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玲
(作者單位:廣西人民廣播電臺)
探析新媒體背景下廣播劇振興路徑
周 玲
(作者單位:廣西人民廣播電臺)
本文基于新媒體和傳統媒體交替的背景,將廣播劇分成廣播藝術屬性以及廣播媒介屬性兩大性質,并以此為前提,提出應樹立合理的廣播劇創作規范,以創作觀念的創新為廣播劇發展的實際基礎。對廣播劇藝術表現手法進行研究和改進,是促進廣播劇繁榮的有效途徑;此外,精品意識的樹立,是保障廣播劇發展的重要因素。
新媒體;廣播劇;藝術表現
廣播劇在曾經十分繁榮,隨著時代的發展,其在人們腦海中的印象逐漸淡化。如何促進廣播劇的復興,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長久發展,是目前人們所需思考的問題。本文基于新媒體快速發展的環境下,從廣播劇屬性的視角,對廣播劇發展的策略展開了研究,從而為廣播劇的實際創作提供參考,促進廣播劇創新理念的形成。
廣播劇在戲劇藝術中是較為年輕的一個劇種。又因廣播媒介的“空中舞臺”特點和“聽”的無限空間,呈現其獨特的個性。廣播劇雖然在戲劇藝術中較為年輕,但從世界領域看,也有近百年的歷史。廣播是人們首次借助于電波和聲音實現信息傳播的媒介,而廣播劇是一種虛構藝術,其通過想象進行人物、場景、劇情的構造,以藝術表現的形式突出主題。是綜合了語言、音樂及音響效果的藝術表現形式,其所起到的藝術感染效果能有效激發聽眾的聯想,具有廣播獨有的充分調動聽眾想象的魅力。廣播劇是廣播發展的產物。
廣播劇是廣播媒介傳播的一種形式,和其他廣播節目類似,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廣播劇具有的傳播特征被稱為廣播媒介屬性,而其藝術構造的特點則被稱為廣播藝術屬性。就其媒介屬性而言,其為廣播節目及形式中的一種,然而其具有較強的可取代性。如今,廣播從形態到語態都已發生明顯的改變,傳統的廣播節目正逐漸消失。但是,廣播劇中的廣播藝術屬性在某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藝術表現形式的一種,廣播劇的消失對世界文化而言是一種損失。
廣播劇在近些年來隨著新媒體的發展,隨著受眾收聽習慣的改變,也因廣播自身的發展改變而有逐漸失去廣播陣地的趨勢和危機。要想實現其振興,必須對其所具有的屬性有明確的認識,凸顯其廣播藝術屬性。如今科技已經得到較大的發展,廣播劇完全可以脫離廣播這一傳統媒介,從而創新其播放方式,適應人們的需求,有利于人們的接受。廣播劇播放形式的改變,將給廣播劇的發展增加動力,使其地位得到提高。此外,應對廣播劇進行創新,建立專門的廣播劇創作體系,有利于廣播劇創作形式及內容的豐富與發展。廣播劇播放形式的創新決定了其能否在社會中立足,其創作理念及方法的改變,則是實現其進一步發展的重要途徑。廣播劇無論是播放形式還是創作方式都應緊跟時代的步伐,以此才能避免被時代所淘汰。
藝術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實踐,時代的發展也會給藝術創作產生重要的影響。此外,藝術同時具有一定的獨立性與主觀性。所以,種種因素的影響導致藝術創作的種類繁多、形式多樣。
就目前我國社會形態而言,其個體社會的特征較為顯著。在這樣的背景下,廣播劇的立場應當是公正和民主,并且出發點為人類的權利與自由,積極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高舉現實主義的旗幟,真實地體現人們的生活,使其成為能體現人類內心與靈魂的藝術。
因此,首先應豐富廣播劇的題材,積極創新。廣播劇應能較好地體現人們的生活,實現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其創作不僅要以重大事件的敘述為主要旋律,還應以百姓作為觀察對象,使人們生活與情感得到真實的體現。廣播劇的創作應以真實生活為例,以聲音傳播的形式表現人們的生活,并使其成為人們生活的真實寫照。
