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貴州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 諶貽琴

作者近照 (本刊記者 張 麗/攝)
習近平總書記集中闡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這“四個全面”及相互聯系,勾勒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的新布局和總方略,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所有工作的根本遵循。全面依法治國是實現全面小康奮斗目標的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當前,中國經濟進入“三期疊加”階段,經濟發展呈現新常態。國際經驗和中國實踐表明,經濟發展中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化必然靠法治來推動和實現。可以說,建設法治經濟也是新常態。我們必須把法治經濟建設作為依法治省的重要內容,把經濟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為貴州后發趕超、全面小康提供強有力的經濟動力和法治保障。
第一,加快法治經濟建設,要把健全經濟法律法規作為重要基石。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必須以保護產權、維護契約、統一市場、平等交換、公平競爭、有效監管為基本導向,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加快法治經濟建設,必須堅持立法先行,健全地方性經濟法律法規體系。
一要圍繞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推進地方性法規體系建設。進一步清理有違公平的地方性法律規章,在產業發展、園區建設、產權保護、資源配置、國企改制、民營經濟、地方金融監管、財章中維護市場公平,促進資金、人才、技術等要素自由流動,打破民營經濟、外資經濟的玻璃門、彈簧門,有效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發展活力。比如,改“先證后照”為“先照后證”,需要修訂法人登記管理的相關法規。再如,為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簡化注冊、年檢等手續,應及時修訂《貴州省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條例(1996)》。
二要圍繞規范市場秩序,推進地方性法規體系建設。要完善各級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法規制度建設,嚴格執行招投標法規定,促進工程建設、土地出讓、產權交易、政府采購、醫藥購銷、資源開發等重點領域立法建設,重點查處各類破壞市場秩序的不法行為,加快形成政府部門監督管理、市場主體公平競爭、中介組織規范服務的市場運行格局。要牢牢守住生態底線,按照《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的要求,建立健全生態紅線管理地方性法律法規體系,強化生產者環境保護的法律責任。要牢牢守住質量底線,研究制定《貴州省懲治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條例》,依法規范商家合法經營。
三要圍繞誠信貴州建設,推進地方性法規體系建設。要探索制定聯合懲戒措施的“黑名單”制度,在環境保護、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等重點領域率先出臺失信行為聯合懲戒辦法,爭取早日上升為地方性法規。要按照新修訂的《企業信息公示條例》的要求,促進企業誠信自律,擴大社會監督,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
第二,加快法治經濟建設,要把轉變政府職能作為關鍵任務。
新一屆中央政府履新之初,就把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當做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當頭炮”,一年多來先后取消和下放7批632項行政審批事項,為各級政府作了表率。全省各級政府要依法明確政府職責、依法轉變政府職能,全面取消我省自行設立的行政審批、備案、登記事項,全面取消于法無據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加法。
一要始終堅持職權法定、職責法定,加快法治經濟建設。要依法制定完善“權力清單”“負面清單”“責任清單”三張清單,依法加快政務服務、公共資源交易、電子政務“三個平臺”建設,以此為工作抓手,把《決定》明確的“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法無禁止皆可為”作為履職盡責的基本要求,作為各級干部的基本行為準則,把該管的事管好管到位、該放的權放足放到位。
二要始終堅持依法決策,按程序決策,加快法治經濟建設。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嚴格遵守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的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確保決策制度科學、程序正當、過程公開、責任明確。當前,我省正在研究制定重大決策終身追責制度,就是要讓各級干部牢固樹立依法辦事、按程序辦事理念,杜絕拍腦袋決策、拍胸脯保證,最后拍屁股走人現象發生。
三是依法加強市場監管,加快法治經濟建設。市場機制不是萬能的,存在著市場失靈等固有缺陷。要形成公平高效、充滿活力的市場環境,既要靠企業和個人等市場主體的“自律”,也要靠政府加強市場監管的“他律”,全省各級政府必須在職權法定基礎上依法有效加強市場監管,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當前,要以整合市場監管職責、明確職責分工為重點,逐步解決市場監管“權責交叉、多頭執法、重復執法”這一核心問題。

2月4日,諶貽琴(前排中)來到遵義新蒲新區調研以晴產業園,相關負責人在介紹由該產業園生產的一款保密手機。(本刊記者 傅泊霖/攝)
第三,加快法治經濟建設,要把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作為根本動力。
《決定》明確,要實現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據、立法主動適應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對我省而言,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省如同車之兩輪、鳥之雙翼,共同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事業滾滾向前。
一要堅持改革決策與立法決策相銜接。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2015年,我省將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推出99項重大改革,要加強與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提出的160多項依法治省重要舉措的銜接,做到統一部署、統一協調,一體落實、一體督辦,努力推出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叫得響、成示范的改革舉措。
二要堅持依法按規定制定改革方案。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圍繞省里研究提出的經濟體制重點改革任務,認真抓好調查、論證、把關三個環節,把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和合法性審查制度貫穿到改革方案制定全流程,精心搞好改革方案設計,成熟一個,審議一個,出臺一個,確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據。
三要堅持用法律規章形式確立改革成果。改革要依法而行,改革成果更要用法律制度加以鞏固。我省經濟領域諸多改革舉措,許多都涉及法律法規的制定、修改、廢止、解釋以及相關授權、批準、備案等。因此,要及時研究重大改革實踐和改革成果,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要及時上升為法律;不適應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規,要通過立法修改程序修改或廢止,以法律法規的持續完善為深化改革、經濟發展保駕護航。(責任編輯/豆文君)