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淵敏
(作者單位:上海文廣互動電視有限公司)
4G技術在法治庭審直播中的應用
蔣淵敏
(作者單位:上海文廣互動電視有限公司)
上海文廣互動也大膽嘗試3G/4G技術在法治庭審直播節目中應用,運用新傳輸技術替代傳統SNG,最大限度降低傳輸運營成本。基于此,通過在北京、上海、深圳、沈陽等多地法院庭審現場直播中對于3G/4G新聞傳輸技術實際應用進行研究,探索新技術在實地應用的可行性。
4G技術;庭審直播;電視直播;手機APP直播
上海文廣互動法治天地頻道從2008年開始在上海各個法院進行庭審直播節目的嘗試探索,希望將“旁聽席”設置到觀眾家中,但作為常規節目使用SNG和光纖等傳統傳輸方式的運維成本過高。庭審直播是新聞直播節目的一個組成部分,其新聞性不容忽視[1]。為有效降低制作成本、將直播形式常態化,不斷嘗試使用新技術。期間測試多款3G新聞傳輸設備,但由于傳輸帶寬資源、信號覆蓋等問題,3G傳輸長時間直播經常會出現信號不穩定的現象,影響安全播出,故最終未采用此類方案。如今,隨著4G移動技術的快速普及,業內陸續推出了支持全高清標準的3G/4G設備,也在庭審直播中實際應用該種設備。
2014年,對市面上的3G/4G高清新聞直播系統進行了考察和評估。為保障電視直播以及中國法院手機電視APP播出安全,發射端支持多卡多運營商綁定,提高傳輸穩定性和帶寬,加強系統抗風險能力。采用多種糾錯機制,保障傳輸效果。在3G/4G新聞系統設計方案中采用服務器與解碼器分離式部署的方式,1臺服務器可接入多路前端的發射單元,可擴展性強,支持同時1/4/6/12多路畫面預覽,若需要多路畫面同時解碼輸出,只需通過擴展解碼器的方式增加同時直播的路數。直播服務器與解碼器通過主備交換機相連,解碼器可以任意放置在需要節目輸出的演播室,各解碼器可靈活地分別放置在各個頻道的不同演播室內,通過內部局域網互聯互通,實現頻道間的系統資源共享。
新聞演播室配置的2套相鄰服務器1、服務器2,在正常使用情況下,分別對應各2臺前端發射機的直播接入,即發射機1和發射機2對應服務器1、發射機3和4對應服務器[2]。服務器1和服務器2分別配置有各自獨立的公網IP地址,互為備份。在前端的發射機中,可配置目標服務器的IP地址,視音頻信號就會通過3G/4G網絡傳輸到目標服務器上,發射機中可以設置兩個目標服務器的IP地址,即主備兩個服務器的IP地址。在直播過程中,前端發射機實時自動檢測主服務器是否出現無法通信或其他異常情況,若主服務器出現異常,前端發射機將在很短的默認時間內,自動使用備份目標服務器的IP地址進行接入和傳輸作業,并傳送到原來的解碼器中進行正常直播工作,不需要人工做任何調整。因此,系統將能夠支持在任何異常狀態下的自動主備服務器間切換的功能,無須操作人員介入。在傳輸端最大限度保證信號穩定性和安全性,為后續演播室制作信號直播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樣,演播室均具備主備固態延時器和一鍵式應急和等功能,以備不時之需,這里就不再贅述。
庭審直播節目4G技術在應用實踐中不斷發展和完善。目前,每周要固定直播3場庭審,直播常態化格局已經基本形成,2015年已經成功直播庭審126場,時長超過300多小時。
2015年5月28日,“走進一巡·感受法治”主題公眾開放日活動在深圳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舉行。在此次長達3小時的電視及手機APP同步直播中,采用3套4G傳輸設備進行多機位信號回傳,全方位呈現了公眾開放日活動實時情景,讓觀眾真切感受到第一巡回法庭作為司法改革“實驗田”和“排頭兵”的方方面面。
在最高法軍事特別法庭審判日本戰犯的回顧活動中,在沈陽使用3G/4G傳輸設備回傳現場EFP信號,在中國法院手機電視APP上進行了直播,填補了歷史的空白。
第一,上海部分郊區法院法庭,運營商4G無線覆蓋不完善。室內隔墻過多,信號較弱。
解決方案:法院提供專用有線網絡,提高傳輸帶寬;使用數字視頻線纜延長至室外或信號穩定區域,避開運營商基站遮擋物;大案要案直播仍然使用主路SNG,4G傳輸備份的方式。
第二,視頻信號質量差,聲畫不同步。
解決方案:曾經在測試階段使用SDI線纜延長,在一定長度以后出現極高誤碼率,最終導致聲畫不同步,卡頓現象。設備廠商為此對設備進行升級,對SDI視頻分配放大器進行優化,解決此問題;在允許范圍內適當降低直播信號碼流,庭審直播中運動鏡頭較少,不太會因為畫面快速變化而出現馬賽克和低清晰度的情況。
3G/4G新聞傳輸系統技術在各地法院庭審直播中的應用大幅降低了設備運營成本,它給現場信號回傳和直播帶來的不僅是一種技術革新,更是在應用上使法治宣傳常態化、直播化成為可能。
[1]李毅.尋找輿論監督與司法獨立的最佳契合點——“庭審直播”中應著重對待的問題[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1999(12).
[2]劉曉嵐.3G技術在新聞直播中的應用[J].現代電視技術,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