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波
(作者單位:廣西梧州市人民廣播電臺)
互聯網媒體如何在發展中堅持新聞真實原則
周春波
(作者單位:廣西梧州市人民廣播電臺)
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新聞傳播的傳播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新聞真實性顯得尤為重要。人們獲取新聞的渠道越來越廣泛,且新聞獲取的速度及數量快速、龐大。本文對互聯網媒體時代新聞的傳播特點進行總結,進而分析互聯媒體的發展,其中作為新聞信息傳播者——新聞工作者,如何將新聞真實性的工作做得具有價值,體現新聞價值的時效性、正能量、真實性,這是當前新聞在互聯網媒體環境下必須思考的課題。
互聯網媒體;新聞傳播;真實原則
近年來,伴隨著互聯網的廣泛使用,人們接受到各類信息的方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互聯網媒體時代的到來,直接改變了新聞傳播的方式,新聞內容及新聞性質也發生了重大變化。人們獲取新聞的渠道如QQ、微信、網絡計算機等,其中微信公眾平臺是當前最受關注的平臺之一,其受眾群眾龐大,對人們的影響越來越大,人們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可以了解自己想要的信息,這對微信公眾平臺的供應商來說是發展機遇也是挑戰,在當前互聯網高速發展的環境下,如何保持新聞的真實性,既受人們的歡迎又堅實新聞性的真實性,這是當前媒體公眾最為珍貴的職業道德。
互聯網媒體是指利用數字、網絡和移動技術,通過網絡、衛星等渠道和手機、電腦以及數字電視等,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方式。在一定意義上,把互聯網媒體稱作數字化媒體?;ヂ摼W媒體的到來,新聞傳播的方式與真實性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1.1新聞傳播的海量性
在90年代末及21世紀早期人們獲取新聞的媒介僅依靠電視新聞、版面有限的報紙以及定點定時的廣播,其局限性并不能滿足讀者的各種需求。而互聯網媒體時代的到來,人們可以通過手機、電腦或者數字電視快速游覽海量的新聞資訊,各大新聞網站也已經把各種各樣的新聞分門別類,如時事、社會、經濟、體育、娛樂、游戲等,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不同讀者的需求。
1.2新聞傳播的互動性與便捷性
在以往的傳播媒介中,新聞的傳播往往都是單向的,人們只是看到了新聞,然后被動接受,并沒有互動可言。而現如今,這樣的模式已經被淘汰,讀者在閱讀游覽新聞時,可以通過評論、點贊及轉發的方式來發表自己的看法,大大加強了新聞傳播的互動性與雙向性。另外,在傳統傳播媒體中讀者想要獲取自己所需的新聞信息,就要花很長時間去翻閱查找,由于新聞本身的時效性,或許過一段時間就會消失無法再找到。而互聯網媒體時代的到來,大大提高了新聞傳播的便捷性,讀者可以通過網絡的搜索功能直接輸入文字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也可以轉載自己所需的信息以便隨時使用。
2.1新聞真實性逐漸被削弱
在傳統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及新聞采集的方式還是比較單一的,對新聞傳播的掌控能力較強,其有權利決定哪些信息會被放入媒體版面得到傳播,而哪些信息應該直接刪除不出現在大眾的視線內??墒?,互聯網媒體時代的到來,大大削弱了其掌控力,因為在互聯網媒體影響下,新聞傳播具有雙向性,人們也可以把自己身邊發生的時事放到網上經由網友的評論點贊并進行傳播。如“表哥事件”正是某些微博及微信工作平臺進行跟進、網友的轉發與評論,使其變成了社會熱點;而新聞真實性卻陷入了完全被動的地位。
2.2新聞真實性內容被改變
在傳統的新聞傳播中,新聞內容與新聞工作者之間相互互動,新聞工作者在幕后對新聞進行加工。而如今,各大社會熱點被原封不動地放入微博、微信等各大公眾平臺,迅速快捷地出現在人民群眾的視野中,新聞內容從最初的與新聞工作者互動,在互聯網媒體到來后變成了與讀者、觀眾互動。
2.3新聞真實性的主觀價值被影響
在互聯網媒體時代的影響下,新聞媒體失去了原有的對新聞傳播的掌控權,為了迎合市場,獲得市場份額,出現了標題黨等惡劣手段,大大影響了新聞真實性的主觀價值,許多新聞媒體甚至走上了娛樂綜藝化的道路,嘩眾取寵;而關系到國家經濟和人民生活的新聞越來越少,娛樂新聞不斷增多。
3.1滿足讀者對新聞的需求能力
互聯網媒體時代的發展,使新聞可以海量廣泛地進行傳播,但是讀者對于新聞的需求并不單單局限在數量上,更是要求質量上有一個大的提升。互聯網媒體時代的到來,要想自己編輯的新聞得到廣泛關注,就必然在質量上嚴格把關。除此之外,新聞媒體工作者更要學會如何在最短最緊張的時間內,從海量的新聞資源中尋找出重要的新聞,并且在發展定位上也要仔細斟酌,使其形成特色,吸引更廣泛的觀眾與讀者,并保持新聞的真實性和價值性。
3.2對新聞正面價值的判斷能力
新聞的質量多取決于新聞真實性搜索與尋找的能力,而對新聞正面價值的判斷能力則是指新聞真實性對新聞創造與再生產的能力,在互聯網媒體的影響下,勢必遇到更多的新聞與各色各樣的競爭者,而想要自己的新聞得到更廣泛的關注,得到更多的正面價值,就必須加強自身對新聞創造與再生產的能力。但是,絕不可以急功近利,要保證新聞的真實性,決不能隨意編造。
