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靖毓
(作者單位:遼源市經濟信息中心)
探討大數據時代新聞編輯觀的轉型
石靖毓
(作者單位:遼源市經濟信息中心)
隨著社會、經濟、科學技術的發展,大數據時代也隨之到來。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為適應潮流的發展,我國的新聞編輯與報道也應緊緊追隨大數據時代的腳步,突破新聞編輯的傳統局限性,加強新聞編輯的能力,提升新聞從業者的整體素質,從而實現新聞編輯觀念的全面轉型。大數據時代對新聞行業產生了巨大影響,新聞行業的發展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本文對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新聞行業編輯觀念的轉型問題進行探討,并得出相應的結論。
大數據時代;新聞編輯;角色轉型
自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飛速發展,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帶動了社會的不斷進步。而今,民眾需要的新聞類型通常為“快餐新聞”,即實時、高效、實用。為滿足民眾對新聞的需求,必須對傳統的新聞編輯方式進行改革,轉換新聞視角,提升新聞編輯的多樣性和獨特性。這就必須依托于相關數據分析,為新聞受眾提供其所需新聞種類。因此,大數據時代,新聞編輯觀念必須與時俱進,做到迅速轉型,力求為用戶提供具有實時性、高效性、實用性的新聞報道。
大數據的定義是極其復雜的,具有具體的時代現象,大數據主要體現在商業范疇,還沒有過多的定義對其進行解釋,從根本上講,大數據是指收集或創造半結構以及非結構化的數據,如搜索引擎記錄、關系網絡活動數據以及網絡日志等。這些數據可以為新聞行業提供大量依據。在捕捉用戶行為數據的同時,還要捕捉狀態數據。而進行新聞編輯的根本目的就是增強稿件的可讀性,提升新聞報道的整體質量。而新聞行業的工作是在與其他環境相比較為封閉的滯后環境中完成的。所以,在進行新聞編輯的過程中,通常只注重版面的可讀性,卻沒有充分考慮到新聞轉載引起的效益。而在大數據背景下,可能會引入更多數據,與狀態數據相比,行為數據是帶有動態性質的、較為龐大的數據體系,因此,依托于大數據存在的行為數據,也會給新聞編輯帶來巨大影響。
大數據時代的數據收集與整理都具有極強的復雜性,新聞行業的數據收集與整理也是如此。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新聞編輯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較多,沒有根據實際情況對新聞編輯的觀念進行改革,使新聞編輯工作充滿局限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新聞編輯的滯后性
在傳統的新聞行業中,新聞編輯工作一般是在事件發生后才開始進行信息收集與整理,然后進行編輯報道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會導致新聞事件發生與報道之間存在一定的時間空白,與新聞的時效性相悖。因此,在新聞的編輯工作中最為常見的現象就是編輯的滯后性。
2.2新聞編輯的陳舊性
我國已經迎來大數據時代,在大數據時代的要求下,新聞編輯工作必須做到與時俱進,體現新聞的高效性。但是,目前新聞行業編輯工作使用的工作方式仍然較為傳統,編輯方式陳舊,以舊有的新聞模式為主,缺乏新意,現在已經逐漸不能滿足受眾對新聞的需求。所以,新聞編輯工作之后的報道、傳播模式、途徑等都有待提升。
2.3新聞編輯的片面性
新聞工作在探討問題方面有一定的片面性,雖然在新聞編輯的過程中及播出、出版中不會發生較為嚴重的錯誤,但是其還不具備絕對的科學性。所以,在部分新聞編輯中,內容缺乏全面性,無法體現新聞的專業性質。
