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旭光
(作者單位:遼寧省東港市廣播電視臺)
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品牌構建
姜旭光
(作者單位:遼寧省東港市廣播電視臺)
摘 要:電視節目主持人是電視節目的主要牽引者,具有品牌形象的主持人是提升電視節目吸引力和影響節目持久力的關鍵所在,因此,做好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品牌構建工作對電視媒體具有特別意義。
關鍵詞:電視節目;主持人;品牌化
1.1 電視節目主持人在節目中的地位和作用
電視節目處在一個動態播出過程中,不可預知的問題隨時可能發酵、發生和蔓延。在這種充滿變數的動態播出環境下,主持人在節目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并不斷深化。主持人是面向觀眾最直接、最靈動的活力元素,是確保整個節目“形散而神不散”的關鍵因素。在電視節目中,主持人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現場導演,而且還是節目風格的呈現者和標識者。主持人的職責不但要把各種藝術形式有機組合成一個整體,并把這個整體無縫移植到節目之中,而且要完成電視節目的場景轉換、現場溝通、觀眾氣氛調節等一系列基本動作;同時,主持人還要在節目中創造性地實現編導意圖、處亂不驚地保證節目順利進行。電視節目有了主持人的組織與串聯,才產生了受眾與節目之間、場內與場外之間的情感互動與共鳴。因此,辦好電視節目離不開好的主持人隊伍。
1.2 電視節目主持人隊伍發展存在的問題
1.2.1 缺失內涵。部分電視媒體在選擇主持人時,把外在形象要求放在首位,對文化藝術底蘊要求考慮較少,導致部分主持人形象雷同,千篇一律,由于缺乏內涵支撐,部分主持人在節目中表現拘謹,把控節目現場、烘托節目氛圍的能力較弱。
1.2.2 盲從潮流。部分地方臺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受地方臺節目過度追求商業價值的定位限制,盲目迎合一些小眾的收視需求和審美取向,過于注重外表的精雕細琢和服飾裝扮的標新立異,導致滿屏都是前衛新潮的靚男俊女,使得節目畫面花哨、內涵輕浮,影響節目的傳播效果和大眾的收視心理。
1.2.3 模仿成風。這一類節目主持人主要集中在地方臺的一些綜藝類節目中,主持人往往模仿一些品牌綜藝欄目知名主持人的主持風格,甚至在衣著裝扮上也極盡模仿之能,毫無個人特色,導致節目同質化程度過高,失去看點,進而影響到節目的存續性。
2.1 主持人是電視品牌發展的核心要素
中國電視已經進入品牌競爭的時代,主持人作為電視品牌的重要支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檔成功的電視節目,必然有一個或幾個充滿獨特人格魅力的優秀主持人為依撐,從這個意義上說,主持人無疑就是電視節目的靈魂與核心。如孟非之于江蘇臺的《非誠勿擾》,何炅、謝娜等之于湖南衛視的《快樂大本營》。作為電視節目播出關鍵階段的核心角色,主持人提前參與節目的策劃和制作是極為必要的。曾經在央視工作過的知名主持人王志、崔永元在提起自己主持工作的體會時,都談到要對自己主持的節目全面介入。要想把節目辦得深入人心,主持人必須對節目選題、節目定位、節目整體流程以及節目開場白與結束語籌劃等環節全程參與。審視我國電視行業近些年來的競爭趨勢,可以清晰看到,一個電視品牌的樹立和壯大,主持人是核心因素和關鍵所在,他們在節目與受眾之間所發揮的作用,毫無疑問是不可替代和決定性的。
2.2 樹立“四性”統一的主持人品牌形象
2.2.1 復合性。主持人形象具有復合性,首先,主持人形象是具有個性的自身形象;其次,主持人與節目團隊共同參與節目后期制作并將整個節目呈現給熒屏終端的受眾,體現的是一種職業形象。這種職業形象通過在節目中的展露,就是節目形象;而經過大眾傳媒的展現,則成了媒體形象。
2.2.2 內外統一性。主持人的形象包括“形”和“象”兩個層面。也就是具體的外在形象和抽象的內在人格形象。外在形象主要包括自然體征和包裝體征,如外貌體態、服飾妝扮等,內在人格形象主要是后天修煉的特征,如品質涵養、氣質神態等。