演員和觀眾之間的距離會因表演效果的影響而改變,結構的開放更有利于激發觀眾的興趣及想象,應用多種藝術表現手法可以使觀眾各方面的要求得到滿足。此外,人們的審美習慣也較大程度上受新媒體傳播內容特征的影響,其越來越注重視覺上的享受。因此,形式創新就是要運用聽眾更加熟悉和現代視聽技術更快的發展條件來做我們的節目,培養年輕觀眾、按照年輕人的興趣需求給他們提供精美的廣播文藝欣賞。
3.1以現代藝術觀念為指導
時代的改變促進了藝術觀念的創新,藝術創作一定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尤其是人們審美習慣的改變。新媒體的發展為廣播劇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表現平臺,廣播劇創作應加強和各大媒體以及觀眾的交流與互動,激發觀眾的感情共鳴以及想象,從而展現其獨特的風采。
3.2以其他藝術手法為參考
目前,廣播劇應歸類為新媒體傳播中的一個媒介,因此廣播劇的創作參考新媒體的藝術手法豐富其內容。廣播劇在結構及劇情方面也應進行改變,從而使其在新媒體中充分適應。然后,廣播劇的創作還可以以電影藝術為參考,包括電影藝術的表現手法及其開放性特征,以嘗試與接納的姿態對學習各種藝術手法。廣播借鑒于其他藝術手法,可以有效地豐富其表現形式,其中微劇就是一個典型。
3.3以先進技術為手段
目前,人們對聽覺享受的要求越來越高,已將聽覺提升至情感再現的高度。在以往,聲音的表現因科學技術的落后存在較大的局限性,今天我們面臨的是移動互聯網技術,面臨的是大數據,面臨的是云平臺。所以,微劇也從廣播劇衍生而成,短、小、快是它的特點和優勢。
精品意識的樹立,對廣播劇而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追求形式創新的同時,更要強化廣播劇創作的精品意識,不能本末倒置。劇中題材的擇選、主題的挖掘、立意的高度仍然是決定一部廣播劇成功與否的關鍵。從策劃的角度上說,選材主要看所選取的題材導向是否正確,思想是否精深,反映的問題,介紹的人物是否有代表性,是否有獨特的創新視角,是否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是否有較高的收聽率或者社會影響力等。精品策劃主要做以下幾項工作:篩選題材、提煉主題、最恰當的表現形式、精選素材等。如何提煉主題,表達編輯所要體現的中心思想,寫出新意以及時代所要追求的人文精神和藝術追求,就顯得十分重要,節目質量水平的高低往往在這方面得到體現。主題的提煉要抓好高、新、準三點。高,就是要站得高,挖得深,就是所闡述的觀點要深刻,給人以深思和啟發;新,觀點要有新意,有時代特色,不重復他人言論。即使是挖掘老題材,也要用現代的審美觀念寫出自己的新意;準,要抓住人的靈魂,寫出最感人的內容和細節,要體現與眾不同的人格魅力和藝術價值。選擇最恰當的節目表現形式是體現節目價值的關鍵。好的節目總是內容與形式完美的結合,形式可以使內容得到淋漓盡致的表現。
隨著時代的發展,廣播劇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要想實現其振興,必須從多方面的因素進行考慮。本文針對廣播劇振興的途徑展開研究,指出廣播劇要想實現其發展,必須使其與時代相符的屬性得到體現,并且在廣播創作方面,應樹立較強的精品意識以及正確的創作方向及理念,不斷豐富其藝術表現形式,唯有如此,廣播劇才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立足,并且實現其新媒體背景下的偉大振興。
[1]李勇.新媒體語境下我國電視新聞生產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2(10).
[2]熊波.新媒體時代中國電視產業發展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3(5).
[3]馬偉瀚.新媒體背景下我國廣播電視臺網站的創新策略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