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益群
(作者單位:貴州省凱里市人民廣播電臺)
記者的心理狀態對新聞的影響
張益群
(作者單位:貴州省凱里市人民廣播電臺)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從事記者行業。生活中的題材日益豐富,不同的記者進行新聞采寫所呈現的效果也不一樣。因此,本文主要研究記者的心理變化情況,分析記者的不良情緒對新聞產生的影響情況,并展開相應的分析。
新聞;寫作與采訪;心理狀態;記者;影響
1.1記者的心理狀態分析
在進行新聞事實的報道以及采訪的過程中,記者的身心狀態決定著新聞質量的高低。心理狀態是造成新聞采訪成功或者失敗的重要因素之一,這種心理狀態是客觀性的,與新聞的客觀性有一定的聯系。需要記者在采訪前期調整好自身的心理狀態,以免將自身歧視、好惡等不良心理狀態帶入新聞中,以保證新聞采訪的質量水平。
1.2記者個人喜好對新聞采訪造成影響
每個職業都有相應的職業禁忌,而記者這個行業最應該避諱的就是個人喜好。每人都有自己所愛好以及討厭的方面,然而新聞本身具有特殊性的,記者不能在采訪中將個人喜好輕易帶入其中。應該盡可能全方面地把社會事實以真實的面貌傳遞給大家,做到公正,決不能以自身的偏見去衡量整個事件。同時,也不能單方面以“逆反”的行為而肆意推銷自家的報紙,決不能在新聞報道中以情緒化、個性化等不良言詞進行評價,應該注重整個報道的真實性。
1.3記者歧視心理對新聞造成影響
歧視心理是一種不尊重的負性情緒,作為一名記者,應該時刻保持公正、客觀的心態去評論每則新聞,從而讓讀者獲取客觀、正確的信息。絕對不能單方面以個人不正確的價值觀進行評判,甚至傳遞不正確的信息。媒體應該冷靜地進行真實性的評論,不能歧視不同的工作生活的人,一旦出現了歧視心理,夸大言辭,歪扭事實的情況,無疑會遭到批判。因此,記者應該公正、客觀地將事實本質傳達給群眾。
2.1擺正心態,調適心理
由于記者是活動的主體,在進行新聞采訪中,記者往往具有操作新聞采訪的主權。面對各式各樣的采訪環境以及不同的采訪對象、狀況,迫切需要記者妥善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況,避免不良情緒影響采訪,并從容地應對紛繁復雜的社會。同時,自己也應該注重自己的健康安全,注意合理飲食,加強運動,勞逸結合,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
2.2完善制度,加強健康知識宣講力度
不僅注重記者調整心理狀態,還需完善相關媒體組織內部制度,堅持實施輪崗制度,能根據突發新聞的具體情況合理調整記者崗位??梢云刚堎Y歷豐富的心理專家以及相關心理機構幫助記者疏導心理,緩解壓力,促使他們能夠從容地應對突發新聞事件。同時,一些突發新聞事件對記者心理的影響需要依據個體年齡、經歷、認知風格、人格特質、媒體類型及所處城市等具體情況,合理區分并考慮采取適合自己的心理調適法。
2.3培養記者的信心、毅力以及應變能力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需要樹立樂觀向上的自信心,只有擁有了自信心才有可能激勵并感染所采訪的對象。個人的心理狀況往往和人的毅力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特別是在正確調節記者身心狀態的過程中也尤為重要。針對負性情緒的記者應該在平時注重培養他們的意志力,多次用于嘗試,積攢經驗,才能最大程度地拋開差別,真誠地、平等地對待每個人。
2.4培養記者的應變能力
應變能力是能看出記者多方面專業素養的集中體現,學會培養記者的應變能力是提升其能力的前提之一。往往在新聞采訪過程中經常會發生各種突發情況,而突發新聞主要是指記者對突發事件進行報道,陳述事實,發表自己觀點的新聞,更是相關新聞編輯在進行報道的過程中,難以預測的新聞事件,突發新聞事件一般包括一些人為或自然災難、事故等多個方面。在進行實踐采訪中,記者需要有主觀意識培養自己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的能力,挽救局面。
如今,新聞事件越發日益激烈,記者自身更應該嚴格遵守新聞職業道德。哪怕是一篇價值含量高的新聞,倘若記者自身并未履行新聞職業道德,存在歧視心理,極可能在進行相關報道的過程中存有職業歧視、個人喜好的心理,造成難以預估的后果。因此,記者不能存有歧視心理,不要過度煽情,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內涵以及修養,積極彌補不同程度的各方面的缺陷,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始終以公正、客觀的態度報道新聞,才能真正寫出更有質量的新聞,繼而得到群眾的認可與歡迎,才能發揮社會時效,服務于群眾。
[1]李征.記者的心理狀態對新聞的影響[J].新聞前哨,2012(7).
[2]叢力.新聞采訪中記者心理狀態對新聞的影響[J].西部廣播電視,2014(17).
[3]陳秋萍.新聞采訪中記者心理狀態對新聞的影響[J].今傳媒(學術版),2013(11).
[4]談貴友.論新聞采訪中的心理調整[J].美與時代·城市,2014(3).
[5]趙新宇.試論新聞采訪中的心理把握及對策途徑[J].華章,2011(7).
[6]何暢.采訪中心理學的運用[J].科技視界,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