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法制節目是近年來異軍突起并深受觀眾喜愛的專業性較強的節目,該類節目以其獨特的角度和作用,在電視傳播中擁有固定的觀眾群體。法制節目的主創如何使節目更加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為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成為值得探討的重要課題。本文將從法制節目的選題、策劃、法律知識含量與選題價值等方面進行研究。
1 法制電視節目的選題類型
一項調查顯示,社會治安、醫療保障、食品醫藥安全等問題,都是電視觀眾高度關注的社會問題,其中,社會治安問題是國內觀眾最關注的問題之一。同時,在被調查的37類電視節目排行榜上,除電視劇、天氣預報和新聞報道節目外,排名最靠前的就是法制類節目。
一檔電視專欄節目的制作,首先離不開欄目的正確定位。濱海廣播電視臺法制節目《濱海法治之窗》的編導在選題過程中充分考慮到濱海新區在經濟飛速發展、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的大背景下思維活躍、求知若渴的電視觀眾群,所以《濱海法治之窗》創建之初就定位為:反映發生在濱海新區的法制故事、事件和人物,普及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其次是選題。這是節目制作流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它決定了節目的走向和質量,選題的好壞甚至影響到整個欄目的成敗。選題可歸納為三種類型。
1.1 港口題材。電視臺結合濱海地區的地域特點,選擇圍繞港口、海域發生的事件,選取港區治安維穩、海上盜竊走私等題材,制作播出了一批獨具特色的電視法制節目,如《出擊,港口利劍》《重拳出擊,打擊涉煙領域犯罪紀實》《劈波斬浪保海疆》等。
1.2 惡性案件類題材。結合生活中發生的未成年人殺人案、綁架出租車司機案、交通肇事逃逸案、勞動爭議案件、物權糾紛案件等,采用不同手法,制作播出了《庭審紀實——齊文生綁架案》、《賣淫集團的毀滅》、《代號“島上行動”》、《事故在凌晨發生》、《林海的賠償金》等一系列節目,在節目中陸續穿插相關的法律法規的介紹,節目播出后,受到電視觀眾的好評。
1.3 普法題材。例如,物權法、新勞動法實施前后,制作解讀物權法、貫徹新勞動法的節目;在“六一”兒童節前后,制作未成年人保護法節目;在新年前后,制作《將反扒進行到底》、《遭遇黑出租》等題材的節目普及法律知識和安全知識,提醒百姓出行安全。
2 實現選題法律知識含量最大化
主題該如何渲染,懸念究竟該怎樣設置,該把握哪些細節,哪些又要一筆帶過;案件的描述是正序還是倒序,拍攝手法用正拍還是反拍,采訪時明訪還是暗訪,哪段情節緊哪段情節松等,都需要精心的策劃和編排,從而使節目新聞價值得到最大體現。例如,電視臺在制作《遭遇黑出租》節目時就使用了正拍和反拍兩種手法、明訪和暗訪兩種拍攝手段,揭露黑出租對社會的危害、對出租行業的沖擊和對乘客人身安全的威脅。節目播出后,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
一個好的選題如何進行策劃,最大程度提升它的法律含量,需要編導尋找出涉及事件的相關法律背景和相關法律規定,以增加節目的法治內涵。例如,主創人員在策劃拍攝《遭遇黑出租》時查閱了《天津市客運出租汽車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尋找法律法規中對出租車、出租車司機、出租車運營等方面的相關規定和要求,在拍攝、采訪、撰稿時做到心中有數,并對黑出租事件背后的法律問題進行分析,增加節目的法律內涵。
3 節目成型中的前瞻性思維
電視法制節目,還要做到“策劃前瞻”。一期節目從選題策劃到制作完成,再到順利播出,常常會有這樣的問題:精心挑選的選題,預約了采訪時間,即將采訪時被采訪單位或個人卻要求延期,或者干脆不能接受采訪拍攝了;精心制作完的節目,將要播出時,突然遭遇“下馬”;正在播出的節目須馬上改換選題。這些突發問題是每一個編導都會遭遇到的,此時,“策劃前瞻”就顯得尤為重要。節目的策劃一定要提前預見可能突發的問題,提前準備好相應的對策,采取相應的措施,在種種變數面前,臨危不亂,隨時調控整合,以確保節目的采訪、制作、播出的每一個環節都安全。
策劃前瞻,可以預防每一個環節隨時可能出現的危機。在策劃制作《濱海法治之窗》時,編導們會做到以下幾點:節目保證準備好兩個以上,以防“下馬”;每個選題要提前一個月進行策劃,隨時做好變更采訪對象和內容的心理準備和技術準備;采訪拍攝回來的素材,隨時做好調整節目廣度深度的準備;隨時關注國家的大事小情,關注國際上的風云變化,以隨時更新正在制作的和即將播出的內容。例如,2014年“八一”前夕,為了“八一”建軍節而精心策劃準備了一個月的部隊題材的節目,在即將前往采訪拍攝的時候突然被告知不能接受采訪了,而備播的一期節目又不符合“八一”建軍節的氣氛,此時,“策劃前瞻”體現了價值,主編立即拿出了早已準備好的公安題材的策劃案,馬上投入了拍攝、采訪和制作,順利保證了“八一”期間的播出,成功度過了又一次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