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攝影藝術的出現將繪畫與攝影的爭論重新拉回大眾的視野。雖然攝影與繪畫都是屬于視覺藝術的范圍,但是最開始攝影仿照繪畫,很多攝影師都用一種繪畫的方式對待攝影,現在,攝影進一步影響繪畫,同時藝術家以一種攝影式的態度重新理解繪畫,而堅持以繪畫的態度進行藝術創作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自從攝影藝術出現以后,繪畫與攝影就開始了一段既相互較量又相互影響的發展歷程。很長一段時間,攝影與繪畫都表現出一種相互聯系又互相排斥的關系,而最終兩者都因為對方的沖擊而獲得了全新的發展。
1 攝影與繪畫的相互關系
攝影與繪畫都是視覺藝術,具有相同的美術特征,同時他們又都是空間藝術和造型藝術,具有相同視覺上的空間立體感。繪畫和攝影都通過平面描繪來營造視覺上的空間立體感。而且,創作者往往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思想和對生活的思考,表達一定的情感,喚醒欣賞者相同的情感體驗,促使欣賞者聯想,從而具有了超越對象以外的藝術底蘊,展現了歷史縱深感。從差異角度來說,二者的使用媒介不一樣,攝影是科技的產物,攝影藝術對相關技術設備的依賴性非常高;而繪畫則是利用顏料、畫筆、畫布等為媒介進行創作的。二者造型手段不同,雖然說二者都是通過光、影、色、點、線、面等造型手段來營造空間立體視覺形象,但從本質上來說,攝影的光是真正意義上的光,而繪畫的光則是一種比喻的說話,是用顏料的色彩以及色彩所展現的光的幻象。
當代藝術的發展進程表明:當一種藝術形式長期被人們欣賞,逐漸乏味的時候,需要用新的技巧和方法來創新,拋開固有的審美模式,從其他藝術形式中汲取營養,建構新的審美形象,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繪畫和攝影也是如此,二者在發展中不自覺地相互碰撞、交叉,表現出多方位的藝術交融。
2 攝影作為繪畫的思考
繪畫作為人類最古老的視覺藝術文化之一,很早之前就已經發展出精湛的造型技藝。畫家可以通過畫筆畫出客觀世界的各種形態以及物質屬性,包括外形、質感、顏色、空間透視效果等。而攝影則是近些年來才發展起來的一門視覺藝術,它伴隨著自媒體的普及而來,它的普及代表著社會的進步。攝影技術的直接性和科學性給人們提供了一種比繪畫更加真實的視覺形象,但是也正是這樣的一種優勢將掩藏了攝影本該有的藝術價值,因此攝影最初的發展只能以仿照繪畫來實現自己的藝術作用。所以,從攝影發展的初期,它就與繪畫有著很密切的關系,因此現在很多人在對攝影作品進行評定時依然會用繪畫的衡量標準進行評定。很多攝影師都采用繪畫圖的形式進行攝影創造。攝影發展到現在,一直沒有完全從繪畫的遮蓋下走出來,成為獨特的一門視覺藝術。攝影最大的特點就是現場性,但同時現場性也制約著攝影的成像及發展。而畫家卻可以將美好的場景再現,他們可以根據自己對場景的感受重新將這些美好繪畫出來,滿足人們對美好事物的需求。
3 繪畫作為攝影的思考
攝影不斷推動著繪畫認識和重新定位自己的位置,而繪畫也曾經把自己的一些藝術規則加在攝影藝術上??梢赃@樣來形容,繪畫的整個發展史幾乎就是攝影不斷滲透繪畫的過程。但攝影并不能完完全全地代替繪畫,二者是在相互影響、相抵抵觸的過程中不斷發展的。在傳播方式上,二者也是相互關聯的,很多藝術作品通過攝影再現而被人們所認識并廣傳,但是在凹版制作工藝還未成熟的時候,攝影初期的推廣以及擴大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繪畫。攝影剛出現的時候,人們對攝影的認知還不成熟,多數人都是通過它的承載媒介——版畫將攝影圖片重新描繪出來,或通過語言來進行描述,通過一些間接的方式讓人們認識攝影這種新興的視覺藝術。人們并不是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攝影,而是通過一種媒介使它重現。隨著攝影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也慢慢喜歡上了攝影。攝影的發展使得繪畫變得更加抽象,或被簡化得沒有任何藝術價值的時候,畫家就沒有更多的空間和時間進行繪畫了。而人們也就慢慢回歸到對具體事物以及細節的迷戀和欣賞,攝影就是將這些轉變為實的最佳工具。當有人拿著放大鏡,將照片中的細節觀察的清清楚楚,使其遠遠超過了人的眼睛與雙手的能力時候,人們都相信了在照片中的內容與細節是無限被放大的,而在一副具體的繪畫作品中,欣賞繪畫的人是遠遠不能感受到畫家的意境。而攝影這一門藝術卻可以將影像的全部形象表現出來,甚至一些最為細微的東西,包括藏在黑暗下最清楚的細節也可以被攝影展現出來。就這樣攝影帶領著人們更加依賴了對細節的感觸,更推動了繪畫往寫實細節方面的發展。畫家進行繪畫創造的時候會與所描繪的對象保持一定的距離,但是攝影師在創作時往往深入到所拍攝的對象中,包括情感的交流。所以畫家提供給大眾的東西是更加完整的,而攝影所呈現的作品則是偏于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