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青
(作者單位:云南省昭通市鎮雄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
論廣播電視“村村通”未來的發展
田曉青
(作者單位:云南省昭通市鎮雄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
本文立足我國廣播電視“村村通”的現狀,深入分析“村村通”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從技術、業務、管理三個維度,簡要闡述我國廣播電視“村村通”的未來發展。
廣播電視;村村通;技術趨勢;業務趨勢;管理趨勢
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是為了解決廣播電視信號覆蓋“盲區”農民群眾收聽廣播、收看電視的問題,而由國家組織實施的一項民心工程。1998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啟動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第一輪工程于2005年結束。2006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繼續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到2010年底,實現20戶以上、已通電的自然村全部通廣播電視。
2008年6月,“中星9號”直播衛星成功發射,同期建成了直播衛星“村村通”節目平臺。2008年8月,正式不加密播出48套電視、48套廣播節目,主要包括中央和省級衛視節目。2009年12月,建成了直播衛星“村村通”加密流節目平臺,與原“村村通”節目平臺并行播出。據統計,截至2015年7月,全國“村村通”用戶已達2000多萬,特別是在少數民族地區、邊遠山區,為縮小城鄉廣播電視公共服務的差距發揮了重要作用。
2.1符合我國基本國情
衛星直播廣播電視網是覆蓋人口最多、范圍最廣的廣播電視網,符合我國地廣人稀、城鄉二元結構的基本國情,是提高覆蓋水平、改善覆蓋質量最直接、快捷、經濟的手段,可實現對用戶接收的直接管理和節目的內容控制,最大限度擴大中央和省級廣播電視節目的有效覆蓋,切實增強主流媒體的輻射力和影響力。
2.2實現廣播電視均等化服務的有效手段
有線、無線方式均受地形限制,而一顆直播衛星可以覆蓋我國全部領土,為老少邊窮地區群眾送去豐富多彩的廣播電視節目,真正讓黨和政府的聲音及時傳入千家萬戶。
2.3技術成熟便于管理
直播衛星采用點波束隔離技術,將衛星上行地球站的地理位置限制在一定區域內,可應對非法干擾。采用ABS-S安全模式調制技術,確保機頂盒只能接收到我國直播衛星信號。對傳輸節目實施加密,一機一卡,實行實名制登記管理,可管控每一個用戶、每一個機頂盒、每一套節目。利用移動通訊基站進行定位,確保機頂盒只能在批準的服務區域內使用。
3.1節目覆蓋不全面
通過對部分地區的調查,許多電視節目在收視效果方面難以達到預期目標,大部分節目在農村難以接收到信號。如中央少兒頻道和經濟頻道等。雖然一些頻道可以接收信號,但播放效果相對較差;另外,市級和縣級的公共頻道信號也偏弱。同時,目前接收直播衛星的機頂盒有村村通、戶戶通、清流三種,機頂盒的功能、接收的節目套數、信號質量、推廣的渠道、價格等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使公共服務的標準、質量大打折扣。
3.2節目內容難以滿足農村居民需要
從國內的廣播電視節目來看,許多節目都忽視了農業發展和農村居民所關注的問題,從而難以滿足農村居民對于廣播電視的需求。如農村廣播電視在節目內容上與農村脫節,大部分娛樂節目內容難以激發農村居民的興趣和關注。農村居民在勞作一天后,選擇的放松和娛樂方式仍然較少。同時,節目內容與農業有關的題材相對偏少,難以滿足農村居民對農業知識的需求;加之一些農業節目針對性偏弱,無法實現文化傳播目的,使農村居民增收致富的作用仍有進一步發揮的空間。
3.3非法機頂盒蔓延
