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虹
(作者單位:延津縣文化廣播電影電視局)
論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的多樣化
李彩虹
(作者單位:延津縣文化廣播電影電視局)
現代人的需求越來越趨于多元化,這與現代社會的發展有著直接的關系。而這種發展也使媒體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環境中,為了迎合大眾需求,電視新聞編輯也必須開展多樣化的工作模式。本文即是對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的多樣化進行研究,探討了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多樣化的問題,并對其發展措施進行闡述,以期能為相關工作提供參考。
新媒體;電視新聞;編輯;多樣化
隨著現代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發展、普及,現代人接受新聞的方式也越來越多,人們不再僅局限于電視、報紙、電臺等固定的媒體方式,而是更多地通過網絡移動客戶端獲得新聞信息,而這也為電視新聞編輯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只有實現多樣化編輯方式,才能獲得更加豐富、真實的新聞節目,提高收視率。
1.1視聽方面的問題
電視新聞節目是站在傳媒美學角度上,將聲音、圖像以及新聞內容有機結合到一起的電視節目,其具有自身獨特的風格和藝術性。但傳統的新聞編輯由于內容過于單一,使新聞美學受到嚴重影響,觀眾在長期收看過程中就會產生審美疲勞。而隨著現代多元化的新聞獲得渠道逐漸被人們所應用,使這一問題更加突出。
1.2需求方面的問題
站在觀眾的角度上來看,新聞編輯的工作還需要滿足觀眾的多方面需求,其中包括對新聞素材的需求、新聞主題的需求、新聞內容的需求、新聞詞文學感的需求等多個方面。現代人對于事物的追求具有明顯多元化的特點,傳統單一形式的新聞內容已經無法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因此,新聞編輯應進一步提升新聞內容的多樣化。
2.1消息類新聞的多樣化編輯
消息類新聞是電視新聞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為觀眾提供新的資訊信息。同時,消息類新聞還具有時效性、嚴肅性等特點。傳統的模式化新聞內容會使觀眾產生嚴重的審美疲勞,無法進一步獲取更多的受眾。因此,在對消息類新聞進行多樣化編輯時,應該緊抓信息類新聞的關聯性,例如,在編輯日前法國發生的槍擊新聞時,應注意多添加現場新聞信息報道內容,抓住對現場人群采訪的機會,了解新聞當事人的思想和態度,并將其直觀地展現在觀眾眼前,利用這種效果帶給觀眾心靈上的震撼力。同時,還應該將其他國家領導人對于該事件的態度、宣言等多方面信息進行同步報道,進一步突出國際新聞的全球動態展示。
2.2不同類型新聞的多樣化編輯
由于新聞類節目在播出時間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很多新聞類節目根據自己所處時間不同形成了相應的風格。例如,晚6點左右的新聞類節目一般偏向于生活類資訊;晚7點的新聞節目則以中央新聞為主;早6點為早新聞時間,一般是對經濟信息類資訊進行報道。因此,現代的電視新聞編輯就可以進一步利用這種時間上的差異,擴大各新聞節目獨特的風格和優勢,注重編輯形式的創新,切忌出現早新聞、午間新聞以及晚間新聞報道內容相似或雷同的情況,這樣會造成觀眾的審美疲勞。同時,在各時段新聞報道的過程中還應該及時穿插實時新聞資訊報道,尤其是各地方電視臺,更應該將新聞播報過程中所發生的緊急新聞和事件進行插入式編輯,這樣能夠讓觀眾及時了解發生在身邊的事,有效提升新聞節目的時效性。另外,在對一個群眾較為感興趣的新聞報道后,應該及時對后續報道進行跟進,并將其編輯到之后的新聞節目中,讓觀眾了解事情的變化情況。
2.3編輯思路的多樣性
現代的新聞節目編輯應注重對新聞美學的培養,還應該注重對編輯思路的培養。由于現代網絡較為發達,因此各地區的新聞傳播速度較快,可能會發生多家電視臺同時報道一個新聞的情況,此時如果新聞編輯質量較差,那么就無法獲得觀眾的認可。因此,在對這種同類型新聞進行編輯時,應該勇于打破常規思想,注重不同編輯形式的銜接和結合,并多運用時下所流行的網絡用語。同時,現代人由于工作壓力過大,其在選擇瀏覽信息時第一步先看的就是信息的標題。因此,只有將標題編輯得更加吸引人,才能有效地提升觀眾的關注程度,也就是俗稱的“標題黨”。但需要注意的是,新聞標題在編輯后不能與新聞內容或事實相差較大,應該在滿足新聞時效性、真實性的基礎上進行文學加工,不得出現因“命題”而“命題”的情況。另外,新聞編輯在思路上應該更加發散,將我國傳統的節日、禮儀等相關內容也編輯到新聞內容中,進而使觀眾了解更多,進一步抓住觀眾的眼球。
新媒體環境對于電視新聞編輯而言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如果無法開展多樣化的編輯工作,就無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謀得生存。因此,必須從觀眾的角度出發,重視新聞之間的關聯度和編輯思路的革新。
[1]陳靜珊.淺析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節目發展趨勢[J].新聞研究導刊,2015(11).
[2]梁建紅.淺談新媒體環境下如何提升電視新聞的編輯制作水平[J].數字化用戶,2013(35).
[3]孫運民.新時期電視新聞編輯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J].新聞愛好者(上半月),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