的戰略化、操作化、文化的聯盟。最先出現的是傳統報業媒體和電視媒體相融合。隨著現代計算機信息科學科技的飛速進步,互聯網新媒體也主動加入到媒介融合中。媒介融合標志著全媒體新時代即將來臨。我國也有多方面的媒介融合,其中包括電視和廣播的融合,網絡和報刊的融合、全互聯網的融合等,這種融合現象在新聞界是非常常見的,已經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媒介融合的不斷發展對于整個社會的生活與經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1 媒介融合的技術
科學技術變革促進媒介融合。例如廣播,在現代數字科技的介入影響下,由單向傳輸轉化為交互傳播,廣播正由模擬轉化成數字,由區域業務轉化為全國乃至全世界業務。以前傳統的單一化,例如單一視頻媒體、音頻媒體或二維平面的媒介終端轉向視聽多媒體全面終端發展。改變了以前只有單一化的服務網絡,例如有線電視網或有線電話網可以承擔不同程度上的其他網絡任務的職責。而一直限定于特定業務下的媒介組織也逐漸開始在政策和技術的允可下試著發展自己的業務范圍?!澳懿荒軐崿F”的問題被技術一個個解決,在這種情況下,媒介產業組織的發展空間及市場機會也相應增長。
1.2 媒介融合的消費者
媒介消費者的要求隨著媒介融合的發展在不斷變化,同時迎合轉向選擇,由單一轉向多元。具化到媒體范圍,不同的收入狀況、教育文化水平以及適應力的區別造成消費者的價值觀念、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也不盡相同。我國新聞界學者黃升民教授提出社會階層的碎片“使原先的社會階層由社會觀念傳達到集體行動的邏輯發生了斷層,社會觀念的個性化和利益化傾向越來越明顯”,傳媒的大眾時代正向分眾時代方向發展。消費者所扮演的角色從受眾轉變為用戶。在受眾的媒介時代,媒介消費基本屬于免費,傳統的媒介傳播只是以單向的點對面的方式傳播,而且媒介傳播的內容非常單一,容量很小,媒介經營者關注收聽率、收視率或媒介覆蓋率。而到了分眾的媒介時代,媒介的消費者改變以往免費的形式,開始按照各自的需要交取一定的費用,借由運營商戶和媒介傳播平臺、內容商或是其它組織機構,消費者能夠實現充分互相交流,完成點對點的媒介傳播。無可爭議的是這些傳播方式都需要有大量的內容作為支撐,媒介經營戶已經開始重視爭奪用戶以及用戶價值。
2 媒介融合趨勢下新聞業務的變革
2.1 將數據進行整合,呈現出全景式報道
現代以互聯網為平臺的媒介趨勢對新聞編輯的工作做出了新定義,提出了新要求。由于互聯網上的資源非常龐雜,只有網絡編輯才能做到任何傳統媒體編輯都難以完成的全面的、大量的內容整合,這是商業門戶網站的常態。但是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網絡信息量太大,也成為互聯網的一個缺陷。當前各種媒介、渠道和資源都已經達到飽和狀態,而大眾的時間較少難以把握,注意力極易分散,難以長時間關注,如果網絡編輯不能高效地整理展示重點新聞和信息,造成的結果將會失去競爭力,并且還可能掩蓋住重要的有價值的資訊信息。由此可見,網絡編輯工作的重點就是對新聞信息資源進行整合、整理、加工。把信息的內容作翻新的規劃、重塑,顯現出新聞編輯工作的價值,同時也使互聯網上新聞報道相較于傳統的媒體報道具有更加全景化的呈現,一個完整的新聞報道要包含事件背景,事件的發展細節經過、與事件有關的信息以及各方面的評價等。
2.2 采用新科技表現媒介的價值
互聯網新時代的到來引發了媒介的融合,同時也給新聞編輯的工作帶來了新變革,新聞具有更加生動直觀的傳播效果。因此,網絡編輯和傳統編輯一樣,要按照編輯的主題內容搜集相關資料,同時還要采用一些新的科技手段營造出最新最適合的展示方式,爭取達到最佳的傳播效果。例如在當前在一些商戶網站中,用戶能看到是由3D技術設計出來的對各種國際或國內大型事件的報道,并且在一些輕松娛樂的新聞報道中,新聞編輯還加入一些游戲娛樂因素,增強趣味性、可讀性及互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