為節約建設和運行成本,我國直播衛星啟用之實,采取了不加密的方式傳輸廣播電視節目,一些企業為了謀取利益,違規生產并非法銷售直播衛星接收設施,造成非法機頂盒泛濫,影響了“村村通”的健康有序發展。
3.4維修服務網絡不完善
實踐中,由于鄉(鎮)相關職能部門的工作人員較少、專業技術知識缺乏,邊遠地區群眾也缺乏專業技術知識、自行調試能力不足,一旦在使用中設備出現了問題,很難得到及時、有效的修復,往往要等數日才能完善。特別是常見的信號差、無信號等問題。
4.1運用視頻壓縮新標準、開發Ka波段等新技術
使用更先進的視頻壓縮新標準(如AVS+標準)傳輸衛星電視,有效降低通過衛星發送廣播電視節目對轉發器帶寬總量的需求,以節約衛星頻帶資源。同時,隨著我國電視高清化進程的不斷推進,開展Ka波段的頻帶帶寬資源。
4.2推進衛星廣播影視雙向交互應用
充分發揮衛星廣播電視方式由點到面、單向、大面積覆蓋等優勢的同時,可進一步嘗試與地面電信網、互聯網和無線數字電視相融合,逐步實現廣播影視節目的點播、交互功能。
4.3發射中星9號直播衛星備份星
我國利用直播衛星覆蓋邊遠農村地區已實具規模,用戶達5000多萬,一旦直播衛星出現故障,將造成廣播電視信號中斷,所有用戶的收看收聽都會受影響。因此,迫切需要發身中星9號直播星的備份衛星,并加強對我國重點海域的覆蓋能力。
5.1增加傳輸高清電視和3D電視業務
一方面,為廣大農村用戶提供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收視選擇;另一方面,將空置的直播衛星轉發器資源充分利用起來,避免轉發器帶寬資源的浪費。
5.2地方節目上星定向落地
直播星央視+省級衛視為主的節目內容體系僅滿足了基本收視需求,構成我國收視主體的各省級個性化頻道并未包含其中,老百姓有收看本地節目的強烈需求;而且地方廣播電視節目采用有線或無線方式覆蓋較為困難且成本很高,通過衛星直播傳輸,定向覆蓋本省用戶,可雙雙節約傳輸成本,提高地方節目覆蓋率。
5.3開展增值服務
為調動產業鏈各方的積極性,在做好現有直播衛星公共服務的同時,還要拓展服務內容,增加付費頻道等增值業務和高質量節目,可以優先選取部分氣象、科技、教育、健康、影視和生活服務類等比較適用農民群眾收看的付費頻道,上直播衛星戶戶通平臺,供用戶選擇收看;還可以與電影院線合作,通過直播衛星將最新的電影傳到農戶家中去。
6.1加強媒體支持
加大農業節目發展力度,明確劃分公共服務與市場服務的界限,有關職能部門加強引導媒體綜合分析農村、農民、農業需求,建立媒體與農村的相同利益點,大力支持農業節目。根據農民的需求安排節目、規劃播出時間,平衡娛樂節目和知識性節目的數量,增強用戶的自由選擇范圍,使農民通過觀看、收聽,提高農業技術水平,提高增收致富能力,健康愉悅身心。
6.2加強運行維護
一方面,基層有關職能部門要加強定期巡檢,受理、發現并及時處理普遍性的技術性問題。另一方面,強化對鄉(鎮)廣播電視管理工作人員的技能培訓,使工作人員能夠熟練掌握日常維護和故障處理技術,確保農民反映的信號差、無信號、調頻道等問題得到及時解決。
6.3加強資金保障
重視廣播電視配套設備設施建設,提升發射機的發射功率,尤其是信號覆蓋面積偏小的廣播電視頻道,實現農村廣播電視信號的良好接收。注重確保農村廣播電視基礎設施的均衡性,解決農村內部一定程度存在的媒介接觸分化問題。
我國廣播電視“村村通”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能忽視的問題。在當前及今后的推動中,要主動順應技術、業務、管理趨勢,進一步實現“村村通”向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發展,切切實實使人民群眾享受到均衡的公共服務。
[1]李楠.中國衛星直播廣播電視現狀及未來發展前景展望[J].運營管理,2015(8).
[2]李海江.在新農村建設中搞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J].信息通信,2012(3).
[3]周然毅.廣電“村村通”建設:歷史、現狀和未來[J].新聞學與傳播學,2006(5).
田曉青(1977-),女,云南鎮雄人,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廣播電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