3.3擔任“新聞引導人”
在互聯網媒體的影響下,新聞傳播具有雙向性以及互動性,自然與讀者和觀眾的關系更加緊密,在互聯網媒體時代,新聞真實性為了吸引更多的關注,勢必需要從之前的幕后工作者變為新聞引導人,在互聯網媒體中,把握好話題的內容,把讀者和觀眾引導到一個正確的輿論方向,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進而提高其媒介素質。
新聞從業者作為新聞傳播的關鍵人物,必須堅持真實、客觀、公正的原則,以保證新聞的事實性、價值性。對消息的來源做到認真核實,堅決杜絕虛假報道。新聞媒體在對新聞信息刊發時要實行實名制的機制。新聞工作人員的腦海中要有實事求是、敬業奉獻的理念,必須深入實際、生活、群眾,進行現場調查并做到求真務實,努力改進新聞工作作風和文風,不斷創新報道內容、形式和手段,使新聞報道貼近實際、生活、群眾,增強新聞報道的實效性、真實性、價值性、吸引性。
“理論要通過實踐來檢驗”是偉大的鄧小平先生提出來的。新聞社會價值存在與否,關鍵在于其真實性,真實是檢驗新聞的重要標準。新聞是傳遞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工具,緊緊維系著黨和群眾。因此,必須廣泛提倡實事求是的精神。馬克思認為,新聞工作者報道的內容應該是人民的呼聲,應該將生活狀況述寫事實,而不是借助于希望來述寫事實,從另一個角度判斷新聞報道事實真實程度的依據。針對新聞真實性,還要清理社會事實、新聞價值、政治思想三者之間的關系。胡錦濤同志針對此問題提出:“要堅持講真話、報實情,實事求是地反映情況,堅決反對弄虛作假”。事實作為新聞的基礎,其本質是事實的報道形式;事實與新聞分別是第一性與第二性;缺乏事實,就缺失新聞。只能嚴格按照新聞與事實的主次關系傳播信息,才能堅守新聞真實性原則,若兩者關系被顛倒,必然會導致新聞報道失真的現象,從而破壞新聞工作的根基,甚至帶給黨的新聞事業不可估量的傷害。
新聞從業者在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與道德的同時,還需要在改革過程中直視各種問題;并在巨量的社會新聞信息來源中,辨別信息的真偽,在工作中收集與整理好第一手新聞資料,將最有價值意義的新聞信息呈現給民眾,傳遞民眾正直、真實與正能量的新聞信息。
5.1強化新聞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養
在互聯網下,新聞工作者具備思想政治素養是作為一名稱職的新聞工作者的首要條件?,F階段,大部分新聞工作者過于偏重理念知識及專業技術的培養,忽略了對自身思想政治素養的培養,導致新聞工作者無法實時、正確地把握黨和政府的政策、方針的引導。因此,新聞工作者要加強黨和政府政策、方針的學習及掌握,成為黨和政府真正意義上的喉舍,對黨和政府的政策與方針進行積極、正確的宣傳;并且擁有一顆勇敢的心,對社會中存在的各種丑惡現象及錯位思想勇敢揭露。
5.2培養新聞工作者的創新意識
新聞工作者的創新意識是提高新聞工作者編輯創新能力的關鍵,也是創新型新聞優秀人才輸出的前提。新聞工作者不僅需要具有良好的想象力,還需要具備自主探究能力。新聞工作者對自己所發現的各類新聞學會用質疑的眼光去分析與發出問題,摒棄傳統框架,尋找新聞事件中所具備的問題的觀點,找出全新的新聞點;然后對其提出自己的見解及個性化的問題,并進行思想分析。不僅如此,新聞工作者還需要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學習,始終相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5.3拓展知識面并樹立求知意識
新聞信息真切地反映出社會現象、自然現象。隨著社會與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各類新事物層出不窮。因此,新聞工作者需要對各領域的知識進行強化學習,對自身的知識進行有效地擴展,并通過自身的創新思維應對互聯網的要求。同時,新聞工作者不僅要提升理念素養,還需要對自身的編輯能力進行強化;這種編輯能力不僅限于單純的文字表述,還要具有良好的事物觀察力、辨別力,使新聞信息走近人民百姓的生活、反映社會現狀。新聞工作者還應樹立求異思想,結合自身的想象與聯想去發揮創新潛質。善于在抽象分析新聞事件,從細節中獲取價值,尋找新聞的真正內涵,才能讓民眾獲取新聞時,能體會到耳目一新的感受。
真實是新聞的靈魂,堅持新聞真實性是新聞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當前互聯網媒體及微信平臺公信力形成的重要保障。新聞的事實即使的傳播已經如此發達,互聯網媒體在如此發達及現代化的今天,是新聞真實性的最大威脅者。最根本的解決方法就是加強自身修養;強化監管職能;建立媒體信用等級評價機制;新聞工作要堅持實事求、奉獻精神的工作作風;堅持走群眾路線,取信于民,加強隊伍的建設。
[1]趙欣.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視域下網絡新聞真實性研究[D].重慶:重慶交通大學,2013(12).
[2]李哲.新時期我國新聞真實性的研究及其實踐[D].蘇州:蘇州大學,2010(4).
[3]李春燕.馬克思主義哲學視野下的新聞真實性原則的背離[D].煙臺:魯東大學,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