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景芹
(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醫院,河北 圍場 068450)
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天然食物,含有嬰兒所需的全部營養;母乳喂養以經濟、衛生、方便、科學等優勢成為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大力倡導的科學育兒方法[1],筆者將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自然分娩的360例單胎順產產婦,通過“三早”及乳房穴位按摩的實施對母乳喂養率、純母乳喂養情況進行觀察,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足月臨產來我院,母親有母乳喂養信心,無母乳喂養禁忌癥,無妊娠合并癥及并發癥,且頭盆相稱的單胎順產的初產婦360例,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180例,對照組180例,兩組在年齡、身高、體重、孕周及胎兒體重等方面均無顯著差異。
1.2 方法:觀察組:分娩后實施“三早”,即早接觸、早吸吮、早開奶,次日進行乳房穴位按摩,并隨時糾正不良的喂奶體位和含接姿勢。對照組:按照產科常規(即濕熱敷乳房)進行護理,依據產婦意愿進行吸吮、開奶,時間在4~36h不等,依據個人愛好選擇喂奶體位,每日晨查房時對含接姿勢給予指導。
1.2.1 “三早”的實施:新生兒分娩后斷臍、擦干血跡立即裸體放在母親胸前,進行皮膚接觸,在當時或在1h之內的任何時間吸吮乳頭,母嬰皮膚接觸時間不少于30min,在產后最初的2~3d內,頻繁吸吮乳頭,每天不少于8~12次,多者不限,真正做到早接觸、早吸吮、早開奶。按需哺乳:母親感覺奶脹就喂,嬰兒想吃奶就喂,不限制吃奶的時間和次數。由責任護士隨時進行指導,及時糾正不良的喂奶體位和含接姿勢,無論母親采取坐位、站位、臥位均做到有效吸吮,即讓嬰兒吸吮住全部乳頭和大部分乳暈。
1.2.2 穴位按摩:在分娩后次日即可進行穴位按摩,1次/d,連續 3~5d。①濕熱敷:每側 2~3次,1~2min/次,共5~6min;②按摩膻中穴、雙側乳中、乳根、天池、膺窗、神封各2min,食指拇指、中指輕捏拿乳頭2min;五指從遠端向乳頭方向梳乳房5min;③示指、中指指腹在乳房根部環形按壓最外圈,再用大小魚際螺旋形自外圈環形按摩逐漸轉向內圈至乳暈處;用拇指指腹沿乳管走向環形從乳根依次向乳頭方向按摩,拇指食指沿乳暈周圍擠壓放松似嬰兒吸吮狀;④點按云門、中府、曲池、合谷各五次,掐少澤五次;⑤背部按摩,產婦取坐位上身裸露,趴在桌子上,注意保暖,保持雙乳房下垂,或俯臥在床上,操作者先按摩雙側肩部,再從用雙拇指點壓在脊柱兩側做小圓周按摩,自頸部大椎穴至腰部自上而下3遍;然后自頸部下移至肩胛按摩三遍;捏拿肩井三次;最后放松產婦的雙側上臂,先按摩三遍,再輕輕按揉三遍;⑥產婦喝熱飲200mL,刺激射乳反射;⑦按摩后讓嬰兒吸吮,嬰兒睡覺時可手工擠奶。
1.3 統計學處理:所有數字均輸入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并使用χ2檢驗進行比較,設定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母乳喂養成功率比較,觀察組母乳喂養成功率97.8%明顯高于對照組87.2%,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 1。

表1 兩組母乳喂養成功率比較
2.2 兩組母乳喂養情況比較,觀察組純母乳喂養例數顯著增加,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兩組母乳喂養情況比較 (n)
3.1 “三早”的意義:早接觸、早吸吮、早開奶是促進母親早“下奶”和母乳喂養成功的有力措施,新生兒出生后有強烈的吸吮欲望,此時進行皮膚接觸不僅可以促進“下奶”還可利用母親的體溫為新生兒保暖,新生兒俯臥在母親胸腹部,聽見母親的心跳和說話聲會很快安靜下來,不久就會出現覓食反射,新生兒會主動找乳頭進行吸吮;早吸吮有兩個好處,一是強化新生兒對乳房的吸吮能力;另一是刺激乳頭使母親體內產生更多的泌乳素和催產素,泌乳素作用于乳腺腺泡分泌乳汁,催產素作用于腺泡周圍的肌束使其收縮形成射乳反射,促進乳汁排除,同時刺激子宮收縮,減少產后出血;早吸吮還可增加母子之間的感情,促進母乳喂養成功,觀察組純母乳喂養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2 乳房穴位按摩的意義:產后早期進行乳房穴位按摩可促進乳汁分泌,乳汁分泌不足是哺乳期婦女氣血虛弱或氣滯郁結,外感風寒等使氣血不暢,經脈受阻,乳絡不通所致[2]。又由于產婦和家庭主觀因素或產婦乳頭條件的影響,部分產婦乳房不能受到充分而有效的吸吮刺激,致使乳絡不通,乳房腫脹,影響情緒,對母乳喂養失去信心[3]。乳房按摩的同時增加了與產婦交流的機會,且簡單易行,經濟實用,產婦及家屬樂于接受。有研究認為,按摩能促使乳房變軟,乳頭和乳頭頸彎曲度自如,易于新生嬰兒吸吮,緩解產后乳房脹痛[4],消除了產婦的恐懼心理;合谷能調氣活血,少澤是治療缺乳的經驗效穴;按摩膻中、合谷、少澤、中府等穴具有催乳作用;按中府,消除腫塊、疏肝解郁;捏拿乳中以疏通乳絡,促進泌乳;按摩天池、膺窗預防乳腺炎;神封主治乳房痛;曲池預防產后乳房因血管淋巴管充盈引起的泌乳熱。肩井主治乳痛、乳汁不足、捏拿肩井還可暢通全身的經絡,使產婦氣血運輸通暢無阻,有利于泌乳。
“三早”是母乳喂養成功的基礎,乳房穴位按摩為母乳喂養提供了有力保障,二者的實施提高了母乳喂養成功率和純母乳喂養率;初乳含豐富的蛋白質和抗體,提高嬰兒抵抗力;母乳有輕泄作用,促進胎便的排出,減少新生兒黃疸的發生,又可避免因人工喂養發生的過敏,腹瀉或其他癥狀;有關研究表明,母乳中蛋白質適宜和鈣磷適宜,易于吸收;糖分適宜促進母嬰身心健康,利于乙酸桿菌的生長;緩沖小,對消化有幫助。且二者的實施均增加與產婦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加強心理上的溝通,體現“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提升了護理服務質量,符合優質護理服務要求,值得推廣。
[1] 張雙娥,王晶霞,閆小平.低脈沖刺激對剖宮產術后產婦乳汁分泌影響的研究[J].護理研究,2010,24(1):147.
[2] 孫玉香,黃玉香,王桂枝.推拿法促進乳汁分泌[J].護理研究,2001,15(1):57.
[3] 樂杰.婦產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86
[4] 陳少青,伍允僥,蒙順好,等.產后乳房按摩治療產婦乳汁分泌不足的療效觀察[J].全科護理,2009,7(2A):28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