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同電視臺作為一家地方性電視臺,一直把大同市的城市建設當作焦點、重點,無論是在橫向的時間上,還是縱向的內容上都有持續的關注與報道,而其對當地政府和民眾的橋梁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同時,大同電視臺作為一個窗口,也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去了解和接納大同古都的新形象、新氣象。
從2008年起,大同的城市建設如火如荼的展開,大同電視臺也前所未有地進行了全方位的報道,可以說大同電視臺伴隨大同城建共同走過了六年時間。
1 大同電視臺關于城建的縱向報道
1.1 長時間的重點關注
大同電視臺用6年的時間聚焦在大同城建的方方面面,滿足大同人對自己周邊環境變化的迫切了解。那么六年關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1)時事所趨。從2008年起的大同城建是一次史無前例的現代化改造大潮,這次改造背后不僅是市政府領導的強大決心,更關系著300多萬人生活與命運,因此,持續的報道勢在必行。(2)深層所需。城建不僅是重點,也是焦點,是人們街頭巷議的話題,而電視臺正是基于此而去展現城建過程中進展與阻礙,成果與問題,認同與質疑,讓人們在矛盾中逐漸認清現狀、發現問題、找到平衡。(3)責任所在。大同電視臺作為媒體的一份子,有責任去幫助這個城市做得更多。
1.2 黃金時段的高頻報道
如果說一個媒體花幾年時間去關注一件事情帶給受眾的是一種難以磨滅、意義重大的宏觀感受,那么每個時段的高頻報道帶給人們的則是一種息息相關、無處不在的微觀即時感。大同電視臺共辦有新聞綜合頻道、影視頻道、生活頻道三套自辦欄目,設《大同新聞聯播》《大同都市新聞》等自辦欄目二十余個,每天播出自辦節目50余小時,極大地滿足了人們對于當天當地新聞事件的需求。
2 大同電視臺關于城建的橫向報道
2.1 對城建內容的全面報道
大同是從2008年底開始大力度推進城市建設的。大同城市特色化發展的具體思路是,“一軸雙城,分開發展;古今兼顧,新舊兩利;傳承文脈,創造特色;不求最大,但求最佳”。內容主要涉及新建城市道路橋梁、城市綠化、古城恢復改造和住房拆遷安置等工程。這幾方面大同電視臺選擇從不同角度切入進行了詳盡報道。
在道路、橋梁新建改造方面,報道注重細節,輕談數據,聯系民眾。在住房拆遷安置方面,報道注重政策與民意的平衡。此外,在城市綠化報道中,現狀呈現和環境呼吁并存;在古城恢復改造報道中,古今兼顧,注重經濟與文化結合。這些不同的視角,全景式地展現了發展中大同的精神風貌,也為大同人民留下了寶貴的歷史文獻。
2.2 對古城建設的重點報道
“大同古城是大同市主城,其歷史、文化價值和潛在的經濟價值都是不可估量的,這也決定了大同電視臺會用特別而多樣的節目形式對它進行深入的報道。
其一,古城施工進度的每日速遞。內容主要包括工程開始、竣工以及施工過程中的細節,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還有總體的工程進度報道,這些都是記者當日獲取的第一手資料,可以極大程度地滿足市民的認知需求。
其二,古城歷史文化價值介紹的系列片。大同電視臺的《藝術長廊》欄目曾對大同古城做過系列紀錄片,分為古城的歷史更迭、古城的格局、古城的文化價值和古城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四個單元。
3 大同電視臺城建報道的橋梁和窗口作用
3.1 報道加強和增進了政府民眾之間的溝通
城建是一項龐大的工程,它的順利完成需要政府、民眾的齊心協力、協同作戰。缺少民眾的支持和參與空洞的,政府將獨木難支,其執行力也不能徹底的貫徹和執行;而只有民眾的熱情沒有政府的領導也是乏力的,就如同無頭蒼蠅一樣找不到方向。為了很好地彌補這一缺陷,大同電視臺作為大同政府和民眾之間的橋梁,利用自身上傳下達、輿論監督的特點,一方面,引導政府查漏補缺,完善政策,另一方面,引導民眾身體力行,正確看待。
3.2 報道重塑和傳播了大同的城市形象
以前說起大同的城市形象,想到的不是云岡石窟、恒山和九龍壁等馳名中外的名勝古跡,就是臟、亂、差、黑。如今6年已過,大同城已今非昔比。市民們每天都在體驗著城市建設在他們面前呈現出來的巨變和新奇。同時大同電視臺還把城建和民生結合起來報道,那些城建干部、工作者、勞模、普通百姓都是他們報道的對象,從他們的身上折射出的正是大同的城建精神,是人們素質的提高,也是大同人前所未有的自豪感。此外,大同電視臺還從生態、環保、節能、宜居對大同城建進行了報道,這是對大同這座古城形象的又一次完美展現。
4 結語
大同城建依然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明天的大同是什么樣,我們無從得知,也無法想象,但可以預知的是大同電視臺仍會跟隨著城建的腳步,不斷為大同的民眾提供最新的資訊,展示最新的面貌,也會不停地向外界的人們提供了解大同的窗口,創造與外界接軌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