2.2.3 真實性。主持人的品牌形象,雖然是經過選擇塑造的形象,但是,并不同于文藝創作中所塑造的“形象”。對于主持人品牌形象來說,真是其生命,不能有半點虛假。所以,主持人形象的好與差、優與劣,并不是簡單地系于主持人外在形象的美與丑,而是更多地看主持人的真與假。
2.2.4 個性。主持人的個性特點是主持人形象的核心識別要素。個性與形象之間存在著辯證關系,個性依存形象來體現,形象以個性為載體。在當下以受眾為中心的傳播趨勢下,主持人唯有精準拿捏個性,選樹具有鮮明個性的主持風格,才能使自己主持的節目最大化滿足廣大受眾的多元化需求,才能有效打造自己的主持品牌。
2.3 提升品牌主持人的四個基本素質
2.3.1 政治素質。電視媒體的政治屬性,決定了其對主持人的理論領悟、政策把握、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道德水準都有較高的要求。在節目現場,主持人該說哪些話,不該說哪些話,哪些問題可以開展互動討論,哪些問題需要轉移擱置,在現場評論中怎樣畫龍點睛,讓節目
具有一定高度并引發受眾思考和認同,都涉及到主持人的政治素質。
2.3.2 文化素質。文化素質是主持人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質,主持人在節目中表現出的睿智親和、風趣幽默等特征都離不開文化素養的積淀。同時,主持人還應具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否則就無法穿透不同的受眾群體的內心,也無法讓自己的發聲與受眾產生共鳴感,進而直接影響到節目的傳播質量和水準。
2.3.3 人文素質。人文素質是主持人展現親和力的必備素質,平等性是主持人最應持有的人文素質,它決定了主持人能否摒棄居高臨下的心態,在節目現場不矯揉造作,不厚此薄彼,用真誠來感染受眾并與節目形成零距離互動。特別是在談話類節目中,主持人不能把參與者當成手中的木偶,而應尊重他們的平等話語權和參與權。
2.3.4 語言素質。主持人存在的真正意義是讓節目產生“雙向交流”。主持人不僅要通過自己恰到好處的現場調度,讓這種交流變得毫無障礙,而且還要及時對節目參與者的發言發聲進行小結、評論,這些都要求主持人必須具有不同常人的語言表達能力,并且還要努力使自己的語言更有個性和吸引力。
3.1 準確定位主持人
當下,以互聯網媒體為代表的新媒體方興未艾,其對傳統電視媒體的沖擊力度不斷加大。在新興媒體的圍剿之下,電視媒體專業化程度不斷加深,各檔節目亦愈發呈現專業性。這就要求主持人在做好基本工作之外,努力使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思想認知與節目定位相統一,不僅要扮演好傳播者角色,還要勝任專家導師、心理咨詢師、決策者等角色。同時,在多種媒體劇烈競爭的形勢下,在欣賞品位不斷提升的觀眾期待中,主持人還要與節目團隊一道,不斷求新求變,不斷推出更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節目,如此,方能在新媒體不斷涌現的競爭環境中得以生存和發展。
3.2 適應新媒體發展要求
革新是電視媒體應對新媒體沖擊的必然選擇,隨著電視節目的不斷推陳出新,主持人的自我適應能力和自我挖掘能力越來越重要,這些能力是以主持人自身綜合素質為基礎的不斷推進。它要求主持人必須恰當調用自身的知識儲備、心理狀態和專業素質,使其達到一種恰到好處的動態統一,以在新媒體發展不斷涌現新業態,節目制作不斷提出新要求,受眾欣賞口味不斷呈現新變化的多變背景下,為自身找到一種有力支撐。在分眾愈加明確的節目制作過程中,主持人要以積極的姿態投入其中,助推具有鮮明個性特點的節目不斷出現。它要求主持人改變傳統的采編播方式,以獨有的突出個性和鮮明的立場姿態出現在受眾眼前,表述觀點,傳遞信息,進而影響受眾,高質量完成節目的傳播環節,以實現有效應對新媒體挑戰的現實目標。
綜上,電視節目主持人要抓住受眾的眼球,就必須高度重視主持人的品牌化建設,并通過品牌提升、品牌維護,彰顯品牌特色,打造核心競爭力,使更多觀眾關注品牌主持人,關注品牌節目,從而全面推進我國電視事業的跨越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