綜上所述,我國新聞行業為適應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還需要進行全面改革,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新聞編輯觀念的轉變。
在大數據高速發展的時代,新聞行業也需要依托大數據來實現新聞編輯的轉型。而新聞編輯的轉型,最為首要的一點,就是新聞編輯觀的轉型,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3.1強化新聞編輯工作的數據思維
大數據時代要求新聞行業也必須具有大數據思維。在新聞編輯的過程中,需要打破過去傳統的編輯模式,以新的思維模式以及編輯模式來看待新聞編輯。利用新的思維模式,需要加強對數據的重視,以數據作為新聞編輯的主要依據,將編輯工作中的中心思想融入到大數據中,從而通過數據的整合與分析,完成新聞編輯。
新聞行業是收集信息及傳播信息的重要途徑。因此,新聞行業的編輯工作就更加應該具有視覺化思維、關聯性思維以及預測性思維。首先,視覺化思維是指改變過去的以少量數據樣本進行分析的思維,而由全部數據思維取而代之,使用全數據模式對新聞進行編輯,樣本即為整體。視覺化思維要求新聞編輯工作注重對信息的整合,將數據新聞生動地呈現在受眾面前。其次,關聯性思維是指注重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在編輯新聞稿件及版面設計的過程中,都要體現事物的關聯性,加強新聞編輯的多樣性,從而體現不同新聞文本的聯系,并建構不同新聞文本之間的關系。最后,預測性思維是指在依托大數據進行新聞編輯的同時,還要具有一定的預測能力,如荀子所言,坐于室而見四海,處于今而論久遠。通過對數據的整理和分析固化出具體的未來,從而進行有效的預測。
3.2提升新聞編輯的效率
現代社會飛速發展,新聞行業也應適應這種發展的態勢,以最快的速度進行新聞的收集、整理、編輯及報道。因此,在新聞的編輯工作中,不再是在事件發生之后,再進行信息收集、整理,然后進行編輯、報道,應盡量擺脫過去傳統的工作方式,以新的工作形式來滿足大眾的需求。轉變工作方式,應以適應大數據時代為具體要求,并以滿足新聞受眾為基礎。將大數據應用到新聞編輯中,即加強對數字互聯網以及移動平臺等新媒體的應用,將傳統新聞編輯方式與新媒體編輯方式相結合,不再將新聞編輯局限于文字,而是將圖像和文字結合在一起,實現傳統與現代的互動。同時,也要盡量做到實時傳播,減少新聞收集與新聞編輯之間相隔的時間,從根本上提升新聞編輯的效率。
3.3實現新聞內容價值
無論是傳統的新聞編輯方式還是以大數據時代為背景的新聞編輯方式,都需要遵循一個重要原則,即“內容為王”,所有新聞編輯都必須體現新聞內容的價值,這是新聞行業工作中的主要原則。在新聞編輯工作中,需要體現新聞內容的價值和地位,將新聞內容的價值放在新聞編輯的首要位置。大數據時代的信息紛雜,許多信息存在不真實性,各種性質的信息和數據混合在一起,使數據環境極為復雜。在這種情況下,新聞編輯更應以事實為準,在編輯過程中要更加注重事件的真實性,對于新聞事件的編輯需要做到不捏造、不夸大,從實際出發,將最真實的新聞事件呈現給受眾,這樣才能提升新聞的質量,實現新聞的真正價值。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經濟、社會以及科技的發展,對于新聞行業的發展也具有推動作用。而新聞行業也應依靠大數據內容,改變新聞編輯理念,加強新聞編輯的能力,將行為編輯與大數據時代相融合,在大數據時代下的新機遇、新形勢以及面臨的新問題,應從容面對,積極發展,實現新聞編輯觀的轉型,從而提升新聞編輯的整體水平。
[1]謝征.大數據時代新聞編輯觀的轉型[J].編輯之友,2014(6).
[2]劉冉冉.淺談大數據時代新聞記者觀的轉型[J].新聞傳播,2015(1).
[3]朱民.大數據時代編輯思維轉型探討[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16).
[4]張茜.大數據語境下新聞編輯轉型實現路徑[J].中國報業,2015(16).
[5]王睿琪.宏觀拓展,微觀深入——大數據時代下的新聞生產革命[D].長春:吉林大學,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