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忠彪
(作者單位:江西景德鎮廣播電視臺)
論如何增強地市級廣電媒體的影響力與競爭力
余忠彪
(作者單位:江西景德鎮廣播電視臺)
近年來,地市級廣電媒體不僅面臨國家級和省級廣電媒體的競爭,而且也受到新媒體的劇烈沖擊。在“內憂”和“外患”下,怎樣抱團取暖,不斷適應潮流的發展,繼而搶占傳媒市場新高地,提高自身影響力是參于各媒體競爭的關鍵因素。那么,如何提高廣電媒體的影響力,使之具有較強的競爭力,是當前擺在廣電媒體人面前不可回避且必須探索的重要課題之一。
地市級;廣電媒體;影響力;創新機制體制
影響力對媒體來說是很重要的,是媒體保持持久競爭力的不竭源泉。在媒體激烈競爭的今天,一些地市級廣播電視媒體因其陳舊的經營理念和落后的機制體制,嚴重制約著其自身的發展,有的還面臨著生存的危機,更談不上有什么影響力,參與市場的競爭力極其薄弱。此外,一些城市臺缺乏創新意識,節目形式比較固化,品牌節目少,加之人才流失嚴重,從而丟失了大部分市場份額,不具競爭力。那么,怎樣提高廣電媒體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并創新和改進。
社會主義新聞事業是黨和人民的喉舌,肩負著宣傳、教育、鼓舞、引導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光榮而艱巨的使命。正確把握輿論導向,是堅持新聞宣傳工作黨性原則的要求。這是城市廣電媒體立足本職毫不動搖的基本要求,在自辦節目中,貼近基層和群眾是擴大自身影響力、拉近群眾關系,增進公信力的最佳方式之一。
在節目建設上,應以更大的創新力度,通過創新理念、創新模式,進一步拓展和豐富節目類型,更好地推進節目內容升級。在節目影響力和質量上,地市級廣電媒體從專業人才、資金、設備等各方面都不可能超越省級和國家級廣電媒體,但在節目設置上一定要在“關注民生”方面做足文章,多開辟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欄目,特別是以輿論監督的方式,幫助群眾解決一些有關切身利益的問題,群眾才會去關心,并收聽收看此類節目。比如,E市廣電媒體為了擴大自身影響力,組織策劃了《新聞110》《新聞追追》《大眾呼聲》等一大批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民生欄目,有效地提高了媒體在當地的影響力和競爭力,收聽收看率也不斷攀升。
地市級廣電媒體制作的地方特色節目和區域特點優勢是上級臺無可比擬的,從區域特點入手,打造獨具特色的地方節目,是擴大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從而實現節目收視市場的鞏固和提升。應正確對待這一問題,積極應對不足,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力爭實現城市廣播電視節目整體競爭水平的提升,比如,E市結合當地陶瓷特色,不僅創新節目形式,而且大膽嘗試,主動聯系上級大臺,聯手合作,開辟了我國第一個陶瓷頻道。目前,該陶瓷頻道正式獲國家廣電總局批復成立。從此,中國有了專業的陶瓷電視頻道《china·瓷》。E市就是通過區域特點優勢,把陶瓷及中國文化的核心載體,向世人展示。由此可見,打造區域特色品牌節目,是提升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助推器。
在媒體激烈競爭的今天,地市級廣電媒體想立于不敗之地,尋求更大的生存空間,提升競爭力,必須解放思想,創新機制體制。一要創新用人機制,實行能者上、庸者下的公開、公正、公平的競聘方式,選拔人才,讓有才華、能做事、會做事、做得好事的同志,有施展才華的平臺。二要創新用工機制。除去事業單位性質蘘括的人才需要按照國家規定任職以外,其余企業化管理方式下的人才引進要逐步實現市場化,新引進人才的身份要弱化,去除傳統的一些崗位編制稱謂,并按需求崗位給予相應的待遇標準。E市廣電臺就是通過體制機制創新,迎來了曙光。該臺自2001年三臺(電視臺、有線電視臺、人民廣播電臺)合并后,機構臃腫,一線極度缺乏采編人員,而后勤和行政部門人滿為患,節目缺少創新,機制缺少活力,很多制度如同虛設,各部門存在干多干少一個樣,嚴重挫傷了職工的積極性;2014年,該臺緊緊圍繞“突破、突圍、尋路、前行”發動全臺職工建言獻策,突破體制束縛,打破各種身份,在事業單位性質不變的大體制下,在內部全面推行企業化管理體制,并建立與企業化管理相適應的管理機制。全臺首先對新聞廣播頻率進行了改革,除了新聞節目外,其他節目全部交于市場化運作。對內對外公開競聘廣播執行總監,競聘上崗后的執行總監對內部實行企業化(公司化)管理體制、機制的主要內容是追求效益、獨立核算、目標考核、責權利統一。廣播電臺對新運行的新聞廣播頻率也采取了權力下放,轉變了領導方式和管理方式。新的管理體制、機制核心是破除體制機制弊端,讓節目、經營一線有責、有權、有利,面對市場競爭能夠迅速做出反映和調整,拓展了創新空間。E市通過體制機制創新,突破重圍,獲得了生機,從而提高了自身競爭力。
整合資源是提升廣電媒體競爭力的重要方法之一。E市廣播電視臺通過把廣播、電視、廣電報、新媒體、廣電網站等現有的五種媒介資源整合,打造“五位一體”工程,建立全媒體采編隊伍,實行了節目資源的“中央廚房”和節目傳輸的“中央配送”新模式。平臺互通,節目共享,人盡其才。不僅使新聞節目自采報道量提高了50%以上,節目質量也顯著提高,進而推動媒體傳播效果和影響力不斷增強。
學習是當今知識經濟社會的重要特征,廣電媒體是一個知識密集型組織,不斷學習和培養廣電人才是適應競爭的需求。只有不斷注重培養一支穩定的新聞采編播隊伍,才能在各媒體的競爭中立于不敗,可見注重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同時,還要靠良好的機制體制吸納更多有志于從事媒體工作的“高精尖”專業人才充實到廣電采編播隊伍中。其實,媒體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媒體的優勢其實就是人才的優勢。只有做好了吸納人才、培養人才、用好人才這篇大文章,地市級廣電媒體才會在自身的發展中具有強勁影響力和競爭力。
總之,地市級廣電媒體要從區域優勢特點和自身實際情況出發,結合機制體制創新,實行合情、合理、合規的用工用人機制,尤其要注重培育優良的傳媒人才隊伍,這是廣電媒體提升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一環,并在此基礎上,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1]吳鵬.媒體的重新分類與未來[J].中國廣告,2011(5).
[2]張敏.市級廣播電視臺的媒體平臺整合[J].聲屏世界,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