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海元
(作者單位:西藏民族學院)
西藏廣播電視可持續發展和建設探究
藺海元
(作者單位:西藏民族學院)
從1978年改革開放至今,西藏廣電事業正在不斷日益壯大中,而且西藏廣電涉及范圍呈現出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前,廣播電視已逐漸形成西藏自治區最權威的傳播渠道。此外,通過廣播和電視可以讓更多居住在農牧區的廣大西藏民眾關注國家大事小情、豐富民生精神文化,維護我國民族穩定昌盛發展。本文根據西藏廣電行業的發展過程和概況,對其今后可持續發展和進一步建設進行思考。
西藏;廣播電視業;可持續發展;建設
廣播電視業凝聚著文化的代表,黨的十六大報告充分肯定了文化的力量,以文化為發展建設,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所以,朝著更好的發展方向前行,使文化在西藏傳播,通過廣播和電視業豐富西藏民眾的精神生活。同時,也為西藏廣電改革發展刮起一陣不滅的雄風。
西藏人民廣播電臺在1959年元旦開播,并一直依托于祖國,為人民服務,不斷創新。當前,最知名的節目主要有:《西藏新聞》《空中雪蓮》《經濟你我他》《高原時空》等漢語節目,《西藏新聞聯播》《空中舞臺》等是藏語節目;1985年8月西藏電視臺在萬眾矚目之下建成,西藏電視臺的標志是一個牦牛的頭部,具有鮮明的地方特征,映襯紅綠藍三個彩帶表明了時刻向祖國靠攏,與祖國一切事物環環相扣永不分離。西藏電視臺一座79米高的電視塔,占地面積約一萬二千平方米,并擁有日本索尼公司生產的電視制作編輯系統等。西藏電視臺現有工作人員400多人,設總編室、廣告部、新聞部等十余個部門,擁有一個無比團結,作風謹慎,勤奮努力的隊伍。眾所周知的欄目有《西藏新聞聯播》《午間新聞》《高原新聞眼》《跟我學藏語》等。
由于西藏是游牧民族,居住很分散,建立廣播電視能夠更好地服務大眾,可使民眾及時收看外界新聞,使消息不閉塞,解放思想開拓了本地居民的眼界,受到廣大民眾的青睞,有效地提高了人們政治文化的精神覺悟[1]。
對西藏廣播電視業的未來可持續發展需要進一步經費投入,由于當地情況限制了西藏廣電事業的良好發展,如果有發展資金即能確保其可持續發展。同時,實施創新經營和創新管理,不能照搬其他區域的管理方式,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完成節目制作等。將廣電可持續發展的法制化向前推進,需要西藏政府加強對廣電事業的管理,依法行事,對違法企業嚴厲制裁[2]。加強技術創新,實現媒體整合,根據時代潮流,使用先進的技術完善節目效果。
西藏廣播電視業的進程是完全與祖國規劃發展相吻合的。所以,西藏當地的廣播電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和法制化進程需要加快步伐不斷前行,并對有小瑕疵的問題進行及時改正,爭取迎著祖國前進的步伐共同努力奮斗著。西藏藏族自治區會向著祖國發展趨勢努力奮進,爭取培養出優秀的廣播電視人員,為群眾帶來及時的新聞資訊,同時對《廣播電視管理條例》和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大力宣揚,讓藏民對廣播電視產業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認識,切實推進法制化進程。
把握好黨和政府的導向,擴大節目形式,加強節目創新性,了解民生,關注農牧民眾的真實要求,對專業人才的引進力度培養廣電新人,完善廣電新人才加入,結合西藏當地情況及時完善出現的各種情況。全方面的提高廣電業人才的培養效力。同時,對在職員工進行知識培訓始終處于不斷學習進步中。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加快發展,擴大覆蓋、實驗效果,充分發揮廣播影視的喉舌功能和精神文明建設陣地的作用。同時,還要充分發揮其產業功能,逐步壯大經濟實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做貢獻。做大做強,以集團化建設提升廣電業的競爭力。轉機改制,著力培育廣電經營性產業。開拓創新,發展廣電衍生品行業。技術創新,以媒體整合推進廣電業優化升級。
傳媒技術變革和社會發展良好態勢,對于西藏廣播電視業來說擁有著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充滿自信必將廣電事業發展的更好。西藏廣播電視業已經開始了應對新形勢的積極改進和嘗試,我們對今后西藏的廣播電視事業充滿期望,把廣電業培養成為西藏的一個新興支柱產業。
[1]劉興梅,楊明,徐旭,等.西藏古北界地區蚋類調查初報(雙翅目:蚋科)[J].貴陽醫學院學報,2011(3).
[2]高曉锳.關于西藏廣播電視可持續發展和建設的探析[J]. 新聞研究導刊,2015(6).
[3]楊慶方.西藏廣播電視業可持續發展的思考[J].西藏科技,2012(10).
藺海元(1987-),男,山東萊蕪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廣播電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